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243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其至少包括有感应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感应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周缘外侧,用以对所述活塞的外壁进行快速感应加热,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周缘内侧,用以待所述活塞被加热到预设温度时,对所述活塞的内壁进行喷水冷却,以使所述活塞的内壁形成含氮马氏体淬火组织的硬化层。藉由该感应淬火装置以增强所述活塞内壁的强度,从而解决耐磨寿命和强度难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淬火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采用国产零部件代替进口部件以降低制整车 造成本,对增强生产厂家的竞争力和提高民族工业技术水平以及就业都有着十分重要意 义,比如液力变扭器。 所述液力变扭器作为一个传动元件具有的优良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轿车、公共 汽车、豪华型大客车、重型汽车、某些牵引车及工程机械和军用等车辆上,而活塞作为液力变扭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构件,其本身的品质直接关乎到所述液力变扭器的使用寿命,国 外一些厂商所生产的活塞虽能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质量要求,但将比国内产品其制造工艺亦 极其复杂,价格亦极其昂贵。 现有技术中,所述变扭器的活塞是由10号钢冷拉成型,其含碳量极低,氮化后硬 化扩散层极薄,厚度仅为0.05mm左右,所述活塞与弹簧帽(未图示)的撞击时由于弹簧帽 有较高的硬度(其硬度一般为48-50HRC),因而在运动时所述弹簧帽很容易造成活塞的磨 损,造致使其使用寿命很短,仅使用2万公里就遭到磨损而失效,达不到应用的需求。因而, 如何设计一种活塞的淬火工艺,以增强所述活塞内壁的强度,从而解决耐磨寿命和强度难 题,以避免以上所述的缺点,实为相关领域之业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力变扭器活塞 的感应淬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活塞耐磨性能差、寿命短和以及强度弱等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 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淬火装置至少包括有感应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感应加热 器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周缘外侧,用以对所述活塞的外壁进行快速感应加热,所述冷却器设 置于所述活塞的周缘内侧,用以待所述活塞被加热到预设温度时,对所述活塞的内壁进行 喷水冷却,以使所述活塞的内壁形成含氮马氏体淬火组织的硬化层。 在本技术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中,所述活塞置入所述感应淬火 装置预先进行了氮化处理。所述活塞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为1.6mm。所述活塞的内壁硬 化层深度为500HV1 = 0. 3-0. 5mm。于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活塞加热的预设温度为 840±20°C。 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先 将所述活塞进行氮化处理后再进行内壁感应淬火的复合处理技术来提高活塞的耐磨性和 强度,如此以使得所述活塞具有硬度高,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本技术提供的装 置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因而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亦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之具体实施示意图。 图2显示为应用本技术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的活塞硬化效果 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 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 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 用,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先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之 具体实施示意图;图2及图3显示为应用本技术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的 活塞硬化效果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式中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式,而仅以示意的方式说 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 装置,所述感应淬火装置至少包括有感应加热器2以及冷却器3。 所述感应加热器2设置于所述活塞1的周缘外侧,用以对所述活塞1的外壁11进 行快速感应加热,所述冷却器3设置于所述活塞1的周缘内侧,用以待所述活塞1被加热到 预设温度时,对所述活塞1的内壁12进行喷水冷却,以使所述活塞12的内壁形成含氮马氏 体淬火组织的硬化层。 于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活塞1进行氮化处理是将所述活塞1置于氮化炉内,用例如NH3气直接输进500 550°C的所述氮化炉内,保持6小时,使NH3气分解为原子状态的氮与氢气而进行渗氮处理,在使所述活塞1的表面产生耐磨、耐腐蚀之化合物层。 如图3所示,所述活塞1外壁11与内壁12之间的厚度L为1.6mm。所述塞的内壁硬化层(呈图2及图3中黑色部分所示)深度H为500HV1 = 0. 3-0. 5mm。于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活塞加热的预设温度为840士2(TC。并不局限于此,于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该预设温度可根据之际的工艺需求而作相应的调整,特此述明。 需要指明的是,于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所述冷却器3为具有喷水孔的喷水装置。 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是通过先氮化处理后再进行局部感应淬火的复合处理 方法来提高所述活塞的耐磨性和强度。通过对活塞外壁快速感应加热,因为其钢板厚度仅 为1.6mm。因此在透热的条件下对内壁进行快速冷却,获得了含氮马氏体淬火组织,所述 含氮马氏体淬火组织是一种非常耐磨的组织,硬化层深度为500HV1 = 0. 3-0. 5mm,经厂方 台车实验完全满足符合对方的技术要,模拟试验中也表现良好的性能(已大于20万公里) 得到了汽车制造公司的质量认可,如此以使得所述活塞具有硬度高,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 长,且本技术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因而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亦降低了产品 的制造成本,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任何熟习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后述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一种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淬火装置至少包括有感应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感应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周缘外侧,用以对所述活塞的外壁进行快速感应加热,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周缘内侧,用以待所述活塞被加热到预设温度时,对所述活塞的内壁进行喷水冷却,以使所述活塞的内壁形成含氮马氏体淬火组织的硬化层。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置入 所述感应淬火装置预先进行了氮化处理。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为1.6mm。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内壁硬化层深度为500HV1 = 0. 3-0. 5mm。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为840士20。C。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其至少包括有感应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感应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周缘外侧,用以对所述活塞的外壁进行快速感应加热,所述冷却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力变扭器活塞的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淬火装置至少包括有感应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感应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周缘外侧,用以对所述活塞的外壁进行快速感应加热,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周缘内侧,用以待所述活塞被加热到预设温度时,对所述活塞的内壁进行喷水冷却,以使所述活塞的内壁形成含氮马氏体淬火组织的硬化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亦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业大学嘉定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