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撞车,具体为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1、在道路施工、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有时需要在穿梭的车流中进行作业,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单位会在施工地的前方设置一些防撞缓冲设备,对来往的车辆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同时,当车辆与防撞缓冲设备发生碰撞时,能够尽可能的保护车辆驾驶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2、一种车载的防撞缓冲机构,在使用中,主要依靠防撞车自身的重力和车辆自身的刹车进行消力,但是由于刹车在拉起时移动车轮会造成刹车磨损,影响行车安全,同时如果碰撞力度过大,车辆依旧会向前移动,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9951775u)公开了一种公路工程维修用的防撞缓冲设备,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气缸、第三气缸和摩擦齿,当车辆与本防撞缓冲设备发生撞击时,在摩擦齿与地面的摩擦作用下,使得防撞缓冲设备与防撞车的位移距离变短,能够有效的阻止失控车辆和防撞车冲进施工场所造成安全事故;
4、现有的技术虽然解决了碰撞力度过大,车辆依旧会向前移动的问题,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对撞击的车辆则缺乏一定的保护能力,汽车的发动机等一系列驱动零件,大部分都位于车头部分,当汽车与防撞车的防撞机构发生较为严重碰撞时,汽车车头存在着火的可能性,同时汽车在与防撞机构撞击后往往汽车会发生偏移,可能导致撞击后的车辆横置在马路上,对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造成极大的连续碰撞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对撞击车辆具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右端活动安装有第一防撞包,所述机座的右侧设置有电动抬升组件,且电动抬升组件与第一防撞包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撞包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防撞包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件;
3、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右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二防撞包,所述第二防撞包位于第一防撞包的右侧,所述第二防撞包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拆卸安装在第一缓冲件的右端,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吸能包,通过所述第二防撞包的设计使得防撞车尾部的缓冲结构在与车辆撞击时,可为其提供更好的保护措施。
4、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件共设置有六组,所述第一防撞包的上下表面分别安装有两组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防撞包的前后端表面分别安装有一组第一缓冲件。
5、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件右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螺杆。
6、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二缓冲件由气缸和活塞杆组成,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第一防撞包的右侧,所述活塞杆活动安装在气缸的内部,且活塞杆与安装板的左侧面相接触。
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与螺杆相吻合的螺孔,所述安装板为钢材质。
8、优选的,所述吸能包的内部左侧位置开设有储存室,所述吸能包的内部位于储存室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开设有一组出水道,所述储存室的内部放置有水囊,所述吸能包的内部位于储存室的右侧开设有伸缩室。
9、优选的,所述伸缩室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由碰撞垫、联动柱和水压板组成,所述碰撞垫活动安装在伸缩室的内部,所述碰撞垫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联动柱,所述联动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水压板,且水压板位于储存室内,所述碰撞垫的左侧位于伸缩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
10、优选的,所述碰撞垫的右侧延伸出吸能包的右侧表面,所述吸能包右侧面呈凹陷状,所述吸能包与碰撞垫的结构由铝蜂窝构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通过安装第一防撞包、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第二防撞包、吸能包、水囊、触发组件、水压板等装置,达到了对撞击车辆具备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能力,且可降低撞击后的车辆发生位移横置在马路上的可能性。
13、2、该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通过安装第一缓冲件、安装座、螺杆、第二防撞包、安装板、螺孔等装置,使第二防撞包在轻微碰撞时,不影响第一防撞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便于对第二防撞包进行更换,从而减小装置后续维修或更换工作的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的右端活动安装有第一防撞包(2),所述机座(1)的右侧设置有电动抬升组件(3),且电动抬升组件(3)与第一防撞包(2)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撞包(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件(4),所述第一防撞包(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4)共设置有六组,所述第一防撞包(2)的上下表面分别安装有两组第一缓冲件(4),所述第一防撞包(2)的前后端表面分别安装有一组第一缓冲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4)右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41),所述安装座(41)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螺杆(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5)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二缓冲件(5)由气缸(51)和活塞杆(52)组成,所述气缸(51)固定安装在第一防撞包(2)的右侧,所述活塞杆(52)活动安装在气缸(51)的内部,且活塞杆(52)与安装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1)的表面开设有与螺杆(42)相吻合的螺孔(611),所述安装板(61)为钢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包(62)的内部左侧位置开设有储存室(621),所述吸能包(62)的内部位于储存室(621)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开设有一组出水道(622),所述储存室(621)的内部放置有水囊(623),所述吸能包(62)的内部位于储存室(621)的右侧开设有伸缩室(6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室(62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触发组件(63),所述触发组件(63)由碰撞垫(631)、联动柱(632)和水压板(633)组成,所述碰撞垫(631)活动安装在伸缩室(624)的内部,所述碰撞垫(63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联动柱(632),所述联动柱(63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水压板(633),且水压板(633)位于储存室(621)内,所述碰撞垫(631)的左侧位于伸缩室(62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6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垫(631)的右侧延伸出吸能包(62)的右侧表面,所述吸能包(62)右侧面呈凹陷状,所述吸能包(62)与碰撞垫(631)的结构由铝蜂窝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的右端活动安装有第一防撞包(2),所述机座(1)的右侧设置有电动抬升组件(3),且电动抬升组件(3)与第一防撞包(2)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撞包(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件(4),所述第一防撞包(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4)共设置有六组,所述第一防撞包(2)的上下表面分别安装有两组第一缓冲件(4),所述第一防撞包(2)的前后端表面分别安装有一组第一缓冲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4)右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41),所述安装座(41)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螺杆(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5)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二缓冲件(5)由气缸(51)和活塞杆(52)组成,所述气缸(51)固定安装在第一防撞包(2)的右侧,所述活塞杆(52)活动安装在气缸(51)的内部,且活塞杆(52)与安装板(61)的左侧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1)的表面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海,赵立芳,杨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友一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