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基体残余应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013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定基体残余应力的方法,它包括步骤:确定温差、待测涂层和基体的各项参数;计算弯矩轴线到涂层与基体界面的距离δ、曲率K,以及基体平面力引起的平面方向的应变分量ε↓[s]↑[0];根据公式ε↓[s]=ε↓[s]↑[0]+K(z+δ)计算出基体的应变;根据公式σ↓[s]=E↓[s]′ε↓[s]计算出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σ↓[s]。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弹性力学原理,不仅可精确测定出一般的多层涂层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值,而且还可精确测定出功能梯度涂层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值,为涂层制造前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定残余应力的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对涂层的基体进 行残余应力测定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涂层技术的发展,多层涂层、功能梯度涂层的设计思想己经纳入到了涂层 的制备中,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涂层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 不匹配等原因,涂层与基体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形变,在涂层和基体内部产生 残余应力,这些残余应力会严重影响涂层的疲劳寿命等性能,而且涂层与基体间也 会存在互相影响,比如涂层材料的物性参数和厚度对基体的残余应力有着很大的影 响。由此可见,同涂层残余应力研究一样,基体残余应力的研究对涂层制造工艺也 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提高涂层的使用寿命和机械完整性,不但要预测涂层 内部的残余应力状况,而且还要精确预测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值,以及研究基体的 残余应力与涂层间的关联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采用弹性力学测 定出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值,为涂层制造前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适用于涂层结构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其特征在 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 确定温差Ar,待测涂层的层数n,基体的厚度G、有效弹性模量《、热膨胀 系数a,,和涂层各层的厚度,,、有效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a,,下标i表示多层涂层的第i层涂层,下标S表示基体;2) 根据上面得到的参数,计算弯矩轴线到涂层与基体界面的距离5、曲率《,以及基体平面力引起的平面方向的应变分量《,下标i表示多层涂层的第i层涂层;3) 根据界面协调条件和涂层结构力与弯矩的平衡条件,将得到的距离5、曲率 X、应变分量《代入公式f,-^+尺(Z + 。,从而计算出基体的应变f,,其中, -《^Z^0, Z为沿厚度方向的坐标;4) 根据公式cr、. 计算出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cj、.。若所述涂层为功能梯度涂层,与基体接触的第1层涂层的材料为A,第n层涂 层的材料为B,在第l层到第n层之间的涂层为材料A与B的混合成分,且沿涂层 厚度方向呈阶梯变化,那么,所述涂层各层的有效弹性模量《由下式计算得出,式中《为第1层涂层的有效弹性模量,£;为第n层涂层的有效弹性模量,(r", 为材料B在第i层涂层的体积分量,(&),-fi^iy",其中m为材料梯度指数;所述涂层各层的热膨胀系数a,由下式计算得出,式中 为第1层涂层的热膨胀系数,^为第n层涂层的热膨胀系数,(&),为 材料B在第i层涂层的体积分量,,其中m为材料梯度指数。所述基体平面力引起的平面方向的应变分量f,由下式求得,式中△ ="、. 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根据弹性力学原理,不仅可精确测定出一般的多层涂 层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值,而且还可精确测定出功能梯度涂层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 值,为涂层制造前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公式, 能够客观得到涂层材料物性参数和厚度对基体残余应力的影响情况,能够准确直观 地读取出基体在冷却过程中的曲率大小,对涂层的失效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涂层和基体结构示意图2是测定基体残余应力的实施流程示意图3是在不同的沉积温度下,传统热障涂层各层和基体残余应力示意图; 图4是m为0.1、 0.25、 0.5、 1.0时,功能梯度热障涂层各层和基体残余应力分 布示意图5是m为1.0、 2.0、 5.0、 10.0时,功能梯度热障涂层各层和基体残余应力分 布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中,涂层和基体的组成一般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来表示。图1中,^ 表示基体的厚度,^表示整个涂层的厚度,r,表示第i层涂层的厚度,^表示第i层 涂层上表面到涂层与基体界面的距离,A,./表示第i层涂层下表面到涂层与基体界面 的距离。如图2所示,测定基体内部残余应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歩骤1) 确定温差厶r,待测涂层的层数n,基体的厚度G、有效弹性模量《、热膨胀 系数a、.,和涂层各层的厚度。、有效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下标i表示多层 涂层的第i层涂层,下标^表示基体。其中当涂层结构处于平面应变状态时,£' = £/(1-v), f为双向弹性模量,v为泊松比,£为当涂层结构处于平面应力状态时的弹性模量。2) 根据上面得到的参数,由下式(1) 、 (2) 、 (3)分别计算弯矩轴线到涂 层与基体界面的距离^、曲率《,以及基体平面力引起的平面方向的应变分量《, 下标i表示多层涂层的第i层涂层。<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在式(1)和(2)中,/2,=力。。户i<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在式(3)中,= Ar为涂层结构所承受的温差。3) 根据界面协调条件和涂层结构力与弯矩的平衡条件,将得到的距离5、曲率/:、应变分量^代入公式f,-^ +《(z+。,从而计算出基体的应变f,,其中,-/,SzS0, z为沿厚度方向的坐标,^为基体厚度。4) 根据公式^7、.=£、.、,计算出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CT,。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多层涂层内部相邻层之间的物性参数差异引起 的失配应变,降低涂层内部各层之间的应力不连续,具有较好复合性能的功能梯度 涂层被广泛应用。功能梯度涂层具有较多的层数,相邻层之间的喷涂材料及其微观结构、物性参 数呈现阶梯性变化,其可以用图1所示的结构表示。对于功能梯度涂层,与基体接触的第1层涂层的材料为A,第n层涂层(即涂层顶层)的材料为B,在第l层到第 n层之间的各层涂层为材料A与B的混合成分,且沿涂层厚度方向呈阶梯变化。功能梯度涂层内部的残余应力可按照上述步骤测定出,如图2所示,与一般多 层涂层不同的是,在步骤l)中,采用Vegard法则,计算出第/层涂层的物性参数涂层各层的有效弹性模量五,'由式(4)计算得出五X(^W(i-(^),) (4)式(4)中,^为第1层涂层的有效弹性模量,^为顶层涂层的有效弹性模量, (^),为材料B在第i层涂层的体积分量,采用Drake等人提出的材料幂律,(Ffl),由公式K),=n — l求出,其中,m为材料梯度指数。涂层各层的热膨胀系数a,由式(5)计算得出 or, =a>H(Ffl),) (5)式(5)中,^为第1层涂层的热膨胀系数,^为第n层涂层的热膨胀系数,(Kfl),为材料B在第i层涂层的体积分量,由公式(^),= 指数。U-i求出,其中m为材料梯度实际应用中,涂层内部的残余应力也可参照上述方法求出,它主要包括歩骤确定温差Ar,待测涂层的层数w,基体的厚度G、有效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a、., 和涂层各层的厚度。、有效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a,等参数;按照公式(l) 、 (2) 分别计算^、《,以及涂层各层平面力引起的平面方向的应变分4=1,= 根据界面协调条件和涂层结构力与弯矩的平衡条件,由公式《=《° +尺^ + "计算出涂层各层的应变^ , 0SzS^, z 为沿厚度方向的坐标,,c为整个涂层厚度;由公式cx,-五^,计算出涂层各层内部的残 余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定基体残余应力的方法,适用于涂层结构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温差ΔT,待测涂层的层数n,基体的厚度t↓[s]、有效弹性模量E↓[s]′、热膨胀系数α↓[s],和涂层各层的厚度t↓[i]、有效弹性模 量E↓[i]′、热膨胀系数α↓[i],下标i表示多层涂层的第i层涂层,下标s表示基体; 2)根据上面得到的参数,计算弯矩轴线到涂层与基体界面的距离δ、曲率K,以及基体平面力引起的平面方向的应变分量ε↓[s]↑[0],下标i表示多层涂层 的第i层涂层; 3)根据界面协调条件和涂层结构力与弯矩的平衡条件,将得到的距离δ、曲率K、应变分量ε↓[s]↑[0]代入公式ε↓[s]=ε↓[s]↑[0]+K(z+δ),从而计算出基体的应变ε↓[s],其中,-t↓[s]≤z≤0, z为沿厚度方向的坐标; 4)根据公式计算出基体内部的残余应力σ↓[s]。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斗吴毅雄徐滨士张显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