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防护,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高温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车用锂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由于镍氢电池的一些技术性能如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等已经接近到理论极限值,无法适用现代的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而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容量大、无记忆性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在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上。
2、现有的车用锂电池一般都是呈阵列式分布,再在其外表面罩设防护罩将其密封,最后的成品一般都是安装在汽车的底部,而锂电池在通电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尤其当锂电池内的温度堆积过高后容易引专利技术火,造成火灾,为此,现有的锂电池一般都设置有散热装置,但现有的散热装置一般都是在锂电池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通风等手段降低锂电池的温度,这种散热手段较为单一,当锂电池过载或短路时其温度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常规的散热装置无法应对这种状况,因此,电动汽车常常因为锂电池短路造成温度过高而引发自燃,这给汽车锂电池的使用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一种锂电池高温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包括支撑底座(1)和散热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通槽(101),安装通槽(101)贯通支撑底座(1),散热壳体(2)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顶部,散热壳体(2)呈中空结构,散热壳体(2)的底部插设在安装通槽(101)内,散热壳体(2)的底部与支撑底座(1)的底部齐平,散热壳体(2)内固定安装有锂电池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2)的内壁上贴合有隔热层(202),隔热层(202)为无纺布材质并填充有高吸水性树脂,支撑顶板(5)内开设有中空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包括支撑底座(1)和散热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通槽(101),安装通槽(101)贯通支撑底座(1),散热壳体(2)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顶部,散热壳体(2)呈中空结构,散热壳体(2)的底部插设在安装通槽(101)内,散热壳体(2)的底部与支撑底座(1)的底部齐平,散热壳体(2)内固定安装有锂电池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2)的内壁上贴合有隔热层(202),隔热层(202)为无纺布材质并填充有高吸水性树脂,支撑顶板(5)内开设有中空槽(501),中空槽(501)的底部贯通支撑顶板(5)并与散热壳体(2)内的中空结构相连通,锂电池组(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条(301),散热条(301)的底部延伸进锂电池组(3)内,散热条(301)的顶部延伸至中空槽(5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301)内开设有流通槽(302),散热条(30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玻璃材质的连接管(303),同一散热条(301)上的两个连接管(303)分别与流通槽(302)相连通,支撑底座(1)的顶部并位于散热壳体(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块(6),支撑块(6)内开设有挤压槽(601),挤压槽(601)内设置有储水囊(602),支撑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阀门,阀门的顶部贯穿支撑底座(1)和对应的支撑块(6)并延伸至挤压槽(601)内且与储水囊(602)相连通,连接管(303)呈l型结构,连接管(303)远离对应的流通槽(302)的一端贯穿支撑顶板(5)和对应的支撑块(6)并延伸至挤压槽(601)内且与储水囊(602)相连通,储水囊(602)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呈直线均匀分布的破碎锥(603),破碎锥(603)的安装位置与连接管(303)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破碎锥(603)的顶部插设在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闯,董双杰,李忠朋,孙雪亮,万玉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长光智能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