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棘轮扳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594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棘轮扳动工具,其包括一柄部,该柄部形成一结合头,该结合头组设一用以切换、定位一驱动件扳动方向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含一用以带动一控制单元的拨转单元;该拨转单元包括一拨摆件,该拨摆件两端分别设置一拨环与一连动轴;该驱动件一端形成一结合套,以该结合套将驱动件组设于结合头上,该结合套内周缘设有用以与控制单元咬合的数个棘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用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又能借由驱动装置的切换扳动方向及复位扳动裕度以节省扳动手续及时间,还能避免在作业中因碰撞而改变原定扳动方向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以拨环代替拨钮,可避免 扳动工具因作业中的碰撞而改变原定扳动方向的棘轮扳动工具
技术介绍
扳动工具属于大众非常熟知的手工具产品, 一般来说,扳动工具是 用以扳动锁卸螺固件,而施工处的空间配置状况对于扳动工具的扳动路 径、幅度等扳动裕度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例如,将螺固件锁设于空间狭 窄或屏障较多的施工处显然会限制扳动工具在操作中的扳动路径与幅 度,有鉴于此,业者即推出一种弯折式的扳动工具,其结构概设一握持 单元,其一端是具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设有一第一操作单元,该第一 操作单元为具棘齿的套筒,借此,以适应空间狭窄或屏障较多的施工处。然而该第一操作部并不具有复位功能,所以即便能使用于有限的施 工处,但是在操作时仍需要持续做较大幅度的扳动才能锁卸螺固件,或 者需要扳动至一定幅度后将扳手由螺固件上拿开,回复至初始的扳动位 置再套回螺固件才能持续扳动,故操作上仍是十分不便。另外,为让扳动工具能够在不脱离螺固件的情况下持续将之锁卸, 以精简扳动作业的手续与时间,业者开发出双向棘轮扳手,其结构为一 扳手设有棘轮相互咬合的棘轮与卡掣块,并借由一拨钮控制卡掣块与棘 轮的咬合位置以切换定位扳手的扳动方向。然而由于该拨钮是凸设于扳手的表面,且拨转至一方时拨钮末端的 结构还会超出于扳手的柄部之外,所以在作业中不免因碰撞所产生的力 量拨换了拨钮原来的位置,导致作业过程中扳手因卡掣块与棘轮的咬合 位置有变而突然失去原有的扳动效果,显见目前的拨钮结构在应用上仍 存有缺点。 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 陷,而提供一种棘轮扳动工具,可适用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又能借由驱 动装置的切换扳动方向及复位扳动裕度以节省扳动手续及时间,还能避 免在作业中因碰撞而改变原定扳动方向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棘轮扳动工具,其包括一柄部,该柄部形成一结合头,该结合 头组设一用以切换、定位一驱动件扳动方向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驱动装置包含一用以带动一控制单元的拨转单元;该拨转单元包括一 拨摆件,该拨摆件两端分别设置一拨环与一连动轴;该驱动件一端形成 一结合套,以该结合套将驱动件组设于结合头上,该结合套内周缘设有 用以与控制单元咬合的数个棘齿。前述的棘轮扳动工具,其中结合头设置一供拨摆件组设,表面又受 拨环套设的拨转沟、 一供控制单元组设的控制沟、 一连通拨转沟与控制 沟,供枢轴组设的轴槽、以及一将控制单元活动定位于控制沟中的枢轴。前述的棘轮扳动工具,其中控制单元由内到外依序于接合头与连动 轴设置一弹性件、 一抵定件及一卡掣件,该卡掣件设有一第一齿部及一 第二齿部。前述的棘轮扳动工具,其中柄部另一端形成一弯折段,该弯折段组 设一驱动装置及一驱动件。前述的棘轮扳动工具,其中结合头于拨动单元及结合套组设处各设 有一C型扣;该结合套内开设一供连动轴组设的穿槽。借由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可以结合头的驱动件或弯折段的驱动件实施 于空间开阔、屏障少或空间狭窄、屏障多的施工处,以在不同施工处时 均能保持一定的扳动路径、幅度等扳动裕度;且因该拨环的外径几乎与驱动头的外径一致,且其为环状造型而无任 何突出于柄部与驱动件之处,故只要驱动头能伸入的施工处,该拨环就 不容易在操作中受到碰撞,及使碰撞也不至于因此拨换了拨环故本专利技术 保持原来的位置,能维持既定的扳动方向;又,当该拨环拨换至不同方向时可带动拨摆件及连动轴连动以令控 制单元的弹性件及抵定件推抵卡掣件,使得卡掣件的第一、第二齿部与4结合套对应的棘齿咬合以固定对应的扳动方向进行作业,而操作至扳动 裕度极限时则朝相反方向扳动,令卡掣件跳位并回复扳动裕度以利继续 操作。故本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多样的施工环境,又能借由驱动装置的切换扳动 方向及复位扳动裕度以节省扳动手续及时间,还能避免在作业中因碰撞 而改变原定扳动方向的情况。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棘轮扳动工具的结合头、驱动装置与驱动件的立体分 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A与图4B是图3所示AB线段的剖面与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5A与图5B是图3所示CD线段的剖面与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结合头ll 拨转沟lll 轴槽113 枢轴114 驱动装置20、 20a 拨摆件211 拨环212 开孔213K 2132 卡掣件221第二齿部2212抵定件222 驱动件30、 30a 棘齿311 穿槽32柄部10 控制沟112 弯折段12 拨转单元21 连动轴213 控制单元22 第一齿部2211 弹性件223 结合套31 C型扣40、 40a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棘轮扳动工具,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其包括一 柄部10,该柄部10 —端形成一结合头11,该结合头11组设一驱动装置 20及一驱动件30,该驱动装置20用以切换、定位驱动件30的扳动方向,其中该结合头11上间隔排列开设一拨转沟111与一控制沟112,并于结合头11顶端轴向开设一轴槽113,该轴槽113是连通拨转沟111与控制沟112;该驱动装置20包含一拨转单元21与一控制单元22,该拨转单元21 用以带动控制单元22,该拨转单元21包括一拨摆件211,该拨摆件211 两端分别设置一拨环212与一连动轴213,该拨摆件211是组设于拨转沟 111,该拨环212是套设于拨转沟111外周并配合一C型扣40固定,该 连动轴213则置于轴槽113内,本实施例该连动轴213上开设二开孔2131、 2132, —开孔2131供拨摆件211穿设,另一开孔2132供控制单元22穿 设,该拨环212在被拨动时带动拨摆件211摆动,该连动轴213则随拨 摆件211的摆动而调整控制单元22的枢摆方向;该控制单元22包括一 卡掣件221、 一抵定件222及一弹性件223,该卡掣件221设有一第一齿 部2211及一第二齿部2212,该弹性件223、抵定件222及卡掣件221是 由内到外依序组设于结合头11的控制沟112内,该结合头11以一枢轴 114将控制单元22活动定位于控制沟112内,其中该弹性件223与抵定 件222更穿入连动轴213的开孔2132内;该驱动件30 —端是形成一结合套31,以该结合套31配合一 C型扣 40a将驱动件30组设固定于结合头11上,该结合套31内周缘设有数个 棘齿311,并于结合套31内开设一穿槽32,该数个棘齿311是用以与控 制单元22的卡掣件221咬合,该穿槽32是供连动轴213相对于轴槽113 的另一端组设;另外,该柄部10相对于结合头11的另一端形成一弯折段12,该弯 折段12亦组设一与结合头11相同的驱动装置20a及一驱动件30a。请参照图3至图6所示,如图3,本专利技术用于空间开阔或屏障少的施 工处时,由于可扳动的路径、幅度等扳动裕度较大,故可用结合头ll那 端的驱动件30进行作业,若是用于空间狭窄或屏障多的施工处则可用弯 折段12那端的驱动件30a进行作业以维持一定的扳动裕度;如图4A与 图4B,其为图3中AB线段的剖面图,各图的左右两边为拨动拨环212时 的参考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扳动工具,其包括一柄部,该柄部形成一结合头,该结合头组设一用以切换、定位一驱动件扳动方向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驱动装置包含一用以带动一控制单元的拨转单元;该拨转单元包括一拨摆件,该拨摆件两端分别设置一拨环与一连动轴;该驱 动件一端形成一结合套,以该结合套将驱动件组设于结合头上,该结合套内周缘设有用以与控制单元咬合的数个棘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轮扳动工具,其包括一柄部,该柄部形成一结合头,该结合头组设一用以切换、定位一驱动件扳动方向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包含一用以带动一控制单元的拨转单元;该拨转单元包括一拨摆件,该拨摆件两端分别设置一拨环与一连动轴;该驱动件一端形成一结合套,以该结合套将驱动件组设于结合头上,该结合套内周缘设有用以与控制单元咬合的数个棘齿。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棘轮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 头设置一供拨摆件组设,表面又受拨环套设的拨转沟、 一供控制单元组 设的控制沟、 一连通拨转沟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