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874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用型模具,其包括有一外模具、一可替换地设置于该外模具内的内模具、和一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外模具内的入驹部件。其中该外模具设有一押出系统,而该内模具用以成形铸造件。该入驹部件位于该押出系统与该内模具之间,且该押出系统经由该入驹部件伸入至该内模具以押出铸造件。借助于上述入驹部件的设计,当更换新内模具时,设置于外模具上的押出系统仍可经由该入驹部件伸入至新内模具来押出铸造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模具,尤指一种可快速替换内模以产出多种不同尺寸大小与形状 的铸造件的通用型模具
技术介绍
对各式模具的研发,使得多项产品(例如铝轮圈)可利用铸造方式大量生产,不仅 能加快产品生产速度、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亦能降低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 而带给人们于日常生活上的极大便利性。请参阅图1所示,一般常见的模具Ia由一外模Ila与一内模12a结合而成,而在 该内模12a中形成有一既定成型产品形状的模穴121a,且该外模Ila向该内模12a的模穴 121a开设贯穿有一入汤口 111a,当进行铸造制程时,原料于融熔后由该外模Ila上的入汤 口 Illa处浇入该内模12a的模穴121a内,然后待原料冷却,以在该模穴121a内产生冷却 成型为既定产品的粗胚,接着,由于该外模Ila内设有一押出系统112a,该押出系统112a将 所述粗胚自该内模12a的模穴121a推出,而脱出于该内模12a的粗胚再待调整加工过后, 即可完成该项产品的铸造。然而,目前业界所使用的模具却有以下缺点1、每当要改变产品的外观造型时,使用者必须更换内模,以替换为具有不同成型 产品形状的模穴,藉此在该模穴内产生具有不同造型的粗胚,然一旦内模被更换,则原本用 于押出原内模中的粗胚的押出系统将无法适用于新内模的粗胚押出,这是因为新粗胚的外 观形状和大小与原粗胚的外观形状和大小完全不同,造成顶出位置平衡点不一致,因此押 出系统的押出位置已全然无法对位正确地押出新粗胚。2、使用目前的模具,每当需要改变产品的外观造型时,使用者就必需重新制造新 的外模与内模,以使新的外模的押出系统可以对应新的内模顶出位置来正确地押出新粗 胚,因此,这样的制造成本是非常可观的。3、各种铸造件因形状关系而造成模具形状不同,热量集中区域亦有不同,因此冷 却水路依上述关系配置则有不同,而在重新制作模具时即需重新设定冷却水路以符合该种 铸造件的冷却方式,亦造成一模具仅能用于单种铸造件,耗费模具加工与材料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 心观察和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出一种通用型模具,对于该通用型模具,当更换不同形状的 内模时,新内模与原内模彼此之间可以共享同一套押出系统。本专利技术之的另一目的系是提出一种通用型模具,其可以一套外模搭配多样造型 的内模,以产生出多样造型变化的铸造件。本专利技术之的又一目的系是提出一种通用型模具,当需要变更动铸造件的造型时,无需进行外模的新制,进而能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与制造时依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 种通用型模具,其包括有一外模具,该外模具设置有一押出系统,且该押出系统具有复数 个押出单元;一内模具,该内模具可替换地设置于该外模具内,且该内模具用以成形一铸造 件;以及一入驹部件,该入驹部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外模具内,且该入驹部件位于该押出系 统与该内模具之间,该入驹部件贯穿设有复数个调整孔,而所述押出单元经由所述调整孔 伸入至该内模具以押出铸造件,其中当更换新内模具时,依据新内模具的位置来调整变动 所述押出单元的位置,而调整变动后的押出单元经由所述调整孔伸入至新内模具以押出新 铸造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通用型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入驹部件的设计突破以往在铸造模 具中冷却水道与押出销的使用限制,即该入驹部件能因应各种造型的铸造件来做替换及搭 配,当更换不同形状的内模具时,新内模具与原内模具彼此之间可以共享同一套押出系统, 而无需重新制造外模具与内模具,而藉由一套外模具搭配多样造型的内模具,除提高外模 具的使用率外,亦能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与制造时间,只需更换内模具即可以产生出多样 造型变化的铸造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入驹部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外模具内,如此设计可使本 专利技术的通用型模具更容易进行保养作业。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 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 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通用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通用型模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示出调整孔在入驹部件上的分布示意图。图5示出入驹部件的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入驹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Ia 模具Ila 外模Illa 入汤口112a押出系统12a 内模121a 模穴(本专利技术)1通用型模具11外模具111可动本体112可动部件113固定本体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通用型模具,该通用型模具1可用以产生出多种 尺寸与形状的铸造件2,而该通用型模具1包括有一外模具11、一内模具12以及一入驹部 件13,其中该内模具12可替换地设置于该外模具11内,且藉由该内模具12来形成所述铸 造件2,而该入驹部件13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外模具11内且对应该内模具12,而本专利技术的通 用型模具1藉由使用该入驹部件13,进而达到一套外模具11搭配多样造型的内模具12的 可能。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该外模具11包含有一可动本体111、一可动部件112与 一固定本体113,该可动部件112邻接于该可动本体111与该固定本体113之间,而该可动 部件112与该固定本体113之间设有该内模具12,其中该可动本体111与可动部件112为 该外模具11的可动部份,而该固定本体113为该外模具11的固定部份,即当所述铸造件2 形成于该内模具12内时,为了自该内模具12脱出所述铸造件2,该外模具11的可动部份 (该可动本体111与可动部件112)会移动而远离该外模具11的固定部份,使该外模具11 的可动部份与固定部份之间具有一预定距离D,借助于该预定距离D来作为推出形成容置 于该内模具12内的所述铸造件2的空间,使所述铸造件2得以脱出于内模具12外。该内模具12具有一形状部121,该形状部121是一具有造型的空间,所述铸造件 2形成于该形状部121内,更具体而言,使用者将一铸造材料浇注至该内模具12的形状部 121,并待所述铸造材料冷却硬化,如此即可于该内模具12的形状部121内形成所述铸造件 2 ;于此必须提及的是,所述铸造材料并不限定种类,其可为金属材料,更具体而言,所述铸 造材料可为铝、铜、镁或锌。更具体而言,该可动本体111内设有一押出系统14,该押出系统14伸入该内模具 12,自该内模具12押出所述铸造件2,因此该押出系统14上具有复数个押出单元141,其中 该复数个押出单元141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押出系统14上,如此该复数个押出单元141可依 据制造需求来随意改变其位于该押出系统14上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该复数个押出单元 141是押出销(Pin)及冷却水道,冷却水道用来加速冷却浇注于该形状部121内的铸造材 料,而押出销则用来顶出铸造件2,而使铸造件2脱出于该内模具12外。请参阅图2、图4与图5所示,该入驹部件13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可动部件112内, 该入驹部件13贯穿设有复数个调整孔131,而该复数个调整孔131使该内模具12与该押 出系统14相通,因此该复数个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外模具,该外模具设置有一押出系统,且该押出系统具有复数个押出单元;一内模具,该内模具可替换地设置于该外模具内,且该内模具用以成形一铸造件;以及一入驹部件,该入驹部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外模具内,且该入驹部件位于该押出系统与该内模具之间,该入驹部件贯穿设有复数个调整孔,而所述押出单元经由所述调整孔伸入至该内模具以押出铸造件,其中当更换新内模具时,调整变动所述押出单元在该押出系统上的位置,而调整变动后的押出单元经由所述调整孔伸入至新内模具以押出新铸造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嘉胜洪少文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山叶机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