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海水专利>正文

电梯轿厢逃生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0622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宣告了电梯轿厢逃生通道的诞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门型框,上行梯,斜行梯,底座板,下行梯,联接杆,上行板,马鞍型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让电梯轿厢中的被困人员很方便的从轿厢中爬出,不受伤害。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作上下运行电梯。

Elevator car escape passage

The invention declares the birth of an elevator car escape passage.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door frame, an ascending ladder, an oblique ladder, a base plate, a descending ladder, a connecting rod, an ascending plate, and a saddle shaped clamping plate. The invention enables the trapped personnel in the elevator car to conveniently climb out of the car without harm. The invention is suitable for running up and down eleva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逃生通道,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逃生通道
技术介绍
目前电梯在使用中一旦发生停驶,轿厢中人员基本上没有办法自己从轿厢中逃 出,只能等外方人员救应,在此种情况下,过去曾发生过不少惨痛悲剧。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 在轿厢顶上固定有左右底座板,在底座板上装有斜行梯,其后端与轿箱中后箱壁 上的下行梯上端联接,前端与轿厢顶上行梯联接,上行梯上端装有门型架,在底座上另装有 上行板和推动板。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人员可以在电梯万一停驶时,从轿厢中快速安全离开, 以免发生悲剧。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总成两合一正俯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总成侧视图 图3A, 3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底座板侧视图和组装俯视图 图4A, 4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的推动板组装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4C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门型架正视图 图5A,5B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斜行梯侧视图和组装俯视图 图6A,6B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联动杆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6C,6D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推动杆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6E,6F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马鞍型卡板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7A,7B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上行梯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7C,7D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下行梯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8A,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挡位板正视图 图8B,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扶住圈俯视图 图8C,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逃生通道中的厅门后视图 所属部件明称;门型架0,上行梯17,斜行梯IO,下行梯15,上行板6,底座板7,推 动板12,联动杆34,马鞍型卡板19, 28.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写先把上行梯17左右两边板3, 30对应 面相对靠近,在其后端平面上的孔中把一根上行轴8两端分别串入后,使上行梯左右两边 板3, 30平面和前后边沿线上下左右前后都呈平行状,长轴中心线与上行梯17两边板相对 应3, 30平面呈前后左右90度直角后固定联接。把斜行梯两边板10, 31上平面边沿线下的长槽孔套进上行梯17下端上行轴8两头上,把两斜行梯边板10, 31前端搁前端后端搁后 端,两对应平面和上下平面边沿线前后上下左右平行,两边条外侧平面中点上的两对应的 短轴截面中心点成一条直线,此后在两边条31,33,对应平面长槽孔32下面适当位置上从 前往后在一条线上相同距离联接固定联接棒37直至过中点后结束,把其放在一边。 把下行梯15和固定脚35从电梯轿顶29后部的天窗14 口中放下,在电梯轿厢后 壁16内的夹壁21下端的适当位置上固定,在其上端两边条外侧平面上,把下行轴13从一 条边条上端的孔外侧向里穿过其孔后,再穿过两块推动板12,35后端平面上的孔,此后又 穿过下行梯15另一条边条上端平面上孔,长轴13两顶端与下行梯15上端外侧孔口封口联 接,在两块推动板12, 35的前端平面的孔中先后穿过推动轴9,此后把斜行梯10前端与推动 轴9作十字交叉状从上往下放下去,使斜行梯10的两条下斜边搁在推动轴9上,再把两块 上行板34, 36后端平面上的两孔分别被套进推动轴9两端外面。 这时把两块底座板7后端平面上的孔口对准斜行梯10中端外侧面上的短轴23, 上边沿下的长槽孔对准推动轴9套上去,此后把两块底座板7固定在轿厢29顶上相应位置 上。 把联动杆6其上端里侧平面上的扶住圈11套进滑行杆5外,滑行杆5被与上行梯 17上下边沿线呈平行方向固定在上面,联动杆6后端平面上孔,孔中穿过螺栓被固定在底 座板7后端向上弯向平面上端的有螺纹的孔中固定。此后在斜行梯10和底座板7相应位 置上分别放上马鞍型卡板19, 28,插入固定销封口 。牵引绳37 —头有圆圈结,此结中穿过镙 栓,镙栓被旋进上行轴8截面中心点上带有镙纹的孔中,此绳37向前绕过前绕绳轮38向下 行,后绕过后饶绳轮41往下后,另一头被挂上一个垂体后向下挂于轿厢后壁夹层里。 在电梯厅门l后面的门锁轮座上固定一根绳32,此绳向后绕过绕绳轮后向下,另 一头联接一个拉簧32,拉簧32另一头固定厅门1后平面下边沿上,至此组装结束。 当电梯在使用中万一坏了不能开动,此时只要被困人员移开电梯轿厢29内后轿 厢壁16夹层21夕卜门,再打开天窗盖后,用手拉住下行梯15往外拉,推动推动板12, 35向 前移,推动板12,35被推动后,推动轴9向前沿底座板7平面上的长槽孔33向前上方向滑 行,同时也在斜行梯10下斜边下,托起斜行梯10前端向上抬起,推动轴9在向前滑到左右 两块底座板7, 43的平面上的长槽孔33前端前先托起马鞍型卡板28,从下面滑过后,马鞍 型卡板28自行落下卡位,推动轴9同样也把上行板4下端向前推,上行板4前端被联动杆 6拖住不能前行只能向上抬起,并且也托起上行梯3前端向上抬头,此时轿厢里被困人员只 要把被挂于轿厢后壁里的拖动绳37向下拉,上行梯3就会继续向上滑行,上行轴8自行托 起马鞍型卡板28,当上行轴8滑到顶端后,马鞍型卡板自行向下卡位。此时轿厢里被困人员 就可以从下行梯15下端起向上爬,直到斜行梯10前端平面,此后抬起门型架0向上到顶端 后,分别在上行3梯管子近前端面上的细孔中插入插销,此后再向上爬,直到井道中的电梯 厅门44后面后,抓住开锁绳32向下拉,使厅门锁钩张开后,拉开厅门44后从电梯井道中爬 出。 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不局限本实施例,可灵活加以应用。权利要求一种电梯轿厢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在底座板上装有斜行梯,其后端与轿箱中后箱壁上的下行梯上端联接,前端与轿厢顶上行梯联接,上行梯上端装有门型框,在底座上另装有上行板和推动板。所属部件名称;底座板,下行梯,斜向梯,上行梯,上行板, 门型框,联接杆,推动板。2. 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板其特征为其两侧平面基本为长条状型,前端平面上有支撑脚向下,并且在前顶端面上有平面作直角弯曲,右底座板平面向左弯曲,左底座板向右弯曲,弯曲后平面上各有上下两孔,孔中有镙纹,上边沿下有一长槽孔与其平行,长槽孔前与口径略微大的圆孔联接,侧面前端,圆孔后面有马鞍型卡板骑卡在上面,卡板中点有孔,与底座板相同位置上的孔对穿,由里向外穿进定位销后固定,后端截面上有长条状向上竖起,平面上端有孔,孔中有镙纹。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梯其特征与一般梯子无异,只是在边条两端平面上各有一孔对穿,上下两端的孔中都有一根长度明显超过下行梯寛度的长轴窜进后固定。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行梯基本与一般梯子无异,前端向后过中点后两条边条中间面上没有联接棒,只是在两条边条的上下两边沿各有条上边沿向下近距离的平面上有长槽孔对穿,长槽孔两端中心线与上边沿线平行,其前端槽口与直径稍大的圆孔相接,下边沿从后过中点后向下放大角度向前行到底近端处有长圆钩向下固定在下面,在斜行梯上边沿前端有马鞍型卡板骑卡在上面。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行梯其特征在于;两条平行的边条之间设有联接棒固定联接,在其对应内侧适当位置上各有一根管子与其平行,管子外径面近顶端处有细孔对穿,管子外壁从上至下间隔适当距离处各有一短棒两端与两条边条和管子;接,两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在底座板上装有斜行梯,其后端与轿箱中后箱壁上的下行梯上端联接,前端与轿厢顶上行梯联接,上行梯上端装有门型框,在底座上另装有上行板和推动板。所属部件名称;底座板,下行梯,斜向梯,上行梯,上行板,门型框,联接杆,推动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水
申请(专利权)人:陈海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