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7122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将手机与RFID(射频识别)结合使用,克服现有技术中RFID识别器只能进行短距离识别的技术缺陷。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包括:手机子系统,RFID识别子系统;RFID识别子系统包括RFID天线、射频单元和控制与处理单元;RFID识别子系统中的控制与处理单元和手机子系统中的基带单元通过信息传递与控制装置连接在一起,实现RFID识别子系统与手机子系统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将移动通信手机与RFID识别器连接在一起的实现原理和应用方法,使RFID能结合上手机实现随时随地的RFID应用,一方面扩大了RFID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也使手机得以增加功能。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 for mobile pho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bi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 which combines the mobile phone and the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o overcome the technical defects that the RFID recognizer can only carry out short distance identification in the prior art. Mobile phon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 includes: a mobile phone identification subsystem, RFID subsystem; RFID identification subsystem including RFID antenna, RF unit and a control and processing unit; the baseband unit control and processing unit RFID identification subsystem and subsystem of the mobile phone and handed control device are connected together by a message, with RFID the recognition subsystem and the subsystem of the mobile pho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to a mobile phone with RFID recogni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method to achieve together, so that RFID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FID application of the mobile phone whenever and wherever possible to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n the one hand, RFID, on the other hand also can increase the function of mobile ph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属于移动通信手机技术和无线射频 识别

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下简称RFID)具有无源、免接触操作、体积小、应 用便利、无机械磨损、寿命长和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是一项将改变人类未来 生活的重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中国不仅发表了白皮书,还成 立了标准组和产业联盟。RFID可应用于无线(移动)支付(城市交通、购物等)、 电子证照、商品防伪、安全管理(门禁、车辆)、物流、动物标识等等。对无线标签的识别必须依赖于识别器或者兼备读写功能的识别器来完 成,现有RFID识别器要么是固定式的(比如公共交通卡充值装置、建筑物门 禁刷卡器等),要么是只能在短距离内实现无线传递的手持式的,比如通过 红外、蓝牙等技术将读取到的无线标签信息传递到后端处理系统,这种固定 的或者短距离传递能力限制了无线标签与识别的应用范围,即必须将带有无 线标签的物体置于识别器的有效范围内,才能完成识别。这在使用上很不方 便,尤其是那些体积庞大的物品或者移动较快的物品(如不停车收费中的汽 车),从而限制了无线标签更为广泛的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手机 的使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无线应用越来越多,使人们得以摆脱有线或短距离 通信的束缚。但是现有技术中未有将手机与RFID识别器结合使用的技术方 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将手机与RFID识别器 结合使用,克服现有技术中RFID识别器只能进行短距离识别的技术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包括手机子系统,RFID识别子系统(本专利技术中 的RFID识别子系统可以为只能读取RFID卡、电子标签等RFID识别信号的 RFID阅读器,或者为既能阅读RFID信息又能将RFID信息写入RFID卡的 RFID识别器两大类);所述RFID识别子系统包括RFID天线、射频单元和控 制与处理单元;所述手机子系统包括手机天线、射频单元、基带单元和人机 界面组件;RFID识别子系统中的控制与处理单元和手机子系统中的基带单元 通过信息传递与控制装置连接在一起,实现RFID识别子系统与手机子系统的 连接。基带单元和控制与处理单元之间的电路连接,可通过串行方式或并行 方式实现。所述人机界面组件包括显示屏、键盘、操作按钮。所述信息传递与控制装置实现手机子系统中的基带单元与RFID识别子 系统中的控制与处理单元之间的电路连接、RFID数据传递以及手机子系统对 RFID识别子系统的控制功能。所述RFID数据传递,包括RFID识别子系统把读取到的无线标签信息通过所述电路连接传递到手机子系统中的基带单元, 或者将需要写入RFID识别子系统或者RFID识别子系统中的RFID卡的数据 从手机子系统传递到RFID识别子系统。所述手机子系统对RFID识别子系统 的控制包括打开/关闭RFID识别子系统;启动/停止RFID识别操作。用户通过所述人机界面组件发起打开/关闭RFID识别子系统的命令,基 带单元执行所述命令,将RFID识别子系统打开或关闭。打开/关闭RFID识别 子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通过控制RFID识别子系统的电源实现、通过控 制RFID识别子系统的时钟实现、通过控制RFID识别子系统的系统复位信号 实现、通过所述信息传递与控制装置将命令发给RFID识别子系统的控制与处 理单元,然后由其自行打开/关闭。用户打开RFID识别子系统后,进行工作参数设定或直接使用其缺省设置 的默认参数。设定参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用户通过手机的人机界面组件输6入要设定的参数;手机的基带单元将这些参数通过信息传递与控制装置发送 给控制与处理单元或直接写入RFID识别子系统的寄存器;RFID识别子系统 按所设置参数工作。所述参数包括RFID识别子系统的射频频率。所述RFID数据传递和无线射频识别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600、手机子系统通过移动通信功能连接到RFID数据中心及后台支 撑系统,建立起数据传输通道;步骤601、将RFID识别子系统靠近带RFID标签的物体,按无线射频识别 原理完成通信过程并读取无线射频识别信息;步骤602、并将数据经步骤600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传递到RFID数据中心;步骤603、 RFID数据中心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手机子系统以便提示用户; 步骤604、判断读取操作是否完毕,若是,结束整个过程,若否,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工作过程结束。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将移动通信手机与RFID识别器连接在一起的实现原理和应用方法,使RFID能结合上手机这一几乎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的载体实现随时随地的RFID应用, 一方面扩大了RFID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也使手机得以增加又一独具特色的功能。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RFID技术应用的框图。 图3是打开、关闭、设定RFID识别子系统过程的软件流程示意图。 图4是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实现RFID识别操作与数据传递的软件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包括手机子系统200, RFID识别子系统100;所述RFID识别子系统100包括RFID天线101、射频单元102和控制与处理单元103,控制与处理单元103的功能包括与应用系统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发来的命令;控制与RFID卡的通信;信号的处理等,是RFID识别器的核心。所述手机子系统200包括手机天线201、射频单元202、基带单元203和人机界面组件;RFID识别子系统100中的控制与处理单元103和手机子系统200中的基带单元203通过信息传递与控制装置104连接在一起,实现RFID识别子系统100与手机子系统200的连接。所述人机界面组件包括显示屏204、键盘205、操作按钮206。所述信息传递与控制装置104实现手机子系统200中的基带单元203与RFID识别子系统100中的控制与处理单元103之间的电路连接、RFID数据传递以及手机子系统200对RFID识别子系统100的控制功能。基带单元203和控制与处理单元103之间的电路连接,可通过串行方式(包括RS232串口、 UART串口、 SPI串口、 12C串口、 USB接口等)或并行方式(通过存储器接口 )实现。所述RFID数据传递,包括RFID识别子系统100把读取到的无线标签信息通过所述电路连接传递到手机子系统200中的基带单元203,或者将需要写入RFID识别子系统100或者RFID识别子系统100中的RFID卡的数据从手机子系统200传递到RFID识别子系统100。所述手机子系统200对RFID识别子系统100的控制包括打开/关闭RFID识别子系统100;启动/停止RFID识别操作。如图1与图3所示,用户通过所述人机界面组件发起打开/关闭RFID识别子系统100的命令,基带单元203执行所述命令,将RFID识别子系统100打开或关闭。打开/关闭RFID识别子系统IOO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通过控制RFID识别子系统100的电源实现、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子系统(200),RFID识别子系统(100); 所述RFID识别子系统(100)包括RFID天线(101)、射频单元(102)和控制与处理单元(103); 所述手机子系统(200 )包括手机天线(201)、射频单元(202)、基带单元(203)和人机界面组件; RFID识别子系统(100)中的控制与处理单元(103)和手机子系统(200)中的基带单元(203)通过信息传递与控制装置(104)连接在一起,实现RF ID识别子系统(100)与手机子系统(200)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子系统(200),RFID识别子系统(100);所述RFID识别子系统(100)包括RFID天线(101)、射频单元(102)和控制与处理单元(103);所述手机子系统(200)包括手机天线(201)、射频单元(202)、基带单元(203)和人机界面组件;RFID识别子系统(100)中的控制与处理单元(103)和手机子系统(200)中的基带单元(203)通过信息传递与控制装置(104)连接在一起,实现RFID识别子系统(100)与手机子系统(200)的连接。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 界面组件包括显示屏(204)、键盘(205)、操作按钮(206)。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 传递与控制装置(104)实现手机子系统(200)中的基带单元(203)与RFID 识别子系统(100)中的控制与处理单元(103)之间的电路连接、RFID数据 传递以及手机子系统(200)对RFID识别子系统(100)的控制功能。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 数据传递,包括RFID识别子系统(100)把读取到的无线标签信息通过所述 电路连接传递到手机子系统(200)中的基带单元(203),或者将需要写入 RFID识别子系统(100)或RFID识别子系统(100)中的RFID卡的数据从手 机子系统(200)传递到RFID识别子系统(100)。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 子系统(200)对RFID识别子系统(100)的控制包括打开/关闭RFID识别子 系统(100);启动/停止RFID识别操作。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带单元 (203)和控制与处理单元(103)之间的电路连接,可通过串行方式或并行方式实现。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户通过 所述人机界面组件发起打开/关闭RFID识别子系统(100)的命令,基带单元(203)执行所述命令,将RFID识别子系统(100)打开或关闭。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打开/关闭 RFID识别子系统(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矣兵
申请(专利权)人: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