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注塑机的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565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立式注塑机的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包括上管箱、循环式传送带、延时汽缸、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上管支架、机械手;所述上管箱位于循环式传送带的一端,在循环式传送带的另一端设有倾斜导向槽,所述延时汽缸设有两个,位于倾斜导向板槽的末端底面;所述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位于倾斜导向槽和延时汽缸的下方;所述上管支架位于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和立式注塑机之间,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管身的支杆,上管支架可左右移动和向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做垂直旋转及复位回转;所述机械手设在位于立式注塑机外侧的轨道上,在其上设有可抓取和松开管身的管吸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进行全自动上下管过程,能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成本低。

Integrated full-automatic upper and lower pipe device of vertical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ertica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utomatic tube device, including tube box, circular conveyor belt, delay cylinder, tube device, automatic charge on the tube rack, manipulator; the upper tube box is positioned at one end of cycle type conveyor belt, the other end in a circulating conveyor belt an inclined guide groove, the delay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two, at the end of the bottom surface is located in the inclined guide plate groove; in charge of the automatic tube device is located below the inclined guide groove and delay cylinder; the upper tube support is in charge of automatic tube device and vertica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or the support tube body of the supporting rod on the tube bracket can move around and do vertical rotation and automatic reset to in charge of pipe rotary device; the mechanical arm is located in lateral vertica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on the track, which is provided with gripping and Loosen the pipe suction arm of the pipe. The invention can carry out the full-automatic upper and lower pipe process,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guarantee the personal safety of the operator, and the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注塑机的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化妆品等产品的包装塑料软管一般都用立式注塑机来成型管头,高温使管头与管身相连接。这种立式注塑机的上管和下管过程都是靠人手操作来实现的,不仅对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高,而且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都很低。所以这种生产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立式注塑机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成本低的立式注塑机的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上管箱、循环式传送带、延时汽缸、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上管支架、机械手;所述上管箱位于循环式传送带的一端,在循环式传送带的另一端设有倾斜导向槽,所述延时汽缸设有两个,位于倾斜导向板槽的末端底面;所述自动分管上管装置是能将由倾斜导向槽落下的管身自动分配到其上不同的工位,并能将管身再自动上至上管支架上的装置,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位于倾斜导向槽和延时汽缸的下方;所述上管支架位于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和立式注塑机之间,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管身的支杆,上管支架可左右移动和向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做垂直旋转及复位回转;所述机械手设在位于立式注塑机外侧的轨道上,在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可抓取和松开管身的管吸手。 作为较佳方案,所述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式分层板、推料杆、带轨道式汽缸和送料治具,所述送料治具固定在带轨道式汽缸的轨道上,送料治具包括底板和若干个竖隔板,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带轨道式汽缸的外侧,固定式分层板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式分层板横穿过送料治具的竖隔板上开的长形孔,固定式分层板与送料治具的底板构成放置管的两个分层并且由竖隔板分成若干个工位,所述推料杆设有两根,它们分别位于固定式分层板与送料治具的底板的上方,并横穿过送料治具的竖隔板上开的长形孔,推料杆与位于固定架内部的推料汽缸相连接,并在推料汽缸的推动下可沿竖隔板上的长形孔平移。更好的是,所述延时汽缸与带轨道式汽缸在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下做伸縮工作,使得位于倾斜导向槽中的管逐一落入送料治具及固定式分层板的不同工位中。 作为较佳方案,所述上管支架安装在可旋转轴上,可旋转轴位于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与立式注塑机之间并固定在立式注塑机的滑板的两端面上;在上管支架下侧设有两个倾斜汽缸使上管支架能绕可旋转轴向自动分管上管装置旋转90°及旋转复位。 作为较佳方案,所述机械手设有两个,分别设在位于立式注塑机两侧的轨道上,可前后移动并垂直升降。更好的是,所述机械手的管吸手为真空吸盘。 作为较佳方案,在所述上管箱的底部设有可容一个管身通过的开口 ,该开口朝向循环式传送带,使得放置在上管箱底部的管身自动由此开口到达循环式传送带上进行传3送。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能进行全自动上下管过程,能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成本低。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纯手工作业无上管装置的立式注塑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的立式注塑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自动分管上管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自动分管上管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7是实施例中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在自动分管上管的一个周期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分别是实施例中上管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中的管身准备进入上管支架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在管身准备从上管支架中取出插到注头模具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在管体准备从注头模具中取出后放入周转箱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l,现有纯手工作业的立式注塑机的工作方式是操作人员站在立式注塑机前,人手插管身到注头模具2上,注头模具2固定在滑板1上并沿滑板轨道11滑动到中间注塑射胶成型管头,注头模具2左右往复滑动,不间断生产产品,生产的产品管体也是由操作人员人手从注头模具2上取出后放至周转箱。 参见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为带有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的立式注塑机,包括立式注塑机和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立体注塑机包括滑板1和注头模具2,它们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赘述;所述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包括上管箱3、循环式传送带4、倾斜导向槽12、延时汽缸11、自动分管上管装置5、上管支架6、机械手8。 参见图2、图5至图7,所述上管箱3位于循环式传送带4的一端,在循环式传送带4的另一端设有倾斜导向板槽12,上管箱3是用于规则堆放管身13的箱体,在本实施例中上管箱3的底部设有可容一个管身13通过的开口 ,该开口朝向循环式传送带4,使得放置在上管箱3底部的管身13自动由此开口到达循环式传送带4上进行传送,再至倾斜导向槽12,至延时汽缸11停止,延时汽缸11设有两个,位于倾斜导向槽12的末端底面,在两个延时汽缸11之间可容纳一个管身。 本专利技术中自动分管上管装置是能将由倾斜导向槽落下的管身自动分配到其上不同的工位,并能将管身再自动上至上管支架上的装置。参见图2至图7,自动分管上管装置5位于倾斜导向槽12和延时汽缸11的下方,本实施例中自动分管上管装置5包括固定架54、固定式分层板51、推料杆53、推料汽缸56、带轨道式汽缸52和送料治具55,自动分管上管装置5的安装平台50固定在立式注塑机注头模具2的对应后方,送料治具55固定在带轨道式汽缸52的轨道上,在该汽缸52的可伸縮顶杆带动下可在轨道上左右滑动,送料治具55包括底板和若干个竖隔板,固定架54固定在带轨道式汽缸52的外侧,固定式分层板51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54上,固定式分层板51横穿过送料治具55的竖隔板上开的长形孔,固定式分层板51与送料治具55的底板构成置放管身13的两个分层并且由竖隔板各分成4个工位,所述推料杆53设有两根,它们分别位于固定式分层板51与送料治具55的底板的上方,并横穿过送料治具55的竖隔板上开的长形孔,两根推料杆53连接在一起并与位于固定板内的推料汽缸56连接,在推料汽缸56带动下可沿竖隔板上开的横向长形孔做往返移动。带轨道式汽缸52与延时汽缸11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下同步,延时汽缸11每打开一下,送料治具55就移动一个工位使管身13落下,形成同步运动关系,使得位于倾斜导向板槽12中的管身13逐一落入送料治具55及固定式分层板51的不同工位中。 参见图2及图8至图11 ,所述上管支架6安装在可旋转轴7上,可旋转轴7位于自动分管上管装置5与立式注塑机滑板1之间并固定在滑板1的两端面上与滑板1形成同步移动,在所述上管支架6的下方设有支撑板63与可旋转轴7的两端连接,在上管支架6的下方设有两个倾斜汽缸62,它们按一定角度固定在支撑板63上,且倾斜汽缸62的汽缸顶杆端连接在上管支架6的下端面,汽缸顶杆工作时能使上管支架6沿可旋转轴7做垂直旋转,在上管支架6上设有用于支撑管身13的支杆61,支杆61的设置与立式注塑机注头模具2的型腔排列、自动分管上管装置5上的工位设置相配合,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左右两个上管支架6,每个上管支架6中支杆61设有两列,每列四个。 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手是设于轨道上可前后移动并能垂直升降的装置,在机械手上设有可抓取和松开管身的管吸手。参见图2、图11和图12,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注塑机的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箱、循环式传送带、延时汽缸、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上管支架、机械手;所述上管箱位于循环式传送带的一端,在循环式传送带的另一端设有倾斜导向槽,所述延时汽缸设有两个,位于倾斜导向板槽的末端底面;所述自动分管上管装置是能将由倾斜导向槽落下的管身自动分配到其上不同的工位,并能将管身再自动上至上管支架上的装置,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位于倾斜导向槽和延时汽缸的下方;所述上管支架位于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和立式注塑机之间,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管身的支杆,上管支架可左右移动和向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做垂直旋转及复位回转;所述机械手设在位于立式注塑机外侧的轨道上,在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可抓取和松开管身的管吸手。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立式注塑机的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箱、循环式传送带、延时汽缸、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上管支架、机械手;所述上管箱位于循环式传送带的一端,在循环式传送带的另一端设有倾斜导向槽,所述延时汽缸设有两个,位于倾斜导向板槽的末端底面;所述自动分管上管装置是能将由倾斜导向槽落下的管身自动分配到其上不同的工位,并能将管身再自动上至上管支架上的装置,自动分管上管装置位于倾斜导向槽和延时汽缸的下方;所述上管支架位于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和立式注塑机之间,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管身的支杆,上管支架可左右移动和向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做垂直旋转及复位回转;所述机械手设在位于立式注塑机外侧的轨道上,在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可抓取和松开管身的管吸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注塑机的一体化全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管上管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式分层板、推料杆、带轨道式汽缸和送料治具,所述送料治具固定在带轨道式汽缸的轨道上,送料治具包括底板和若干个竖隔板,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带轨道式汽缸的外侧,固定式分层板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式分层板横穿过送料治具的竖隔板上开的长形孔,固定式分层板与送料治具的底板构成放置管的两个分层并且由竖隔板分成若干个工位,所述推料杆设有两根,它们分别位于固定式分层板与送料治具的底板的上方,并横穿过送料治具的竖隔板上开的长形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寿陈文涛林茂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