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灵活引导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1883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灵活引导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外壳的内部底端前后侧均开设有第二开槽,所述外壳的内部底端位于第一开槽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本技术中,设置的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分别带动对应的驱动组件和万向轮上下移动,根据陀螺仪反馈的数据对外壳进行调平,使得外壳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防止迎宾引导机器人迎宾引导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倾倒的现象,使其可以更为灵活的移动,通过设置在两侧的驱动组件和万向轮可以驱动外壳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可以带动支撑盘下降,使得支撑盘与地面接触,在迎宾引导机器人停止移动后,对迎宾引导机器人进行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灵活引导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高灵活引导组件。


技术介绍

1、迎宾机器人是集语音识别技术和智能运动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展品,该机器人为仿人型,身高、体形、表情等都力争逼真,亲切、可爱、美丽、大方、栩栩如生,给人以真切之感,体现人性化。

2、专利公告号为cn2182855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迎宾引导机器人,本技术迎宾引导机器人包括迎宾交互组件和迎宾移动平台,迎宾交互组件固定设置在迎宾移动平台上表面,迎宾移动平台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三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相邻两组驱动装置的夹角相同,驱动装置包括全向轮和直流减速电机,迎宾移动平台上设置有与全向轮配合的全向轮通孔,全向轮凸出全向轮通孔设置,直流减速电机的运动端与全向轮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迎宾引导机器人在应对较为复杂的应用场景时,不能自由的运动,使用灵活性较低的问题,通过使用该产品结构,全向轮和直流减速电机的配合,提高迎宾引导机器人运动的灵活性,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目前市场上的迎宾引导机器人的引导组件通常采用两组主动轮和两组从动轮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灵活引导组件,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槽(16),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前后侧均开设有第二开槽(17),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位于第一开槽(16)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8),所述第一固定架(8)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9),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9)的输出端均贯穿第一固定架(8)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4),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位于第二开槽(17)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10),所述第二固定架(10)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1),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端均贯穿第二固定架(10)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灵活引导组件,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槽(16),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前后侧均开设有第二开槽(17),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位于第一开槽(16)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8),所述第一固定架(8)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9),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9)的输出端均贯穿第一固定架(8)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4),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位于第二开槽(17)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10),所述第二固定架(10)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1),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端均贯穿第二固定架(10)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5),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中间位置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6),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端贯穿外壳(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盘(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灵活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上端外圈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灿郭海峰吕恺枫谭先锋张红艳王利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清智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