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0633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头翁5~30份、黄柏4~24份、黄连2~12份、秦皮4~24份、生黄芪3~18份、焦白术3~18份、槐花米3~18份、地榆3~18份、附片2~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利用果胶钙作为包衣材料与有效药物素片制成结肠片,能实现结肠靶向给药。其疗效明显优于现有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一、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难治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疗效不理想,副作用大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炎症性肠病,是消化系统难治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腹痛、腹泻和脓血黏液便,内镜下以结肠黏膜溃疡糜烂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较高,在我国目前也有增高的趋势。但病因及发病机理不完全明了,现代医学对本病多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结合皮质激素来进行治疗,主要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等,因SASP口服后在结肠内被细菌的偶氮还原酶裂解,进入肝内被乙酰化后由尿排出,生物利用度低,不能够在结肠炎症处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另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如泼尼松、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能够使处于急性期的溃疡性结肠炎迅速诱导缓解,但长期应用可导致满月脸、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等激素类药物的八大副作用等,而且患者中还存在皮质类固醇抵抗;免疫抑制剂如6-巯基嘌呤与硫唑嘌呤等,其常用于SASP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的患者和皮质类固醇毒性反应或长期持续依赖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它可以阻断淋巴细胞增殖及激活,抑制趋化中性粒细胞,但却起效缓慢,毒副反应如骨髓抑制、急性胰腺炎、恶心、发热、肝炎和过敏等相当严重;抗细胞因子调节剂如英夫利昔单抗、达珠单抗等,其用于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恶心又是频繁发生的副作用。 二、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经验丰富但仅汤药为主,剂型单一 近年来见诸报道的有效方药有白头翁汤、葛根苓连汤、乌梅丸、参苓白术散,理中汤合四神丸、真人养脏汤、维和丸合愈疡汤、加味四逆散、黄芩汤有效成分配方、丹参等。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相当多的临床报导,但是大多仅局限于临床效果观察,汤药为主,剂型单一。 三、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溃疡性结肠炎炎症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也有少数累及横结肠及全结肠,以左侧结肠多见。常规制剂口服后,药物在到达结肠前就会被吸收进入体循环,无法特异性地作用于病变部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药物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到回盲部或结肠才开始崩解或溶蚀释放出来,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ral colon specifi c drugdelivery system,OCDDS)依释药机制可分为pH依赖型、时滞释药型、压力控制型、细菌触发型等多种体系。早期研究大多建立在pH依赖型和时滞型理论基础上,但由于个体差异、胃肠道内容物和患者消化道病理生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药物在小肠部位提前释放或不释药。压力控制型体系的释药依赖于人体结肠内压力,但即使在正常的昼夜节律下,结肠内压力受各种生理因素影响变化很大,以致药物释放个体差异也较大,不能确保药物预期释放。细菌触发型体系依据人体结肠独特的菌群分布,利用细菌产生的偶氮还原酶、糖苷酶(glycosidase)及糖苷酸酶(glucuronidase)等多种酶,使载体降解而释药,从而避免上述释药系统的不确定性,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果胶是食品的天然成分之一,具有只能被结肠特有的细菌酶降解的特点,成为细菌触发型结肠释药系统的一种良好载体,故得到广泛研究。 果胶是一种异多糖的大分子化合物,由D-吡喃半乳糖醛酸通过1,4-糖苷键连接成主链,中性糖(包括D-半乳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等)组成侧链,其中半乳糖醛酸的部分羧基以甲酯化状态存在。通常将酯化度高于50%(相当于甲氧基含量7%~16.3%)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high methoxylpectin,HMP),酯化度低于50%(相当于甲氧基含量小于7%)的则称为低甲氧基果胶(low methoxylpectin,LMP)。果胶溶于水会形成黏稠溶液,其黏度和溶解度与聚合程度及甲酯化程度有关,随甲氧基含量的增大,果胶的溶解度减小,溶液黏度增大。 人体自身不能产生分解果胶的酶,故果胶不会被胃肠道消化液消化,但结肠中寄生的拟杆菌、梭杆菌、真杆菌和双歧杆菌等能产生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酯酶解聚酶及果胶裂解酶,可将果胶分解为寡聚糖,甚至完全分解为半乳糖醛酸。由于这些细菌仅存在于结肠,在人群中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果胶作为结肠靶向制剂的载体,特异性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较好。 果胶溶于水,不能有效地保护药物,可利用果胶中游离羧基与钙离子反应制备果胶钙。果胶钙在pH较低的溶液中稳定,而在碱性的溶液中则会发生溶胀。由于结肠具有较高的pH,果胶钙的这种特性就能保证制剂中药物在结肠的特异性释放。当果胶的钙化度足够高时,不溶于水、酸、碱及其它溶剂,但仍能被结肠内的果胶酶降解,产生一系列可溶性寡聚糖。从结构上讲,果胶中的甲氧基含量越低,游离羧基越多,越易与Ca2+反应生成果胶钙,故常用LMP。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的认识首见于《难经》,病名为“大瘕泻”,病机核心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虚以脾肾虚、气虚、阳虚为发病的根本,实责之于湿热壅滞、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湿热贯穿本病始终。脾虚与湿热疫毒的胶结是本病的特点;对于本病的治疗,传统医学多以健脾、温肾、清热利湿、淡渗利湿为主。针对本病病程长,虚实夹杂,类似于“休息痢”,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中药复方是江苏扬州五代祖传中医任达然临床有效方。该方以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加槐花、地榆治标,生黄芪、附片、焦白术治本组成,处方清热利湿为主,辅以健脾益气温肾,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头翁5~30份、黄柏4~24份、黄连2~12份、秦皮4~24份、生黄芪3~18份、焦白术3~18份、槐花米3~18份、地榆3~18份、附片2~10份。各中药重量份优选中间量。 该方以白头翁(主要药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黄柏和黄连(主要药效成分为小檗碱)、秦皮(主要药效成分为七叶树苷等)、槐花米(主要药效成分为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地榆(主要药效成分为鞣质和皂苷类)治标;生黄芪(主要药效成分为黄芪甲苷等)、附片(主要药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焦白术(主要药效成分为白术内酯等挥发油类)治本组成,本方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上述所说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各原料药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生黄芪、焦白术、槐花米、地榆和附片,备用; 2)将上述重量配比的白头翁全处方量、焦白术全处方量和其余药味半处方量混合,超微粉碎至粒径达100nm以下得纳米粉原药,备用; 3)将黄柏、黄连、秦皮、生黄芪、槐花米、地榆和附片7药味半处方量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水煎液,浓缩至比重1.2~1.8的提取浓缩液,备用; 4)将提取浓缩液喷洒至纳米粉原药上制软材,过筛制得湿颗粒,50℃~60℃干燥;就制备成了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活性组分。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本专利技术优选利用果胶钙作为药物载体,实现结肠靶向给药,例如,可制成中药结肠片,具体制法如下 在上述步骤4)后还有以下步骤 5)将低甲酯果胶加蒸馏水溶胀,热至50℃~60℃溶解,浓度达5%~15%;倾入氯化钙饱和溶液至无白色絮状沉淀生成,边加边搅拌,得钙含量10%以上的混悬胶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头翁5~30份、黄柏4~24份、黄连2~12份、秦皮4~24份、生黄芪3~18份、焦白术3~18份、槐花米3~18份、地榆3~18份、附片2~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头翁5~30份、黄柏4~24份、黄连2~12份、秦皮4~24份、生黄芪3~18份、焦白术3~18份、槐花米3~18份、地榆3~18份、附片2~10份。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1)称取各原料药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生黄芪、焦白术、槐花米、地榆和附片,备用;2)将权利要求1中所述重量配比的白头翁全处方量、焦白术全处方量和其余药味半处方量混合,超微粉碎至粒径达100nm以下得纳米粉原药,备用;3)将余下的黄柏、黄连、秦皮、生黄芪、槐花米、地榆和附片7药味半处方量加水煎煮两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平胡荣徐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