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相乳液合成耐电解质增稠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801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反相乳液合成耐电解质增稠剂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加入到中和的水溶性不饱和羧酸中,形成水相;将疏水功能单体,乳化剂,加入到溶剂中形成油相;将水相和油相混合乳化,形成油包水型乳液,加入引发剂加热引发聚合反应后,减压蒸馏,加入转相剂,得到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合成的新型增稠剂的增稠效果好,3%白浆粘度可达106000mp.s,抗电解质能力强,粘度保留率最高可达45.3%。工艺过程简单,整个反应过程稳定易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耐电解质增稠剂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水溶性不饱和 羧酸,丙烯酰胺,交联剂,水,含有长碳链的疏水单体等为主要原料以反相乳液 合成耐电解质增稠剂的方法。
技术介绍
阴离子型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已广泛于纺织印花浆,涂料,石油工业,水处理 等领域。主要的合成方法有传统乳液聚合,无皂聚合和反相乳液聚合。其中传统 乳液聚合和无皂聚合产品的存在固含量低,增稠效果差缺点。另外,由于同离子 效应,也使得此类增稠剂的抗电解质能力较差。根据肖春方在《聚丙烯酸型合成增稠剂LG2301的研制及其在涂料印花中应用》中报道,我们可以看出在没 有加入疏水单体的情况下,增稠剂的抗电解质性能很差,体系粘度随着电解质的 加入迅速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此类增稠剂增稠效果不理想,抗电解质较差的 缺陷而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其具体步 骤为将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加入到中和的水溶性不饱和羧酸中,形成 水相;将疏水功能单体,乳化剂,加入到溶剂中形成油相;将水相和油相混合乳 化,形成油包水型乳液,加入引发剂加热引发聚合反应后,减压蒸馏,加入转相 剂,得到耐电解质增稠剂。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相乳液合成耐电解质增稠剂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加入到中和的水溶性不饱和羧酸中,形成水相;将疏水功能单体,乳化剂,加入到溶剂中形成油相;将水相和油相混合乳化,形成油包水型乳液,加入引发剂加热引发聚合反应后,减压蒸馏,再加入转相剂,得到耐电解质增稠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相乳液合成耐电解质增稠剂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加入到中和的水溶性不饱和羧酸中,形成水相;将疏水功能单体,乳化剂,加入到溶剂中形成油相;将水相和油相混合乳化,形成油包水型乳液,加入引发剂加热引发聚合反应后,减压蒸馏,再加入转相剂,得到耐电解质增稠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的水溶性不饱和羧酸是 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0%-30%的NaOH水溶液中和水溶性不饱和羧酸,控制中 和度为70%-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 酰胺或羟甲基丙烯酰胺,其用量为水溶性不饱和羧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总和的 0.1%-0.3%;所述的水溶性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所述的丙烯酰 胺占水溶性不饱和羧酸的质量分数为5%-3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水功能单体为乙烯基烷基 醚,其化学式为eHfCH—0—CnH2n+1,其中n为10-18,其用量为水溶性不饱和羧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总和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龄宋子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