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468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包含一框体及一背光源固定架,框体上相对应的二外侧边上分别具有一扣合槽,背光源固定架具有二卡扣件,二卡扣件分别与框体的二外侧边上的扣合槽相对应。当背光源固定架设置于框体时,背光源固定架以每一卡扣件的限位段扣合于每一扣合槽,以避免背光源固定架从框体上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使背光源固定架稳固的结合在框体上,避免背光源固定架自框体上脱离。并且,通过二卡扣件与扣合槽之间的钩扣及/或嵌合作用,可有效简化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的组装制程,并节省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的组装时间,因此可进一步的降低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的制造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今在各种形式的电子产品的开发上,皆巳 朝向多样化的设计趋势,而其中又以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成为市 场上的主流。由于液晶显示器同时具备了轻薄、省电、无幅射线等优点,因此目前被大量的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数字相机、摄录像机、行动电话、掌上型游戏机等各式电 子产品中,藉以使这些电子产品能达到轻量化的要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由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 Module, LCM)及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所组成,由于液晶显示模块的液 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需通过背光模块供应 液晶显示模块一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背光源,以达到使液晶显示模块具有 良好显示效果的目的。其中,依背光源的位置不同,背光模块可分为侧置式 背光模块和直下式背光模块两种。举例而言,在侧置式背光模块中, 一般包含有背光源(如冷阴极管(CCFL) 或发光二极管(LED)等)、背光源固定架、导光板、光学膜片(例如扩散片、棱 镜片等)及胶框等构件。胶框形成一内部空间,用以承载背光源、背光源固定 架、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等。背光源设置于背光源固定架内,并通过背光源固 定架固设于胶框上,其中,在背光源固定架组装于胶框的操作上,在胶框的 两相对侧边上分别开设一螺孔,并在背光源固定架上设置与胶框的螺孔相对5应的穿孔,然后以螺丝穿设过背光源固定架的穿孔,并锁合于胶框的螺孔内, 使背光源固定架固设于胶框上,以避免背光源固定架自胶框上脱落,并使背 光源能稳固的设置在胶框的框边内。虽然透过螺丝锁固的方式能避免背光源固定架与胶框分离的情形发生, 然而由于这种背光源固定架的组装方式,需透过操作人员将螺丝一一对准于 背光源固定架的穿孔,再锁合于胶框的螺孔内,因此需耗费相当多的人力及 物力(如螺丝等材料的使用)才能完成组装作业,导致现有背光模块在背光源固 定架与胶框的组装上,存在有程序过于繁杂以及无法降低制造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藉以解决现有 背光模块的背光源固定架及胶框之间的组装程序过于繁杂的问题,以及在背 光源固定架的组装上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导致背光模块的生产及制造 成本无法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包括有一框体及一背光源固定架。 框体具有二扣合槽,二扣合槽分别位于框体相对应的二外侧边上。背光源固 定架具有二卡扣件,每一卡扣件具有一竖直段及一限位段,竖直段一端连接 于背光源固定架,另一端与限位段相连接,二卡扣件分别对应于框体的二扣 合槽。当背光源固定架被设置于框体上时,二限位段分别扣合于二扣合槽, 用以避免背光源固定架从框体上脱离。本专利技术并揭露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包括有一框体及一背光源固定 架。框体上相对应的二外侧边分别具有一第一扣合槽及一第二扣合槽,且第 一扣合槽设置在其中一外侧边的边缘上,第二扣合槽则设置在另--外侧边上, 第二扣合槽并具有一卡止部及一延伸部,且卡止部的宽度大于延伸部的宽度。 背光源固定架具有一第一卡扣件及一第二卡扣件,第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 皆具有一竖直段及一限位段,竖直段的一端连接于背光源固定架,另一端则连接于限位段。第一卡扣件的竖直段与限位段之间具有一小于或等于90度的 角度,而第二卡扣件的限位段的宽度大于竖直段的宽度。其中,当背光源固 定架被设置于框体时,第一卡扣件的限位段钩扣于框体的第一扣合槽,第二 卡扣件的限位段及竖直段则分别嵌合于框体的第二扣合槽的卡止部及延伸 部,藉以限制背光源固定架从框体上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通过背光源固定架的二卡扣件与 框体的二扣合槽彼此之间的钩扣及/或嵌合作用,使背光源固定架稳固的结合 在框体上,以避免背光源固定架自框体上脱离。并且,通过二卡扣件与二扣 合槽之间的钩扣及/或嵌合作用,可有效简化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的组装制程, 并节省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的组装时间,因此可进一步的降低背光模块的框 架结构的制造及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歩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扣合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扣合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扣合槽具有一贴抵部的结构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卡扣件具有一弯折段的结构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示意图IO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11及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号10框体110第一扣合槽120导斜面130第二扣合槽131卡止部132延伸部133贴抵部140第一外侧边150第二外侧边20背光源固定架210第一卡扣件211竖直段212限位段220第二卡扣件221竖直段222限位段223弯折段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歩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 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 包含一框体10及一背光源固定架20。框体10具有一第一扣合槽110、 一导 斜面120、 一第二扣合槽130及相对应的第一外侧边140及第二外侧边150,第一扣合槽110设置于第一外侧边140的边缘,请配合图2,导斜面120倾斜 设置于第一外侧边140上,导斜面120可与第一扣合槽110相连接的方式设 置于第一外侧边140上,或是以未与第一扣合槽110相连接的方式设置于第 一外侧边140上(图中未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斜面120的一端与第一扣合槽 110相连接,另一端自第一外侧边140朝框体10内的方向倾斜设置。请配合 图3,第二扣合槽130设置于第二外侧边150上,第二扣合槽130具有一卡止 部131及一延伸部132,卡止部131的一端与第一扣合槽110的位置相对应, 另一端与延伸部132相连接。卡止部131的宽度大于延伸部132的宽度,且 卡止部131的宽度自卡止部131相对延伸部132的另一端,渐縮至与延伸部 132相连接的一端,使卡止部131呈现一倒梯形结构。请参阅图1、图4和图5,背光源固定架20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卡扣 件210及一第二卡扣件220,第一卡扣件210及第二卡扣件220分别对应于框 体10的第一扣合槽110及第二扣合槽130,第一卡扣件210具有一竖直段211 及一限位段212,第二卡扣件具有另一竖直段221及另一限位段222。其中, 第一卡扣件210的竖直段211的一端连接于背光源固定架20,另一端连接于 限位段212,且第一卡扣件210的竖直段211与限位段212之间具有一小于或 等于90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包括有:    一框体,具有二扣合槽,所述扣合槽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相对应的二外侧边;以及    一背光源固定架,具有二卡扣件,每一所述卡扣件具有一竖直段及一限位段,所述竖直段一端连接所述背光源固定架,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段相连接,所述卡扣件分别对应于所述扣合槽,在所述背光源固定架被设置于所述框体时,所述限位段分别扣合于所述扣合槽,以避免所述背光源固定架从所述框体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包括有一框体,具有二扣合槽,所述扣合槽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相对应的二外侧边;以及一背光源固定架,具有二卡扣件,每一所述卡扣件具有一竖直段及一限位段,所述竖直段一端连接所述背光源固定架,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段相连接,所述卡扣件分别对应于所述扣合槽,在所述背光源固定架被设置于所述框体时,所述限位段分别扣合于所述扣合槽,以避免所述背光源固定架从所述框体脱离。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同一所 述卡扣件的所述限位段与所述竖直段间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小于或等于90 度,所述卡扣件以所述限位段分别钩扣于所述框体的所述二扣合槽。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 分别设置于所述外侧边的边缘上。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进 一步具有至少一导斜面,所述导斜面连接于其中一所述扣合槽,并在所述背 光源固定架设置于所述框体时,导引与所述扣合槽相对应的所述卡扣件扣合 于所述扣合槽。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斜面 自所述扣合槽朝所述框体内的方向,倾斜设置于所述框体上。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所 述扣合槽具有一卡止部及一延伸部,在所述背光源固定架被设置于所述框体 时,同一所述扣合槽的所述卡止部及所述延伸部分别扣合于同一所述卡扣件 的所述限位段及所述竖直段。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所述卡扣件进一步具有一弯折段,所述限位段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段,另一端延 伸形成所述弯折段,且所述弯折段与所述限位段间的夹角系小于或等于90度,在所述背光源固定架被设置于所述框体时,所述弯折段钩扣于所述框体上。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及所述卡止部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竖直段及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在所述背光 源固定架被设置于所述框体时,同一所述卡扣件的所述限位段及所述竖直段 分别扣合于对应的所述扣合槽的所述卡止部及所述延伸部。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崇权黄启祥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