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亦军专利>正文

润滑油增粘剂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467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润滑油增粘剂及其生产方法,其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的:A.有3.98%至9.96%的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B.有0.02%至0.04%的双环戊二烯基铁;C.余量为机油;或者由以下成份组成:A.有3.96%至9.92%的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B.有0.02%至0.04%的双环戊二烯基铁;C.有0.02%至0.04%的丁二酰亚胺;D.余量为机油。使用本润滑油增粘剂的机油,不但粘温性能较好,而且抗剪切性能也较好、热解聚稳定性也较好;本润滑油增粘剂生产方法简单、溶化聚合反应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96111264.6、申请日为96年8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的增稠剂及其生产方法,是一种。目前,国内外所用的常规增粘剂有T602即聚甲基丙烯酸酯、T603即聚异丁烯和OCP即乙丙共聚物;T602即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粘温性能好,但抗剪切性、热解聚稳定性较差,价格较贵;T603即聚异丁烯的抗剪切性能较好,热解聚稳定性能一般,但粘温性能差,现在只能使用在低跨度和低档的多级机油中。而有发展前途的OCP即乙丙共聚物,目前国内市面上销的OCP即乙丙共聚物,仅仅把国外进口的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直接溶解在机油中成为OCP即乙丙共聚物,其溶解时间较长,约为10至15小时,表面上看粘度挺大,增稠能力也好,但剪切稳定性则不佳,只能调配CC、QD级别以下的多级机油;如果要调制高档内燃机油时,必须采用独特机械剪切工艺生产OCP即乙丙共聚物,此法粘度损耗大、效率低,因而推广使用比较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粘温性能好、抗剪切性能较好、热解聚稳定性好的润滑油增粘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该润滑油增粘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份组成A.有3.98%至9.96%的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B,有0.02%至0.04%的双环戊二烯基铁;C.余量为机油。下面为本专利技术目之一的实施例其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实施例1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8%的二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汽机油。实施例2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8%的二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柴机油。实施例3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8%的二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机械油。实施例4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6%的二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6号汽机油。实施例5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6%的二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8号柴机油。实施例6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6%的二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5号机械油。实施例7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6%的二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汽机油、10号柴机油和10号机械油的混合物。实施例8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6%的二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6号汽机油、8号柴机油和5号机械油的混合物。实施例9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8%的三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汽机油。实施例10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8%的三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柴机油。实施例11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8%的三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机械油。实施例12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8%的三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汽机油、10号柴机油和10号机械油的混合物。实施例13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6%的三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6号汽机油。实施例14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6%的三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8号柴机油。实施例15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6%的三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5号机械油。实施例16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6%的三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6号汽机油、8号柴机油和5号机械油的混合物。实施例17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2.00%的二元乙丙橡胶,1.98%的三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汽机油。实施例18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2.00%的二元乙丙橡胶,1.98%的三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柴机油。实施例19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2.00%的二元乙丙橡胶,1.98%的三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机械油。实施例20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2.00%的二元乙丙橡胶,1.98%的三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10号汽机油、10号柴机油和10号机械油的混合物。实施例21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5.00%的二元乙丙橡胶,4.96%的三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6号汽机油。实施例22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5.00%的二元乙丙橡胶,4.96%的三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8号柴机油。实施例23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5.00%的二元乙丙橡胶,4.96%的三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5号机械油。实施例24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5.00%的二元乙丙橡胶,4.96%的三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余量为6号汽机油、8号柴机油和5号机械油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时间短、原料损失少的润滑油增粘剂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该润滑油增粘剂生产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将所需量的机油加入到反应釜中,并加热到80至100℃,然后将所需量粒状或丝条状的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同时向反应釜中加入所需量的双环戊二烯基铁,再升温到140至150℃并保温搅拌,反应时间为5至10小时,最后经冷却至常温就得到成品。该润滑油增粘剂生产方法也是上述实施例1至24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另一种粘温性能好、抗剪切性能较好、热解聚稳定性好的润滑油增粘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该润滑油增粘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份组成A.有3.96%至9.92%的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B.有0.02%至0.04%的双环戊二烯基铁;C.有0.02%至0.04%的丁二酰亚胺;D.余量为机油。下面为本专利技术目之三的实施例其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实施例25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6%的二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0.02%丁二酰亚胺,余量为10号汽机油。实施例26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6%的二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0.02%丁二酰亚胺,余量为10号柴机油。实施例27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6%的二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0.02%丁二酰亚胺,余量为10号机械油。实施例28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3.96%的二元乙丙橡胶,0.02%双环戊二烯基铁,0.02%丁二酰亚胺,余量为10号汽机油、10号柴机油和10号机械油的混合物。实施例29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2%的二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0.04%丁二酰亚胺,余量为6号汽机油。实施例30为该润滑油增粘剂由以下成份组成9.92%的二元乙丙橡胶,0.04%双环戊二烯基铁,0.04%丁二酰亚胺,余量为8号柴机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油增粘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份组成:A.有3.96%至9.92%的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B.有0.02%至0.04%的双环戊二烯基铁;C.有0.02%至0.04%的丁二酰亚胺;D.余量 为机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润滑油增粘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份组成A.有3.96%至9.92%的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B.有0.02%至0.04%的双环戊二烯基铁;C.有0.02%至0.04%的丁二酰亚胺;D.余量为机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增粘剂,其特征在于机油为6号汽机油或10号汽机油或8号柴机油或10号柴机油或5号机械油或10号机械油或它们的混合物。3.一种润滑油增粘剂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亦军
申请(专利权)人:赵亦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