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945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凸起物以及间隔物。第一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物。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物。凸起物与第一基板上的至少部分间隔物相对应且接触。凸起物的表面为一平滑缓冲表面。凸起物的平滑缓冲表面可以有效防止擦拭缺陷(push?mura)或压黑缺陷(touch?mura)现象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与间隔物相对应设置的凸起物结构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光电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显示效果良好等特 点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图1是一种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对应的参考文献为中国专利申请案 CN 1991488)。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受到侧向外力时的示意图。如图l所示,液晶显 示面板100包括上基板101、下基板102以及设置在上下两基板101、102之间的液晶层(未 标示)。此外,在上基板101上设置有一间隔物103,而在下基板102上设置有一凸起物104。 凸起物104与上基板101的一间隔物103相接。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两基板101、 102之间 保持较好的间隙。 但是,当侧向外力F施加在上基板101上,上基板101可能发生偏移(如图2所 示)。此时,因为凸起物104表面和间隔物103表面并没有良好的缓冲角度,所以在外力F 撤去时,上基板101并不能完全恢复到先前的位置。如此一来,将会产生缺陷,而这样的缺 陷在业界称之为擦拭缺陷(push mura)或压黑缺陷(touch mura)。从而,严重影响了液晶 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降低了显示品质。 图3是另一种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LCD)(对应的参考文献为中国专利申请案CN 1661425)。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10包括一上基板111、一下基板112以及在上下两 基板111U12之间设置的一液晶层(未标示)。此外,在上基板111上设置有一间隔物113, 而在下基板112上设置有一凸起结构(未标示),其中,凸起结构(未标示)由第一凸起物 114与第二凸起物115组成。这种结构设置可使两基板111、112之间保持良好的间隙,以确 保显示画面的优良。但是,当上基板lll受到外力挤压时,上基板lll会发生位移。因上基 板111发生位移而使其上的间隔物113也会随着产生位移。同样地,间隔物113与凸起结 构(114U15)相接处的表面并没有良好的缓冲角度。所以,当外力消失后,上基板lll并不 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因而产生所谓擦拭缺陷或压黑缺陷;从而严重影响显示器的显 示效果,降低显示品质。 综上所述,需要重新设计一种新的间隔物结构来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 新的液晶显示装置,重新设计与间隔物相对应的凸起物结构,以有效防止擦拭缺陷和压黑 缺陷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物。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物。 凸起物与第一基板上的至少部分间隔物相对应且接触,其中,凸起物具有一平滑缓冲表面。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上设 置有多个间隔物,且间隔物包括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在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凸起 物。凸起物与第一间隔物相对应且接触,其中,凸起物例如是由上堆叠层与下堆叠层所组 成。上堆叠层包括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而下表面完全覆盖下堆叠层,并且下表面与第二基 板相接合。其中,上堆叠层的上表面为一弧形的表面,或是上堆叠层的上表面为一由多段类 直线所构成的折曲形表面,且上表面与下表面连接处形成一小于30度的夹角。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在第一基 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物,且该间隔物包括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在第二基板上设置有 多个凸起物,该凸起物与第一间隔物相对应且接触;其中,该凸起物是由上堆叠层与下堆叠 层所组成,且该上堆叠层包括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该下表面是完全覆盖下堆叠层的,并且 该下表面与第二基板相接合。其中,该下堆叠层是由多个堆叠物所组成的,且该上堆叠层的 上表面形成为一波浪形的表面;或者该上堆叠层的上表面为一由多段类直线所构成的折曲 形表面,且该上表面与下表面连接处形成一小于30度的夹角。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 上设置有多个间隔物。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物,且凸起物与第一基板上的间隔物相 对应且接触,其中,凸起物具有一平滑缓冲表面。其中,在第二基板上设置有金属线,像素电 极和薄膜晶体管,其中,金属线为扫描线(Gate Line)及信号线(Source Line),且凸起物设置的位置在扫描线或者信号线之上。像素电极连接至薄膜晶体管,而薄膜晶体管连接至金 属线。第一基板例如为彩色滤光片基板,而第二基板例如为阵列基板。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在第 一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物。在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物,而凸起物与间隔物相对应 且接触,其中间隔物包括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凸起物与第一间隔物相对应且接触。凸 起物至少包括上堆叠层和下堆叠层。下堆叠层包括有一上表面及下表面,且下表面与第二 基板相贴合。另外,上堆叠层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且上堆叠层的下表面与下堆叠层的上表 面相贴合,其中上堆叠层的下表面小于或等于下堆叠层的上表面。也就是说,上堆叠层不与 第二基板接触。此外,上堆叠层的上表面与下堆叠层的上表面形成一夹角,且此夹角是小于 30度。另外,下堆叠层例如为多个堆叠物,且每一堆叠物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有 一夹角,且此夹角小于30度。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提供一第一基板,其上形成一间隔物。提供一第二基板,其上形成一凸起物。凸起物 与间隔物相对应且接触,且凸起物形成一平滑缓冲表面,其中,凸起物的平滑缓冲表面是利 用灰阶调掩模(Gray Tone Mask)或半色调掩模(Half Tone Mask)进行曝光显影制作而成。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凸起物具有平滑缓冲表面,因而可以有效防止擦拭缺陷和压黑缺 陷现象的产生。如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因基板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基板会产生位移,则间隔 物也会跟着基板产生位移。若间隔物与凸起结构的表面并没有设置平滑缓冲的角度,则外 力消失时,基板较不容易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因而产生擦拭缺陷和压黑缺陷。本专利技术将凸起 物设计为具有平滑缓冲的表面,所以凸起物与间隔物相接触时,间隔物可以有较好的缓冲 力,从而获得较好的缓冲效果。因此,即使基板受到外力的作用基板而产生位移,当外力消 失之后,基于凸起物表面的特殊设计,基板则较为容易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因而本专利技术有效的防止了擦拭缺陷和压黑缺陷;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达到出货的标准。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现有的液晶显示基板受到外力作用下,基板产生形变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沿剖线A-A'的剖面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平面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液晶显示装置沿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多个间隔物,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    多个凸起物,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且该多个凸起物与该第一基板上的至少部分间隔物相对应且接触,其中每一该凸起物具有一平滑缓冲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个间隔物,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多个凸起物,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且该多个凸起物与该第一基板上的至少部分间隔物相对应且接触,其中每一该凸起物具有一平滑缓冲表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为一彩色滤光片基 板,该第二基板为一阵列基板。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条金属 线、多个像素电极和多个薄膜晶体管,且该多个像素电极连接至该多个薄膜晶体管,而该多 个薄膜晶体管连接至该多条金属线。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条金属线包括有多条扫描 线及多条信号线,且该多个凸起物设置于该多条金属线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凸起物包括一上堆叠层 和一下堆叠层。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堆叠层包括 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相对于该上表面且完全覆盖该下堆叠层,该下表面与该上表面于该第二基 板上相接合。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堆叠层的该上表面为一弧形。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堆叠层由一堆叠物构成。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堆叠层为多个堆叠物,且该 上堆叠层覆盖该多个堆叠物以使该上堆叠层的该上表面形成为一波浪形。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堆叠层的该上表面为一由 多段类直线所构成的折曲形表面。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相接合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得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