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转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44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路转换阀,在将控制驱动部固定在流路转换阀的阀主体部(30)上的结构中,用安装零件(1)的臂(11)把持控制阀(20),对臂的端部进行凿密进行固定,要进一步消除控制阀的松动。通过焊接等将安装零件的连接部(12)固定安装在流路转换阀主体部(30)上。利用安装零件的臂(11、11)把持控制阀的金属主体部。将臂的端部向内侧凿密。通过在安装零件上设置冲孔加工部(13),从而使安装零件的一部分向控制阀侧鼓出而形成按压部(13A)。通过用按压部(13)按压控制阀的金属主体部,从而防止因臂在凿密加工后产生的打开等引起的松动。按压部也可以形成在控制阀的金属主体部上。也可以利用弹性部按压控制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换冷冻、冷藏、空调、供热水循环等的制冷剂的流路的流路转换阀
技术介绍
—直以来,作为用于冷冻循环的流路转向阀(四通阀),例如有日本专利第 2757997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的内容。该专利文献1的图4的流路转换阀通过控制阀 部(P)来转换作为流路转换阀主体部的四通转换阀的流路。 控制驱动部当然有必要进行固定。再有,专利文献1并没有公开有关控制驱动部 的固定结构。于是,例如有图7所示的流路转换阀。该流路转换阀的控制驱动部由电磁驱动 器10和具有金属主体部的控制阀20构成。在流路转换阀主体部30上连接有接合管31 34,在控制阀20上连接有分别与接合管31 34导通的毛细管21、22。此外还连接有分别 与流路转换阀主体部30的两端导通的毛细管23、24。控制阀20通过电磁驱动器10的驱动 而使流路转换阀主体部30内的滑阀动作,将来自高压侧接头31的制冷剂转换到毛细管23 或毛细管24进行供给。由此,利用流路转换阀主体部30的两端的内部空间的压力差来转 换流路转换阀主体部30的流路。该动作与专利文献1公开的内容相同。 另外,该流路转换阀的控制驱动部的固定结构具备安装零件1。该安装零件1具 备具有大致平行的两个臂11、11的一个把持部la和同样的另一个把持部lb。两个把持 部la、lb面对,其端部由连接部12连接。并且,该安装零件1通过焊接等用连接部12固定 安装在流路转换阀主体部30上。并且,如图8(A)所示,用把持部la、lb的各臂ll、ll把持 控制驱动部20的金属主体部,将该臂11、11的端部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进行凿密加工,从 而将控制阀20(S卩、控制驱动部)固定在安装零件l上(图8(B))。再有,在图8中,省略毛 细管21 24的图示。 在上述图7所示的流路转换阀的控制驱动部的固定结构中,通过对安装零件1的 臂11、11的端部进行凿密从而固定控制阀20。但是,在该凿密加工之后,臂11、11由于其弹 性复原力而有凿密部分向与凿密方向的反方向稍稍打开的倾向,在安装零件1和控制阀20 产生松动。由此,存在例如控制阀20因与压縮机的振动共振而振动,产生异常声音,最坏的 场合出现毛细管21 24损坏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通过用安装零件的多个臂把持控制驱动部,并对该多 个臂进行凿密而要将控制驱动部固定在安装零件上的流路转换阀中,防止控制驱动部的松 动。 方案一的流路转换阀,包括流路转换阀主体部和使该流路转换阀主体部内的滑 阀动作的控制驱动部,其特征是,具备具有两个把持部的安装零件,该把持部具有对置的两 个臂,上述安装零件用连接部连接上述两个把持部而形成,该安装零件通过上述连接部固 定安装在上述流路转换阀主体部上,上述控制驱动部用上述安装零件的把持部的臂把持,并且通过对该臂的端部进行凿密而将该控制驱动部固定在该安装零件上,在上述安装零件和上述控制驱动部的边界形成有该安装零件和该控制驱动部相互按压的按压部,该按压部从该安装零件向该控制驱动部侧或从该控制驱动部向该安装零件侧突出。 方案二的流路转换阀,在方案一的流路转换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按压部通过使上述安装零件或上述控制驱动部的边界附近的一部分进行变形而形成。 方案三的流路转换阀,在方案一的流路转换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按压部是通过使上述安装零件的一部分向上述控制驱动部侧变形而形成的弹形部。方案四的流路转换阀,包括流路转换阀主体部和使该流路转换阀主体部内的滑阀动作的控制驱动部,其特征是,具备具有两个把持部的安装零件,该把持部具有对置的两个臂,上述安装零件用连接部连接上述两个把持部而形成,该安装零件通过上述连接部固定安装在上述流路转换阀主体部上,上述控制驱动部用上述安装零件的把持部的臂把持,并且通过对该臂的端部进行凿密而将该控制驱动部固定在该安装零件上,具备与上述安装零件的上述臂的前端部卡合,且形成向板面的一侧突出的弹性片的弹性板,使该弹性板的上述弹性片与上述控制驱动部抵接,并且在使该弹性板与上述臂的前端部卡合了的状态下对该臂的端部进行凿密。 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一的流路转换阀,在凿密了安装零件的臂之后,即使凿密部分变形,由于安装零件和控制驱动部由按压部进行按压,因而消除了控制驱动部的松动。 根据方案二的流路转换阀,不仅具有方案一的效果,而且利用冲孔等对安装零件的一部分或者控制驱动部的一部分进行加工或者对预先形成的小孔进行扩张等的简单的加工便能够消除松动。 根据方案三的流路转换阀,不仅具有方案一的效果,而且由于预先形成弹性部,所 以在凿密加工之后无需实施加工。 根据方案四的流路转换阀,在凿密了安装零件的臂之后,即使凿密部分变形,由于 弹性板的弹性片按压控制驱动部,因而防止了控制驱动部的松动。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流路转换阀的安装零件及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的 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流路转换阀中的安装零件及控制阀的第二实施例 的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流路转换阀中的安装零件及控制阀的第三实施例 的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流路转换阀中的安装零件及控制阀的第四实施例 的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流路转换阀中的安装零件及控制阀的第五实施例 的图。 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流路转换阀中的安装零件及控制阀的第六实施例 的图。 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流路转换阀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流路转换阀的安装零件和控制驱动部的固定结构的现有例子的 图。图中 1-安装零件,la、 lb-把持部,10-电磁驱动器,11-臂,12-连接部,13、 15-冲孔加 工部,13A、14A、16A-按压部,14-大孑L 16A、17A-弹性部,17-小孔,18-弹性板,18A-弹性 片,20-控制阀,30-流路转换阀主体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流路转换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是表示实施方 式的流路转换阀的安装零件1和控制阀20的第一实施例的图。而在以下的各实施例中,在 安装零件1的一部分或者控制阀20的一部分具有特征,其它结构与上述图7及图8相同。 例如。安装零件1利用连接两个把持部la、lb的连接部12并利通过焊接等对流路转换阀 主体部30进行固定安装。 图1的第一实施例相对于上述图8(B)的状态,在安装零件1上形成了冲孔加工部 13。由此,在安装零件1上以与控制阀20的金属主体部压力接触的方式形成有向该控制阀 20侧鼓出的按压部13A。该按压部13A通过对安装零件1的端部进行冲孔加工,从而使其 向控制阀20侧塑性变形而形成。再有,如图1(B)的一点划线所示,还可以在安装零件l的 其它部位形成冲孔加工部13'。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流路转换阀的安装零件1和控制阀20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在安装零件l上预先形成小孔141,如图8(B)所示,在 凿密了臂11、11之后,利用圆锥状工具等对小孔141进行扩张,如图2(A)所示形成大孔14。 由此,在安装零件1上以与控制阀20的金属主体部压力接触的方式形成有向该控制阀20 侧鼓出的按压部14A。该按压部14A也是使安装零件1进行塑性变形而形成的部件。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路转换阀,包括:流路转换阀主体部和使该流路转换阀主体部内的滑阀动作的控制驱动部,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两个把持部的安装零件,该把持部具有对置的两个臂,上述安装零件用连接部连接上述两个把持部而形成,该安装零件通过上述连接部固定安装在上述流路转换阀主体部上,上述控制驱动部用上述安装零件的把持部的臂把持,并且通过对该臂的端部进行凿密而将该控制驱动部固定在该安装零件上,在上述安装零件和上述控制驱动部的边界形成有该安装零件和该控制驱动部相互按压的按压部,该按压部从该安装零件向该控制驱动部侧或从该控制驱动部向该安装零件侧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1-5 2008-284406一种流路转换阀,包括流路转换阀主体部和使该流路转换阀主体部内的滑阀动作的控制驱动部,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两个把持部的安装零件,该把持部具有对置的两个臂,上述安装零件用连接部连接上述两个把持部而形成,该安装零件通过上述连接部固定安装在上述流路转换阀主体部上,上述控制驱动部用上述安装零件的把持部的臂把持,并且通过对该臂的端部进行凿密而将该控制驱动部固定在该安装零件上,在上述安装零件和上述控制驱动部的边界形成有该安装零件和该控制驱动部相互按压的按压部,该按压部从该安装零件向该控制驱动部侧或从该控制驱动部向该安装零件侧突出。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流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部通过使上述安装零件或上述控制驱动部的边界附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裕正古郡昭则入子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