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无取向硅钢边降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847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化无取向硅钢边降的轧制方法,采用5机架连轧轧制,满足边降指标低于5um的质量要求,入口带钢宽度范围在1020~1300mm,入口厚度范围在2.2~2.8mm,出口厚度范围在0.45~0.55mm的带钢工艺制度包括轧制负荷分配关系、张力设定、轧制力设定、5机架连轧机弯辊制度、5机架连轧机辊窜辊制度轧辊工艺参数和轧制润滑条件,从工作辊窜辊、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轧制负荷分配、张力、辊缝等方面出发,制订工艺制度,实现无取向硅钢在高速稳定轧制,实现无取向硅钢在高速稳定轧制的同时,满足边降指标低于5um的质量要求,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线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成形,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无取向硅钢边降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边降是冷轧硅钢制造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而随着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边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涉及的工艺技术较为多样且不断发展创新,一种常见的工艺技术是液压弯辊系统,通过工作辊的弯曲补偿来减小带钢边部的减薄现象,同时有效改善了制品的平直度,然而,在冷轧硅钢等应用中,传统的弯辊补偿技术的效果相对有限,为了解决边降的问题,新一代高技术轧机的出现逐渐受到关注,其中,以中间辊窜辊为基础的hc轧机被广泛应用,通过中间辊的窜辊操作,消除与工作辊的有害接触,减小工作辊的挠曲与压扁变形,同时配合工作辊的弯辊操作,实现对板凸度的控制,通过较小辊径的工作辊使用,还能够减小对边降的影响;另一种常见的技术是单锥度工作辊横移技术,通过使工作辊的锥形段向带钢内部移动,利用锥形段的开口来补偿辊缝对边部的压扁变形,同时,工作辊和中间辊的窜辊降低了支撑辊与工作辊的接触,从而减小了轧辊对带钢产生的有害弯矩,单锥度工作辊横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优化的锥面形状以实现平滑的过渡,并提高边降的控制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无取向硅钢边降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钢种采用5机架连轧轧制,满足边降指标低于5um的质量要求,入口带钢宽度范围在1020~1300mm,入口厚度范围在2.2~2.8mm,出口厚度范围在0.45~0.55mm的带钢工艺制度包括如下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无取向硅钢边降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窜辊中1到3机架采用单锥度工作辊,锥形段长度为150~160mm,锥形高度为长度的1/350到1/400之间,,4到5机架不进行工作辊窜辊,没有锥形段为平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无取向硅钢边降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无取向硅钢边降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钢种采用5机架连轧轧制,满足边降指标低于5um的质量要求,入口带钢宽度范围在1020~1300mm,入口厚度范围在2.2~2.8mm,出口厚度范围在0.45~0.55mm的带钢工艺制度包括如下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无取向硅钢边降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窜辊中1到3机架采用单锥度工作辊,锥形段长度为150~160mm,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君王奎越曹忠华李彬周刘旭明马驰宇马晓国高磊张守峰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