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磨耗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28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技术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升磨耗的轮胎,包括:胎体;胎冠,设置在胎体顶部的外侧;带束层,设置在胎冠的中部;带束层包括设置在胎冠中部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三带束层轴向两端的零度带束层;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在胎冠中部沿径向由胎体向胎冠方向依次贴合连接;耐磨层,对称设置在第四带束层的轴向两端,本技术通过增设耐磨层,避免轮胎异常磨损的现象,同时避免轮胎在使用早期容易发生破坏,在行驶过程中损耗大的问题,降低轮胎摩擦而带来的损耗,使轮胎的使用寿命及耐磨度得到提升,进一步保证了轮胎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胎,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磨耗的轮胎


技术介绍

1、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升,汽车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工业、农业、运输业以及新兴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零部件,轮胎是汽车几万个零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生产制作汽车轮胎时,需要对轮胎贴合带束层、零度带束层、轮胎等部件,其中轮胎应用于汽车的底层位置,且轮胎作为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重要部件,因此对于轮胎的生产制作有着极其严格的操作流程。

2、全钢子午线轮胎的带束层结构普遍采用4层结构,其中4层结构具有低滚阻,磨耗、寿命高等优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后期,由于带束层频繁曲挠变形,肩部强度低,束缚力变小,严重时出现肩部裂口、肩空(爆)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且4层结构导致接地压力不均匀,进而导致轮胎异常磨损,带束层过度不均易在带束层端部出现应力集中,在交接处产生裂纹,造成冠空、沟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提升磨耗的轮胎,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轮胎会发生胎冠变形、异常磨损,且在使用早期容易发生破坏,在行驶过程中损耗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磨耗的轮胎,包括:

3、胎体;

4、胎冠,设置在所述胎体顶部的外侧;

5、带束层,设置在所述胎冠的中部;

6、所述带束层包括设置在所述胎冠中部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带束层轴向两端的零度带束层;

7、所述第一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所述第四带束层和所述第五带束层在所述胎冠中部沿径向由所述胎体向所述胎冠方向依次贴合连接;

8、耐磨层,对称设置在所述第四带束层的轴向两端。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零度带束层与所述第三带束层周向缠绕成一定角度,角度范围为0~5°。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带束层的两端与对应侧的所述零度带束层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范围为-2~6mm。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层与所述第四带束层周向缠绕成一定角度,角度范围为0~5°。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束层与所述第二带束层之间为交叉排列,所述第二带束层与所述第三带束层之间为同向排列,所述第三带束层与所述第四带束层之间为交叉排列或同向排列,所述第四带束层与所述第五带束层之间为同向排列。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所述第四带束层和所述第五带束层分别与周向成一定角度,角度范围为0~60°。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所述第四带束层、所述第五带束层和所述零度带束层均为全钢带束层。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层贴合于所述零度带束层外侧。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17、内衬层,贴合于所述胎体内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衬层包括:

19、过渡层,贴合于所述胎体的内侧;

20、气密层,贴合于所述过渡层内侧。

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磨耗的轮胎,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磨耗的轮胎,包括:胎体;胎冠,设置在胎体顶部的外侧;带束层,设置在胎冠的中部;带束层包括设置在胎冠中部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三带束层轴向两端的零度带束层;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在胎冠中部沿径向由胎体向胎冠方向依次贴合连接;耐磨层,对称设置在第四带束层的轴向两端,本技术通过增设耐磨层,可以避免轮胎异常磨损的现象,同时避免轮胎在使用早期容易发生破坏,在行驶过程中损耗大的问题,降低轮胎摩擦而带来的损耗,使轮胎的使用寿命及耐磨度得到提升,进一步保证了轮胎的使用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与所述第三带束层周向缠绕成一定角度,角度范围为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两端与对应侧的所述零度带束层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范围为-2~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所述第四带束层和所述第五带束层分别与周向成一定角度,角度范围为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所述第四带束层、所述第五带束层和所述零度带束层均为全钢带束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贴合于所述零度带束层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与所述第三带束层周向缠绕成一定角度,角度范围为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两端与对应侧的所述零度带束层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范围为-2~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磨耗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陈雪梅张海毅李明田振楠谢凤丁宁马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