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及控流方法技术_技高网

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及控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6910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及控流方法;该方法基于深潜器现有舷外换热系统,将换热后的海水经导流管导向流场较为紊乱的去流面‑艉升降舵附近,通过管道轴流泵对主体型线去流面上、下两侧排流速率的量化控制,实现对深海潜水器流场的主动优化,提高舵效从而满足深海潜水器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需求,对提升深海潜水器水下航行与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潜水器水下航行流场优化,尤其是一种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及控流方法


技术介绍

1、无论潜艇或深海载人潜水器等均配置有散热系统,传统散热系统方式是通过导流口引入海水至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后,再经泄流口排出,或直接将换热海水释放于轻外壳内部。

2、深海载人潜水器因受耐压舱布置、特殊搭载需求、主尺度排水量等条件约束,其水动力型线相较于潜艇的水滴形存在着较大区别,其中双艉(双主推)为深海载人潜水器(下简称平台)主要采用的去流段型线之一,该型线虽能满足总体设计需求,保障了平台的机动能力,但将增大平台艉部的曲率变幅,在航行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给主体型线去流面带来更为紊乱的流场(湍流和漩涡),从而造成平台艉部舵效(升降舵、方向舵)的损失,进而影响平台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及控流方法,针对平台复杂的去流面展开流场优化设计,从而保障艉升降舵的舵效,从而提高平台稳定性和操控性。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内置于深海潜水器中,包括换热器;换热器的进口端连接有引流管,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有导流管,

4、引流管的引流口设置于深海潜水器舷侧,

5、导流管内置有管道轴流泵,导流管的出流口处设置导流格栅;导流管用于将换热后的海水导向去流面-尾升降舵处。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引流管、导流管均以换热器为基准对称设置。

8、引流管、导流管均设置为拟合深海潜水器轮廓的曲线形。

9、换热器的布置高度与深海潜水器中部的水线高度一致。

10、管道轴流泵控制的对象为:去流面上、下两侧的排流速率。

11、一种使用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的控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将换热后的海水经引流管、换热器、导流管导向流场紊乱的去流面-艉升降舵处,通过管道轴流泵对主体型线去流面上、下两侧排流速率的量化控制,实现对深海潜水器流场的主动优化。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4、管道轴流泵连接控制电机;在水下正常航行工况下,设置上、下两侧的控制电机输出功率一致,确保两台管道轴流泵速率统一,使得经换热器排水口端-两侧导流管-两侧出流口的水流流速一致,结合上下两侧导流格栅的均匀分流,起到稳定、优化平台艉去流面紊乱流场作用。

15、在水下向上变深,即抬艏航行工况下,设置上侧控制电机加大输出功率,加大上侧管道轴流泵转速,使得经换热器排水口端-上侧导流管-上侧出流口的水流流速,高于下侧出流口的水流流速。

16、在水下向下变深,即埋艏航行工况下,设置下侧控制电机加大输出功率,加大下侧管道轴流泵转速,使得经换热器排水口端-下侧导流管-下侧出流口的水流流速,高于上侧出流口。

17、加热海水所用的换热器为深海潜水器现有舷外换热系统的换热器。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专利技术为了提高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针对平台复杂的去流面展开流场优化设计。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种针对深海载人潜水器的主动控流方法,基于平台现有舷外换热系统,经导流口引入海水换热后,再经特定管道导向舵面(以艉升降舵为例)上、下侧的主体型线去流面附近,通过管道轴流泵对上、下两侧出流速率进行分别量化控制,实现基于平台本身水动力型线去流面的流场优化,保障艉升降舵的舵效,从而提高平台稳定性和操控性,对于我国发展深海运载、探索装备具有重要意义。

20、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根据各型深海潜水器实际的水动力需求,主动量化控制出流速率和出流量,充分优化主体型线去流面的流场环境,从而提高舵效,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满足在较小调整范围内完成配置与改装,且可拓展应用至型号设备各个位置的方向舵、升降舵上,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安装方便。

21、内置在深海潜水器中的装置结构,其导流口、出流口设计与型线表面充分契合,不会对型号设备现有水动力线型造成破坏。

22、该装置依托于深海潜水器现有舷外换热系统,实现主动控流的同时,还可提升平台的整体换热性能;同时减少装置本身所占用的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置于潜水器中,包括换热器(3);换热器(3)的进口端连接有引流管(2),换热器(3)的出口端连接有导流管(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管(2)、导流管(4)均以换热器(3)为基准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管(2)、导流管(4)均设置为拟合深海潜水器轮廓的曲线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换热器(3)的布置高度与深海潜水器中部的水线高度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管道轴流泵(6)控制的对象为:去流面上、下两侧的排流速率。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的控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方法,其特征在于,管道轴流泵(6)连接控制电机(5);在水下正常航行工况下,设置上、下两侧的控制电机(5)输出功率一致,确保两台管道轴流泵(6)速率统一,使得经换热器(3)排水口端-两侧导流管(4)-两侧出流口(7)的水流流速一致,结合上下两侧导流格栅(8)的均匀分流,起到稳定、优化平台艉去流面紊乱流场作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下向上变深,即抬艏航行工况下,设置上侧控制电机(5)加大输出功率,加大上侧管道轴流泵(6)转速,使得经换热器(3)排水口端-上侧导流管(4)-上侧出流口(7)的水流流速,高于下侧出流口(7)的水流流速。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下向下变深,即埋艏航行工况下,设置下侧控制电机(5)加大输出功率,加大下侧管道轴流泵(6)转速,使得经换热器(3)排水口端-下侧导流管(4)-下侧出流口(7)的水流流速,高于上侧出流口(7)。

10.如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控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海水所用的换热器(3)为潜水器现有舷外换热系统的换热器(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置于潜水器中,包括换热器(3);换热器(3)的进口端连接有引流管(2),换热器(3)的出口端连接有导流管(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管(2)、导流管(4)均以换热器(3)为基准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管(2)、导流管(4)均设置为拟合深海潜水器轮廓的曲线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换热器(3)的布置高度与深海潜水器中部的水线高度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管道轴流泵(6)控制的对象为:去流面上、下两侧的排流速率。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的控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方法,其特征在于,管道轴流泵(6)连接控制电机(5);在水下正常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驰夏彬胡芳琳周念福邢福刘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