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及控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691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及控流方法;该方法基于深潜器现有舷外换热系统,将换热后的海水经导流管导向流场较为紊乱的去流面‑艉升降舵附近,通过管道轴流泵对主体型线去流面上、下两侧排流速率的量化控制,实现对深海潜水器流场的主动优化,提高舵效从而满足深海潜水器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需求,对提升深海潜水器水下航行与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潜水器水下航行流场优化,尤其是一种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及控流方法


技术介绍

1、无论潜艇或深海载人潜水器等均配置有散热系统,传统散热系统方式是通过导流口引入海水至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后,再经泄流口排出,或直接将换热海水释放于轻外壳内部。

2、深海载人潜水器因受耐压舱布置、特殊搭载需求、主尺度排水量等条件约束,其水动力型线相较于潜艇的水滴形存在着较大区别,其中双艉(双主推)为深海载人潜水器(下简称平台)主要采用的去流段型线之一,该型线虽能满足总体设计需求,保障了平台的机动能力,但将增大平台艉部的曲率变幅,在航行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给主体型线去流面带来更为紊乱的流场(湍流和漩涡),从而造成平台艉部舵效(升降舵、方向舵)的损失,进而影响平台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及控流方法,针对平台复杂的去流面展开流场优化设计,从而保障艉升降舵的舵效,从而提高平台稳定性和操控性。>

2、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置于潜水器中,包括换热器(3);换热器(3)的进口端连接有引流管(2),换热器(3)的出口端连接有导流管(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管(2)、导流管(4)均以换热器(3)为基准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管(2)、导流管(4)均设置为拟合深海潜水器轮廓的曲线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换热器(3)的布置高度与深海潜水器中部的水线高度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置于潜水器中,包括换热器(3);换热器(3)的进口端连接有引流管(2),换热器(3)的出口端连接有导流管(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管(2)、导流管(4)均以换热器(3)为基准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管(2)、导流管(4)均设置为拟合深海潜水器轮廓的曲线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换热器(3)的布置高度与深海潜水器中部的水线高度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管道轴流泵(6)控制的对象为:去流面上、下两侧的排流速率。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潜水器用主动控流结构的控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方法,其特征在于,管道轴流泵(6)连接控制电机(5);在水下正常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驰夏彬胡芳琳周念福邢福刘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