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扰流板及安装该后扰流板的汽车。
技术介绍
1、汽车高速行驶时,尾部的升力大于头部,造成附着力减小、高速操纵稳定性变差。后扰流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汽车高速行驶时附着力小的问题,提高高速操纵稳定性。后扰流板本质上相当于反装的尾翼,当空气流过尾翼时,会产生向下的升力,作用与飞机机翼相反,从而达到高速行驶时增大汽车附着力的效果。后扰流板的尺寸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例如车体宽度,使得汽车附着力难以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后扰流板安装在车尾部,高速空气流经后扰流板后直接脱离汽车,高速空气蕴含的动能未被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高速空气动能进一步增大汽车附着力的后扰流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该后扰流板的汽车。
2、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后扰流板,包括扰流板,还包括长轴、叶轮和圆筒,扰流板通过安装板安装在车身上,安装板成对设置,数量至少为一对;长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有安装板上,叶轮和圆筒交替设置在长轴上,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扰流板,包括扰流板(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轴(2)、叶轮(3)和圆筒(4),扰流板(5)通过安装板(1)安装在车身上,安装板(1)成对设置,数量至少为一对;长轴(2)通过轴承(9)转动安装在所有安装板(1)上,叶轮(3)和圆筒(4)交替设置在长轴(2)上,其中叶轮(3)位于成对的两个安装板(1)之间,被配置为在高速空气驱动下逆时针转动;圆筒(4)位于成对的两个安装板(1)外侧,高速空气流经同步逆时针转动的圆筒(4),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包括下板(101)和上板(102),其中下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扰流板,包括扰流板(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轴(2)、叶轮(3)和圆筒(4),扰流板(5)通过安装板(1)安装在车身上,安装板(1)成对设置,数量至少为一对;长轴(2)通过轴承(9)转动安装在所有安装板(1)上,叶轮(3)和圆筒(4)交替设置在长轴(2)上,其中叶轮(3)位于成对的两个安装板(1)之间,被配置为在高速空气驱动下逆时针转动;圆筒(4)位于成对的两个安装板(1)外侧,高速空气流经同步逆时针转动的圆筒(4),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包括下板(101)和上板(102),其中下板(101)通过螺丝固定在车体上,下板(101)、上板(102)和扰流板(5)通过螺丝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下板(101)和上板(102)二者相对的端面设置定位孔,装配时通过销钉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轴承(9)采用两个自润滑半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超,张锐,张帆,胡恩祈,刘开一,王杰,胡薇,杨清超,郑兴,李明城,王一朔,程晨,李宇轩,魏凡皓,王菲,何苏琪,许唐荧,吴青云,钱雯倩,时文龙,张敏,马硕,赵瑞,叶乾坤,徐礼超,赵志国,戴建国,夏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