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托圈内部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72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炉托圈内部的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一支管路,其沿所述托圈的耳轴轴向设置,一端与转炉外部总的进、出水/气路相连接;第二支管路,其沿所述托圈的耳轴径向设置,一端与所述托圈外部各个用户点的水/气路支管路相连接;管路集成块,其设置于所述托圈的耳轴的中心通孔内,所述管路集成块为中空腔结构,且所述管路集成块上设有与其中空腔连通的管孔,所述第一支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支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管孔与所述管路集成块相连接并形成水/气通路。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转炉托圈内部的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具有安装、支撑、连接、转向、维护和更换简单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炉托圈的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转炉托圈内部的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转炉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转炉底吹搅拌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转炉设备的使用寿命,对转炉的炉口、炉帽、托圈均广泛采用水冷技术。以上各项技术要求分、回路单独控制,而且由于转炉冶炼设备的特殊性,托圈耳轴端部的水/气旋转接头到用水/气接点之间的各支管路数量大大增加,这就对管路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托圈内部耳轴与箱体之间的管路设计又是设计的关键,这一段管路的正常使用及维护、更换直接关系到设备成本和各项技术的正常使用。现有技术中,这一段管路的设计方式如下 水/气管路的设计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管路是通过在托圈的耳轴上钻与耳轴中心线平行和垂直方向的长孔实现的,这部分管路不经过托圈的箱体;另一部分管路是通过在托圈的耳轴中心加工的通孔中布置管路实现的,这部分管路可全部或部分转向通过耳轴和托圈箱体上加工的工艺孔进入(出)托圈的箱体。该方式的主要缺陷是 (1)由于设备结构上的要求,在耳轴上加工与其中心线平行方向的孔长度较长,给制造带来很大困难,且各孔采用径向布置,为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托圈内部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一支管路,其沿所述托圈的耳轴轴向设置,一端与转炉外部总的进、出水/气路相连接;第二支管路,其沿所述托圈的耳轴径向设置,一端与所述托圈外部各个用户点的水/气路支管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路集成块,其设置于所述托圈的耳轴的中心通孔内;所述管路集成块为中空腔结构,且所述管路集成块上设有与其中空腔连通的管孔,所述第一支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支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管孔与所述管路集成块相连接并形成水/气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转炉托圈内部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一支管路,其沿所述托圈的耳轴轴向设置,一端与转炉外部总的进、出水/气路相连接;第二支管路,其沿所述托圈的耳轴径向设置,一端与所述托圈外部各个用户点的水/气路支管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路集成块,其设置于所述托圈的耳轴的中心通孔内;所述管路集成块为中空腔结构,且所述管路集成块上设有与其中空腔连通的管孔,所述第一支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支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管孔与所述管路集成块相连接并形成水/气通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托圈内部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 路集成块为圆柱体,且外径与所述耳轴的中心通孔直径相同,以对所述第一支管路和第二 支管路进行支撑和定位。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托圈内部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 路集成块位于所述托圈的内腹板和外腹板之间。4. 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任一转炉托圈内部水/气管道连接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设于所述托圈的耳轴的端部,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一端通 过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转炉外部总的进、出水/气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