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变特性电磁超表面的主动式目标隐身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272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磁超表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变特性电磁超表面的主动式目标隐身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依托控制模块控制开关,调控电磁超表面的散射幅度相位,扰乱雷达相邻回波脉冲的幅相信息,从而破坏雷达对回波脉冲的有效积累。所述系统,包含电磁表面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磁表面模块包括若干周期排布的包含介质基板、谐振结构、开关、金属反射地及偏置电路电磁表面单元,所述谐振结构,包含金属贴片、金属柱及金属条带;金属贴片连接集成有开关的金属条带,所述开关用于调整电磁表面单元的电磁特性;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开关的导通与断开,所述方法与系统实现了无需缩减RCS、无需远距离高精度探测就能实现目标的主动隐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场与微波以及电磁超表面,涉及一种变特性电磁超表面相位控制方法,尤其涉及采用一种无需rcs缩减即可实现目标主动电磁隐身的电磁超表面相位控制方法以及所依托的变特性主动隐身电磁蒙皮系统。


技术介绍

1、电磁表面隐身是当前隐身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有效解决了传统隐身吸波涂层成本高和维护难的问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已启动相关研究项目,并将其成功应用于f-35战机和ddg1000大型驱逐舰等先进装备。现有电磁表面采用吸波、漫散射等方式缩减雷达散射截面(rcs)实现装备隐身,然而雷达通过多脉冲积累抵消rcs缩减的影响,大幅减弱了电磁表面的隐身效能。

2、而新兴的智能电磁表面因其具有灵活的散射调控特性,使得雷达脉冲失配,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可靠途径。智能电磁表面是一种人工电磁表面结构,在精心设计的电磁表面单元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给单元上的开关输入相应的控制指令,动态调控电磁表面不同单元的电磁散射特性,以可编程的形式对空间电磁波的主动智能调控,进而实现电磁隐身。但是,现阶段的隐身电磁表面通常只考虑入射波为不带信息的平面波,并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变特性电磁超表面的主动式目标隐身系统,基于幅相调控的智能电磁超表面结构实现对雷达探测电磁波的接收、调相和再散射破坏雷达回波脉冲的相参积累,其特征在于,包含散射幅度相位可调的电磁表面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目标隐身系统,其特征在于,偏置电路印刷在下介质基板的背面并使用扇形枝节隔离射频信号和直流信号;所述介质基板,包括上介质基板以及下介质基板;所述谐振结构设置在上介质基板表面;所述金属反射地设置在下介质基板表面;所述上介质基板以及下介质基板中间分别贴紧金属反射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目标隐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变特性电磁超表面的主动式目标隐身系统,基于幅相调控的智能电磁超表面结构实现对雷达探测电磁波的接收、调相和再散射破坏雷达回波脉冲的相参积累,其特征在于,包含散射幅度相位可调的电磁表面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目标隐身系统,其特征在于,偏置电路印刷在下介质基板的背面并使用扇形枝节隔离射频信号和直流信号;所述介质基板,包括上介质基板以及下介质基板;所述谐振结构设置在上介质基板表面;所述金属反射地设置在下介质基板表面;所述上介质基板以及下介质基板中间分别贴紧金属反射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目标隐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带,包括金属条带①和金属条带②;所述金属贴片,包括左侧金属贴片和右侧金属贴片;所述左侧金属贴片与金属条带①相连;所述右侧金属贴片与金属条带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式目标隐身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条带②上引入金属柱与偏置电路相连,以提供偏置电压;所述条带②金属柱与谐振结构的金属柱相同且其一侧通过地面金属过孔连接至偏置电路,另一侧连接金属条带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式目标隐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带②和金属条带①间集成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调整电磁表面单元的电磁特性;所述控制芯片、驱动电路、运算放大器集成于控制板上且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驱动电路及运算放大器电连接;运算放大器与电磁表面单元的偏置电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式目标隐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控制电磁表面单元中开关的导通与断开,具体为: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散射方向将码表赋值到输出管脚,所述驱动电路根据输出管脚的数字逻辑,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城刘琦迟百宏王统王昊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