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源辅助投加的两级反硝化组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206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0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碳源辅助投加的两级反硝化组合系统,包括反硝化深床滤池、硫自养反硝化滤池、有机碳源投加装置、无机碳源投加装置和投加控制系统,反硝化深床滤池内部设置有石英砂过滤介质,硫自养反硝化滤池内部设置有硫自养介质,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混合池,硫自养反硝化滤池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混合池,第一混合池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总管,本技术通过硫代硫酸钠辅助投加,有效提高了硫自养反硝化滤池反硝化脱氮能力,可迅速提高硫自养介质层内自养型微生物浓度,从而保障出水总氮浓度低于1.5mg/L的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源辅助投加的两级反硝化组合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尤其对总氮要求愈加严格,以避免污水厂出水排入自然水体造成自然水体富营养化。污水处理厂增加深度处理工艺段来除磷、脱氮。深度处理采用的脱氮工艺主要是反硝化深床滤池;近期,硫自养反硝化深床滤池也获得较好的反硝化脱氮效果。

2、反硝化深床滤池安装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和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需要投加外加碳源用于反硝化脱氮。外加碳源通常是甲醇、酒精、乙酸钠等有机碳源。反硝化深床滤池外加碳源通过plc采集进水流量信号、总氮浓度信号和溶解氧浓度信号,按照公式算法计算碳源投加量,再控制投加系统执行碳源精确投加。碳源投加量随水量和水质波动而波动;

3、但是反硝化深床滤池过滤介质层内的微生物膜浓度,并不能做出及时调整,反硝化深床滤池在运行状态良好时实际出水总氮浓度与出水设定值存在±1mg/l的偏差;运行控制较差时,实际出水总氮浓度与出水设定值存在±2mg/l的偏差。如果将反硝化深床滤池出水总氮浓度稳定控制在1.5mg/l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源辅助投加的两级反硝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硝化深床滤池(1)、硫自养反硝化滤池(2)、有机碳源投加装置(5)、无机碳源投加装置(6)和投加控制系统,所述反硝化深床滤池(1)内部设置有石英砂过滤介质(7),所述硫自养反硝化滤池(2)内部设置有硫自养介质(8),所述反硝化深床滤池(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混合池(3),所述硫自养反硝化滤池(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混合池(4),所述第一混合池(3)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总管(10),所述第一混合池(3)另一侧的顶部通过管路与所述反硝化深床滤池(1)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反硝化深床滤池(1)另一侧的底部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混合池(4)一侧的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源辅助投加的两级反硝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硝化深床滤池(1)、硫自养反硝化滤池(2)、有机碳源投加装置(5)、无机碳源投加装置(6)和投加控制系统,所述反硝化深床滤池(1)内部设置有石英砂过滤介质(7),所述硫自养反硝化滤池(2)内部设置有硫自养介质(8),所述反硝化深床滤池(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混合池(3),所述硫自养反硝化滤池(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混合池(4),所述第一混合池(3)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总管(10),所述第一混合池(3)另一侧的顶部通过管路与所述反硝化深床滤池(1)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反硝化深床滤池(1)另一侧的底部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混合池(4)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二混合池(4)另一侧的底部通过管路与所述硫自养反硝化滤池(2)一侧的底部连通,所述硫自养反硝化滤池(2)另一侧的顶部通过管路与出水井(9)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有机碳源投加装置(5)和所述无机碳源投加装置(6)的输出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混合池(3)和所述第二混合池(4)的内部,所述有机碳源投加装置(5)和所述无机碳源投加装置(6)均通过所述投加控制系统控制碳源投加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源辅助投加的两级反硝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加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11)、进水流量计(12)、第一cod检测仪(13)、第一总氮检测仪(14)、溶解氧检测仪(15)、第二cod检测仪(16)、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琦刘力钟民军侯中山霍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瀚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