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池系统节水回砂废水排水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060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滤池系统节水回砂废水排水渠,包括V型滤池用H型废水排水渠和深床滤池用I型废水排水渠,还包括用于拦截滤砂并回流的节水回砂装置,所述节水回砂装置包括阻砂板,所述阻砂板为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的扇形弧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V型滤池、深床滤池或反硝化深床滤池气水反冲前废水排水渠内存积的待处理水在滤池降水过程通过回砂孔回流入滤池,而不会排入废水池或废水管网,滤池系统废水排水渠节水回砂装置按照一定间隔均匀布置于废水排水渠,滤料返回位置沿滤池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而不会造成局部堆积,有效回收并防止滤料逃逸淤积拥堵排污网路。淤积拥堵排污网路。淤积拥堵排污网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池系统节水回砂废水排水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滤池系统节水回砂废水排水渠。

技术介绍

[0002]重力下向流滤池系统如V型滤池、深床滤池和反硝化深床滤池等为序批式过滤系统,过滤和气水反冲洗交替执行,过滤一段时间后,滤料层中堆积大量颗粒悬浮物,需要采用气水反冲洗出堆积的颗粒悬浮物,产生的废水通过废水排水渠排放。
[0003]V型滤池的废水排水渠设置于滤池中间,为H型废水排水渠,下部是气水反冲布水布气渠,上部为废水排放槽,废水排水渠上部两侧有废水排水堰,反洗废水由滤池内翻过废水排水堰进入废水排水渠排放,废水排水堰顶与滤料层表面高度差小于1米。
[0004]深床滤池或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沿滤池池内长度方向两侧或一侧布置废水排水渠,废水排水渠设置排水堰,反冲洗废水由滤池池内翻过排水堰,进入废水排水渠进行排放,排水堰堰顶高于滤料表面约1.5米。
[0005]现有V型滤池、深床滤池和反硝化深床滤池等滤池系统的废水排水渠结构简单,截面通常采用矩形,废水排水渠由远端至出水端设置斜坡,以便于废水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池系统节水回砂废水排水渠,包括V型滤池(2)用H型废水排水渠(3)和深床滤池(7)用I型废水排水渠(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拦截滤砂(6)并回流的节水回砂装置(1),所述节水回砂装置(1)包括阻砂板(101),所述阻砂板(101)为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的扇形弧形板,所述阻砂板(101)的最小截面端焊接有孔接头(103),其最大截面端设置有坡面板(102),所述坡面板(102)与所述阻砂板(101)一体折弯成型且成钝角夹角设置,所述坡面板(10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件(104);所述I型废水排水渠(8)设置于所述深床滤池(7)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I型废水排水渠(8)内壁一侧的底部等距开设有多个回砂孔(4),所述I型废水排水渠(8)通过多个所述回砂孔(4)与所述深床滤池(7)连通,多个所述节水回砂装置(1)通过所述孔接头(103)插接固定于各所述回砂孔(4)内部,并通过所述安装件(104)与所述I型废水排水渠(8)内壁底部固定,所述I型废水排水渠(8)内壁底部通过混凝土(5)填充各所述节水回砂装置(1)之间沟壑以及其底部的安装间隙,所述混凝土(5)形成向所述回砂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侯中山钟民军霍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瀚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