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_技高网

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131910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包括:新鲜牛血中加入复配抗凝剂,之后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在均质压力为100~170MPa时,对血红细胞溶液进行2~4次循环处理,过滤除去细胞残渣,冷冻干燥后得到血红蛋白粉,用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分步水解制备血红蛋白蛋白水解液,收集血红蛋白蛋白水解液中分子量小于1KD的组分并干燥,得到血红蛋白肽,所血红蛋白肽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硫酸亚铁,进行液相螯合,结束后收集沉淀,得到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和成本低廉,且制备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具有分子量小、补铁效果好和抗氧化性能强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如氧气运输、能量生产和细胞增殖。膳食铁摄入不足、铁吸收受损、铁丢失过多或铁的需求增加是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发病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或缺铁性贫血,占世界人口的30%左右,是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为此,人们开发了各种铁补充剂用于治疗ida,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口服补铁剂多为传统补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甘氨酸亚铁等,均存在铁腥味、稳定性不足、生物利用度低、游离铁毒性、胃肠道不适等缺陷。而铁螯合肽可以从食品原料中提取多肽进行螯合,通过肽转运体系被机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比无机铁、有机酸铁更易于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极好的稳定性和高安全性。血液是屠宰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占畜禽体重的4%,每年可产生废弃血液约100万吨。虽然血红蛋白被证明是制备螯合肽的优良来源,但常见的酸碱处理条件不易控制,易产生不良水解产物;酶解反应虽然温和易控制,但成本高,耗时较长。因此,合理利用绿色高效的预处理方法提高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效率成为行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此方法制备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具有补铁和抗氧化的双重功效,可以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同时起到抗氧化的功效。

3、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新鲜牛血中加入复配抗凝剂,之后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在均质压力为100~170mpa时,对血红细胞溶液进行2~4次循环处理,使血红蛋白从血细胞中释放出来,过滤除去细胞残渣,冷冻干燥后得到血红蛋白粉;

6、取血红蛋白粉,用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分步水解制备血红蛋白蛋白水解液,收集血红蛋白蛋白水解液中分子量小于1kd的组分并干燥,得到血红蛋白肽;

7、取所述血红蛋白肽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质量与血红蛋白肽质量比1:1.5~3.5,然后于超声、水浴梯度升温和转速150r/min的条件下进行液相螯合,所述液相螯合结束收集沉淀,将所述沉淀干燥后得到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

8、优选的是,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血红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

9、在牛血液中加入2~4%(w/v)的复配抗凝剂混匀后,过滤去除血液中的杂质,然后于转速3000~5000rpm离心10~15min,弃去上层血浆,再加入3~5倍体积的生理盐水,重复离心3~5次,得到所述血红细胞。

10、优选的是,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中,制备所述血红蛋白蛋白水解液的方法包括:

11、取所述血红蛋白粉,配置为浓度10~30mg/ml的血红蛋白溶液,依次采用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两步法酶解,首先加入底物浓度4~6%(w/v)的胃蛋白酶,调节溶液ph为2~4,于温度40~50℃酶解1~3小时,之后灭酶活;再加入底物浓度2~4%(w/v)的木瓜蛋白酶,调节溶液ph为6.5~7.5,于温度45~55℃酶解2小时,灭酶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所述血红蛋白肽酶解液;

12、将所述血红蛋白肽酶解液装入1kd超滤离心管中以转速4000~6000rpm离心15min,以收集其中分子量小于1kd的组分。

13、优选的是,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液相鳌合中,超声时间30~60min,超声功率为260~300w,所述梯度升温的条件为:第一次升温至24℃~26℃维持10~20min,第二次升温至34℃~36℃维持10~20min,第三次升温至39~41℃维持10~20min。

14、优选的是,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1~10mmol/l,ph值为7~8;

15、血红蛋白肽磷酸盐缓冲液中血红蛋白肽的浓度100g/l。

16、优选的是,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液相螯合结束后3~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重复洗涤2~5次,离心取沉淀部分,抽滤收集沉淀,干燥后得到所述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

17、优选的是,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复配抗凝剂包含如下质量体积比的组分:柠檬酸4~8%、柠檬酸钠70~80%、三聚磷酸钠10~20%和氯化钠2~6%;

18、预先将所述复配抗凝剂用5~9倍体积的水溶解,再与血液充分混合。

19、优选的是,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液相螯合于超声波水浴恒温振荡器中进行。

20、一种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所述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由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21、制备得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在补铁和抗氧化药品或保健品制备中的应用。

22、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3、第一、本专利技术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利用超声波的空化和剪切原理对血红蛋白的结构进行修饰,使修饰后的血红蛋白中能被蛋白酶识别的特异位点暴露在表面,且制备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具有分子量小、螯合活性强和铁含量高等特点。

24、第二、本专利技术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绿色制造和成本低的特点。

25、第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具有补铁和抗氧化双功效,可以有效缓解由于铁摄入不足或铁流失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天然的补铁剂替代品。

2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红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血红蛋白蛋白水解液的方法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鳌合中,超声时间30~60min,超声功率为260~300W,所述梯度升温的条件为:第一次升温至24℃~26℃维持10~20min,第二次升温至34℃~36℃维持10~20min,第三次升温至39~41℃维持10~2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1~10mmol/L,pH值为7~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螯合结束后3~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重复洗涤2~5次,离心取沉淀部分,抽滤收集沉淀,干燥后得到所述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抗凝剂包含如下质量体积比的组分:柠檬酸4~8%、柠檬酸钠70~80%、三聚磷酸钠10~20%和氯化钠2~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螯合于超声波水浴恒温振荡器中进行。

9.一种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由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0.如权利要求1至8制备得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在补铁和抗氧化药品或保健品制备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红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血红蛋白蛋白水解液的方法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鳌合中,超声时间30~60min,超声功率为260~300w,所述梯度升温的条件为:第一次升温至24℃~26℃维持10~20min,第二次升温至34℃~36℃维持10~20min,第三次升温至39~41℃维持10~2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红蛋白亚铁螯合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1~10mmol/l,ph值为7~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群力王欣悦中拉毛草何龙张丽宋朝阳王拙林梁陆爱卿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