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废气再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1879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废气再循环系统,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增压器、催化器、取气管和冷却器,所述催化器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增压器的涡轮端连接;所述取气管的进口端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取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却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具有EGR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废气再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1、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是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废气再循环系统通常布置在增压器的涡轮机的排气侧,并选择在催化器的排气管处取一部分气体作为循环气体,即从增压器排出的气体先流经催化器的催化剂,再作为循环气体使用,循环气体之后经过冷却器等部件后汇入至增压器的压气机的进气侧。相关技术中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由于循环气体的压力较低,导致egr率(再循环的废气量与吸入气缸的进气总量之比)较低,无法满足高egr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以提高废气再循环系统的egr率。

3、本技术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增压器、催化器、取气管和冷却器,所述催化器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增压器的涡轮端连接;所述取气管的进口端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取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却器连接。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包括气流流道,所述气流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所述气流流道高于所述取气管的进口端设置。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倾斜布置,且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高于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设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室和出气室,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室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室连通;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设于所述进气室的底面,或者,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设于所述进气室的侧面,且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的底端与所述进气室的底面平齐。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室和出气室,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室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室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设于所述出气室的顶面,或者,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设于所述出气室的侧面,且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的底端与所述出气室的顶面平齐。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设有进气法兰,所述取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进气法兰连接;和/或,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还包括回气管,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设有出气法兰,所述回气管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气法兰连接所,所述回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增压器的压气端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还包括回气管和节流阀,所述回气管的进口端与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回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增压器的压气端连接;所述节流阀的进口与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回气管的进口端与节流阀的出口连接;其中,所述节流阀高于所述气流流道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阀的出口高于所述回气管的出口端设置;所述节流阀的至少一部分倾斜布置,且所述节流阀的出口高于所述节流阀的进口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阀包括阀体和阀片,所述阀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阀体内,所述节流阀在所述阀片的底端朝远离所述节流阀的出口的方向移动时开启。

12、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13、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14、本技术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运行时,从增压器的涡轮端排出的废气,一部分通过催化器的进气管流动至催化器内,被催化器内的催化剂催化反应;另一部分通过催化器的进气管流动至取气管内作为循环气体,之后循环气体经取气管进入冷却器内,循环气体被冷却器冷却后回到增压器内。通过将取气管的进口端与催化器的进气管连接,使得从增压器的涡轮端排出的气体在流经催化器内的催化剂之前,便从催化器内取出作为循环气体使用,与相关技术中增压器的涡轮端排出的气体先流经催化器的催化剂,再作为循环气体使用相比,可以避免循环气体流经流动阻力较大的催化剂载体,从而可以避免因气体流动阻力较大导致的压力较低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循环气体的压力,从而可以提高废气再循环系统的egr率,满足高egr率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包括气流流道,所述气流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所述气流流道高于所述取气管的进口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倾斜布置,且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高于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室和出气室,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室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室和出气室,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室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室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设有进气法兰,所述取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进气法兰连接;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的出口高于所述回气管的出口端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包括阀体和阀片,所述阀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阀体内,所述节流阀在所述阀片的底端朝远离所述节流阀的出口的方向移动时开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包括气流流道,所述气流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所述气流流道高于所述取气管的进口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倾斜布置,且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高于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室和出气室,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室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室和出气室,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岩葛薇王三星李元昊邓大伟苏俊锴刘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