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473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6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点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包括固定端和点火端;所述点火端设置有多个发火组件;各个所述发火组件的导电端穿过所述固定端的壳体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转接头连接,且各个所述发火组件的发火端朝向不同方向而形成多发火端。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发火组件,使得点火电嘴能够多角度点火,在较短的时间内点燃发动机燃烧室内油气混合物,从而提高点火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点火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


技术介绍

1、航空发动机在高空熄火后,燃烧室内的温度、压力急剧下降,对燃油的雾化、蒸发、着火、火焰传播等环节造成一定的影响,发动机高空再启动面临极大的挑战。

2、目前航空发动机点火电嘴主要使用单发火端的结构,该类型点火电嘴的点火核心区小、时间长、可靠性差。例如:在低温、低气压条件下,产品在工作的时候难以捕捉到高油气比的回流区,存在一定风险。又例如:不同发动机的燃烧室大小、形状、喷雾位置等不同,导致燃烧室内油气混合物浓度的差异化。

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单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存在稳定性差的现状,需要对点火电嘴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单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存在稳定性差的现状,提出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通过设置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发火组件,使得点火电嘴能够多角度点火,在较短的时间内点燃发动机燃烧室内油气混合物,从而提高点火装置的稳定性。

2、本技术具体实现内容如下:

3、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包括固定端和点火端;所述点火端设置有多个发火组件;

4、各个所述发火组件的导电端穿过所述固定端的壳体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转接头连接,且各个所述发火组件的发火端朝向不同方向而形成多发火端;

5、所述固定端的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绝缘套管、导电主杆、接触螺母;所述导电主杆、所述接触螺母、所述壳体由中心向外围依次套设,且所述导电主杆的后端与所述接触螺母连接、所述导电主杆的前端与所述转接头连接。

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发火组件包括点火外壳、瓷管、第二衬套、点火导电杆和中心电极;

7、所述点火外壳通过所述第二衬套套接在所述瓷管外,所述中心电极、所述点火导电杆沿轴向连接后套入所述瓷管中,所述中心电极的前端伸入设置在所述点火外壳前端的发火腔中,所述点火导电杆的尾端通过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导电主杆电连接。

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固定端的壳体由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组成;所述固定端的绝缘套管由第一绝缘管、第二绝缘管组成;所述固定端还设置有第一衬套;

9、所述第一绝缘管套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形成第一段固定部;所述第二绝缘管套接在所述第二外壳内形成第二段固定部;所述第一段固定部、所述第二段固定部、所述发火组件依次连接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点火外壳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一绝缘管、所述第二绝缘管、所述瓷管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一衬套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尾端用于将所述绝缘套管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固定端还设置有垫圈;所述第一衬套通过所述垫圈限定所述第一衬套。

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主体均为薄壁筒形结构,一个设置环形凹部、另一个设置环形凸部且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通过相互套接的环形凹部、环形凸部组合后固定连接成一体。

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环形凹部、环形凸部套接后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一外壳尾端的限位端面;所述第二绝缘管的尾端设置有圆环形的凸台,且所述凸台的环状端面与所述限位端面抵触而限位连接。

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转接头上设置有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点火导电杆的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的数量与所述发火组件的数量一致,且多个内螺纹孔的轴向互成锐角。

14、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一个发火组件中所述点火导电杆、所述中心电极的数量都是一个,且所述中心电极焊接在所述点火导电杆的前端。

15、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接触螺母整体为阶梯圆柱结构;所述导电主杆的两端均制有外螺纹段,且所述导电主杆通过外螺纹段分别与所述接触螺母、所述转接头螺纹连接。

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技术所述的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能够从多个角度点火,在较短的时间内点燃发动机燃烧室内油气混合物,因此能够适用于燃烧室大小、形状、喷雾位置不同的发动机。

18、(2)本技术所述的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点火时多个发火组件同时工作,相对于单发火端的点火电嘴,点火能量更大。

19、(3)本技术所述的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启动发动机,因此使用寿命更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包括固定端(100)和点火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端(200)设置有多个发火组件(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火组件(210)包括点火外壳(211)、瓷管(212)、第二衬套(213)、点火导电杆(214)和中心电极(2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100)的壳体由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组成;所述固定端(100)的绝缘套管由第一绝缘管(3)、第二绝缘管(4)组成;所述固定端(100)还设置有第一衬套(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100)还设置有垫圈(6);所述第一衬套(5)通过所述垫圈(6)限定所述第一衬套(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所述第二外壳(2)的主体均为薄壁筒形结构,一个设置环形凹部、另一个设置环形凸部且所述第一外壳(1)、所述第二外壳(2)通过相互套接的环形凹部、环形凸部组合后固定连接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部、环形凸部套接后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一外壳(1)尾端的限位端面;所述第二绝缘管(4)的尾端设置有圆环形的凸台,且所述凸台的环状端面与所述限位端面抵触而限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9)上设置有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点火导电杆(214)的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的数量与所述发火组件(210)的数量一致,且多个内螺纹孔的轴向互成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一个发火组件(210)中所述点火导电杆(214)、所述中心电极(215)的数量都是一个,且所述中心电极(215)焊接在所述点火导电杆(214)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螺母(7)整体为阶梯圆柱结构;所述导电主杆(8)的两端均制有外螺纹段,且所述导电主杆(8)通过外螺纹段分别与所述接触螺母(7)、所述转接头(9)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火组件(210)的数量为三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包括固定端(100)和点火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端(200)设置有多个发火组件(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火组件(210)包括点火外壳(211)、瓷管(212)、第二衬套(213)、点火导电杆(214)和中心电极(2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100)的壳体由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组成;所述固定端(100)的绝缘套管由第一绝缘管(3)、第二绝缘管(4)组成;所述固定端(100)还设置有第一衬套(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100)还设置有垫圈(6);所述第一衬套(5)通过所述垫圈(6)限定所述第一衬套(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发火端的点火电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所述第二外壳(2)的主体均为薄壁筒形结构,一个设置环形凹部、另一个设置环形凸部且所述第一外壳(1)、所述第二外壳(2)通过相互套接的环形凹部、环形凸部组合后固定连接成一体。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琦周子健钟延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