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水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33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水壶,属于生活电器领域,解决了小气泡破裂产生噪音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底壁的内表面包括从中心向外延伸的球面,球面包括由内向外分布并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球面、第二区域球面和第三区域球面,加热管位于导热板上对应第二区域球面的外表面,第一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1,第二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2,第三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3,K1从底壁的内表面的中心向第一区域球面的外边缘由大逐渐变小,K3从第三区域球面的内边缘到外边缘由小逐渐变大。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液体加热,进一步缓解小气泡密集破裂产生噪音的问题,达到了更好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电水壶


技术介绍

1、常规电水壶的壶底壁多采用水平壶底壁,电热盘安装于水平壶底壁的底面,直接对水平壶底壁进行加热,进而加热电水壶内的液态水。其中,电热盘的热源来自电热管,电热管多呈环绕状,因而仅对水平壶底壁中的环形的电热管接触区域进行集中加热,生成的汽泡小且密集,且小汽泡较易从水平壶底壁脱离。这样,在电水壶工作时,水平壶底壁集中受热,致使局部汽泡小且密集,较易从水平壶底壁脱离,进而在水中破泡,产生较大噪音。

2、为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现有技术cn108324099a公开了一种电水壶,包括热盘组件和壶底壁,所述壶底壁包括中心圆盘部和外环部,所述外环部的顶面形成为斜坡面,所述热盘组件的电热管呈环状盘绕安装于所述外环部的底面。该斜坡面可以为斜平面、圆弧斜面或者不规则的曲面等,热盘组件中的电热管呈相应地环状盘绕安装于外环部的底面。电水壶在通过电热管对电水壶内的水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斜坡面的外环部的顶面生成密集的小汽泡,利用汽泡的浮力和斜平面对汽泡的粘力使小汽泡沿着斜平面从下而上滑移,进而使斜平面上的小汽泡汇合成大汽泡,待大汽泡的浮力大于斜平面给予汽泡的粘力时,该大汽泡脱离壶底壁进入水中,且此大汽泡不易在水中破裂,从而可有效避免局部汽泡小且密集的现象,达到降噪的效果。

3、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电热管需要安装于外环部的底面,而壶底壁的中心圆盘部仍然采用平面结构,并且斜坡面的外周与壶身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非只有斜坡面会产生气泡,而是在中心圆盘部也会缓慢产生小气泡,这就会导致中心圆盘部上靠近电热管的区域产生气泡时,不能很好地通过斜坡面引导变成大气泡,因此在中心圆盘部上靠近电热管的区域仍然存在小气泡破裂产生噪音的情况。

4、现有技术cn202234847u还公开一种立体加热的豆浆机用杯体,其中的杯底呈外凸的圆弧形,整个杯底没有积存物料的死角,在粉碎过程中,物料的循环更加顺畅,更有利于物料的粉碎,而且也可防止浆液的喷溅。其次,由于物料循环更加顺畅,不存在物料积存的死角,从而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物料被烧糊,可以有效改善豆浆的口感。再次,具有这种结构的杯体,加热部件可以对杯内浆液进行立体加热,加热效果和加热的均匀性进一步加强。最后,这种杯体容易加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圆弧形的杯底,相当于杯底的内表面呈圆球面结构,当电热管加热后,在圆球面上产生的小气泡会以相近的速度在圆球面上向上移动,特别是低于电热管的圆球面上的小气泡运动至安装电热管的位置,小气泡运动速度较快,与在这个位置产生的小气泡相互冲击,导致小气泡在对应电热管的位置就很容易与杯底的内表面脱离、破裂而产生噪音,降噪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水壶,进一步缓解小气泡密集破裂产生噪音的问题,达到了更好的降噪效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水壶,包括内胆、导热板和加热管,内胆包括胆身和底壁,底壁连接于胆身的底端,导热板固定于底壁的外表面,加热管固定于导热板的外表面,底壁的内表面包括从中心向外延伸的球面,球面包括由内向外分布并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球面、第二区域球面和第三区域球面,加热管位于导热板上对应第二区域球面的外表面,第一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1,第二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2,第三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3,k1从底壁的内表面的中心向第一区域球面的外边缘由大逐渐变小,k3从第三区域球面的内边缘到外边缘由小逐渐变大。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底壁的内表面包括从中心向外延伸的球面,球面的结构光滑无死角,不仅不容易产生水垢,而且用户清洗起来更加省时省力,其次,球面包括由内向外分布并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球面、第二区域球面和第三区域球面,这意味着底壁的内表面从第一区域球面延伸到第三区域球面,不仅向外延伸,而且向上延伸,相比平面结构,可以让在第一区域球面上产生小气泡后,受气体的浮力和水的粘力共同作用,小气泡会更容易运动至第二区域球面上,而考虑到第一区域球面上产生的小气泡移动速度过快,会与第二区域球面上产生的小气泡相互冲击而导致小气泡破裂,因此设计k1从底壁的内表面的中心向第一区域球面的外边缘由大逐渐变小,即第一区域球面从内向外延伸的弯曲幅度会逐渐下降,让其上的小气泡向第二区域球面移动的速度慢慢降下来,有效降低这些小气泡与第二区域球面上产生的小气泡相互之间的冲击,让第一区域球面上产生的小气泡与第二区域球面上产生的小气泡能够汇合形成稍大的气泡,同时设计k3从第三区域球面的内边缘到外边缘由小逐渐变大,则意味着第三区域球面从内到外延伸时,向上延伸的变化率要大于向外延伸的变化率,在第二区域球面汇合形成的大气泡,沿着第三区域球面运动时,向上运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可以引导大气泡更快地向上运动,并在脱离第三区域球面后更快地到达水面,不会在水中破裂,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噪。整体而言,从第一区域球面到第二区域球面再到第三区域球面,要让第一区域球面上产生的小气泡开始运动时获得一定的初速度,然后慢慢减速运动至第二区域球面,与第二区域球面的小气泡汇合后,再进入第三区域球面重新开始加速度运动,既保障了小气泡汇合成大气泡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小气泡脱离底壁的内表面的可能性,进一步缓解小气泡密集破裂产生噪音的问题,又提高了大气泡上升至水面的速度,均有利于降低电水壶工作时的噪音,达到了更好的降噪效果。

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域球面为圆球面。采用前述技术方案,能够让小气泡在第二区域球面上均匀、稳定地运动,让第一区域球面上来的小气泡和第二区域球面上产生的小气泡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汇合,有效避免小气泡脱离第二区域球面。

5、进一步的,所述k1由0.02变化至0.015;和/或,所述k3由0.015变化至0.03。

6、进一步的,所述k1的最大值<k3的最大值。采用前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第一区域球面上产生的小气泡的上升速度过快导致其与第一区域球面脱离,k1不宜设计过大,而在第三区域球面的气泡基本是已经汇合后的大气泡,要让大气泡快速上升至水面,因此将k3设计得较大一些,让大气泡在第三区域球面上运动时能获得加速上升,让汇合形成的大气泡快速脱离第三区域球面上升至水面。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区域球面的外边缘与胆身的内侧面底端相切连接;或者,所述底壁的内表面还包括与球面的外边缘相切连接的圆柱面,圆柱面的顶端与胆身的内侧面连接。采用前述技术方案,让运动至第三区域球面的大气泡更容易脱离第三区域球面。

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在导热板的外表面绕设超过一圈,在导热板中心到外周的方向上,相邻的两段加热管的间距为s,s≤22mm。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加热管绕设超过一圈,在内胆的周向上不存在加热缺口,有利于使内胆中的水受热更均匀,确保加热管的功率与内胆的容积相匹配,获得良好的加热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设有一根且绕设超过一圈;或者,所述加热管设有至少两根,每根加热管绕设超过半圈。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加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水壶,包括内胆、导热板和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胆身和底壁,底壁连接于胆身的底端,导热板固定于底壁的外表面,加热管固定于导热板的外表面,底壁的内表面包括从中心向外延伸的球面,球面包括由内向外分布并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球面、第二区域球面和第三区域球面,加热管位于导热板上对应第二区域球面的外表面,第一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1,第二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2,第三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3,K1从底壁的内表面的中心向第一区域球面的外边缘由大逐渐变小,K3从第三区域球面的内边缘到外边缘由小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球面为圆球面。

3.电水壶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K1由0.02变化至0.015;和/或,所述K3由0.015变化至0.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K1的最大值<K3的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球面的外边缘与胆身的内侧面底端相切连接;或者,所述底壁的内表面还包括与球面的外边缘相切连接的圆柱面,圆柱面的顶端与胆身的内侧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外表面绕设有加热管,加热管绕设超过一圈,在导热板中心到外周的方向上,相邻的两段加热管的间距为S,S≤2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设有一根且绕设超过一圈;或者,所述加热管设有至少两根,每根加热管绕设超过半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外底面设有感温接触面,感温接触面位于第一区域球面的正下方,加热管位于感温接触面的外周侧,使感温接触面处于温度较低的冷区,导热板的外底面固定有温控器,温控器的突跳金属片与感温接触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外底面成型出凸台,感温接触面位于凸台的下表面;或者,所述导热板的外底面安装有固定板,感温接触面位于固定板的下表面;或者,所述导热板的外底面为曲面,感温接触面为形成导热板的外底面的曲面的一部分,突跳金属片具有贴合感温接触面的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包括壶体和电源底座,壶体可置于电源底座上,内胆、导热板和加热管均位于壶体,温控器包括电耦合部,电源底座设有与电耦合部插接电耦合的下耦合器;或者,所述电水壶包括壶体,壶体包括外壳和底板,底板固定于外壳的底部,内胆安装于外壳内并与底板之间具有容纳温控器的容纳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水壶,包括内胆、导热板和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胆身和底壁,底壁连接于胆身的底端,导热板固定于底壁的外表面,加热管固定于导热板的外表面,底壁的内表面包括从中心向外延伸的球面,球面包括由内向外分布并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球面、第二区域球面和第三区域球面,加热管位于导热板上对应第二区域球面的外表面,第一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1,第二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2,第三区域球面的曲率为k3,k1从底壁的内表面的中心向第一区域球面的外边缘由大逐渐变小,k3从第三区域球面的内边缘到外边缘由小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球面为圆球面。

3.电水壶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k1由0.02变化至0.015;和/或,所述k3由0.015变化至0.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k1的最大值<k3的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球面的外边缘与胆身的内侧面底端相切连接;或者,所述底壁的内表面还包括与球面的外边缘相切连接的圆柱面,圆柱面的顶端与胆身的内侧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外表面绕设有加热管,加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周凯黄一丁郭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