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感测温的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1319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5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感测温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测温组件和参照部,测温组件设置于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内,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包括面板,参照部设于面板上,测温组件包括线路板、设于线路板上的光敏芯片以及连接线路板且位于光敏芯片外的遮光壳,遮光壳上设有窗口,光敏芯片距窗口形成的视场角度为目标视场角度,光敏芯片距参照部的距离为目标距离,光敏芯片的中心沿竖直方向对应参照部的中心,参照部在水平方向投影宽度的一半与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预设比例关系,预设比例关系为半目标视场角度的正切值。本申请可确保光敏芯片接收的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均较高,信号强度受环境干扰较小,从而在保证光敏芯片的测温精度的同时,能够保证测温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厨房家电,特别涉及一种光感测温的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1、电磁加热装置由电磁加热控制电路板、电磁加热线盘、红外测温模组、玻璃面板以及塑料底壳等组成。面板中心开有通孔,在通孔中嵌入固定金属感温盖,或者在通孔中嵌入下端由弹簧支撑的可上下浮动的金属感温盖,感温盖用于与置于面板上的锅具接触,将锅具的热量传递到感温盖上,用于反应锅具温度。

2、由于红外测温模组置于感温盖下方,通过检测感温盖的温度间接检测锅具温度,理想状态下红外测温模组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应当全部来自感温盖下表面辐射,但是由于存在其他结构带来的环境干扰,致使红外测温模组不能准确地接收到感温盖下表面辐射的信号,从而导致感温信号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感测温的电磁加热装置,可确保光敏芯片接收的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均较高,从而在保证光敏芯片的测温精度的同时,能够保证测温的准确性。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感测温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测温组件和参照部,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内,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包括面板,所述参照部设于所述面板上,所述测温组件包括线路板、设于所述线路板上的光敏芯片以及连接所述线路板且位于所述光敏芯片外的遮光壳,所述遮光壳上设有窗口,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窗口形成的视场角度为目标视场角度,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参照部的距离为目标距离,所述光敏芯片的中心沿竖直方向对应所述参照部的中心,所述参照部在水平方向投影宽度的一半与所述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预设比例关系,所述预设比例关系为半目标视场角度的正切值。

3、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窗口的距离为第一目标距离,所述光敏芯片的中心沿竖直方向对应所述窗口的最长宽度的中心,所述半目标视场角度的正切值为所述窗口的最长宽度的一半与所述第一目标距离的比值。

4、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感温盖,所述感温盖具有用于与锅具接触的盖板,所述盖板为所述参照部。

5、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内设有线盘,所述线盘位于所述面板下方,所述线盘的中心设有开孔,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线盘的距离为第二目标距离,所述开孔半径与所述第二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所述预设比例关系。

6、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下表面喷涂有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上开设有避空孔位,所述参照部为所述面板上对应所述避空孔位的部分,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第一涂层的距离为第三目标距离,所述避空孔位的半径与所述第三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所述预设比例关系。

7、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内设有检锅控制器,所述避空孔位的半径小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配合使用的锅具底面半径和所述检锅控制器的设定阈值的差值;在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配合使用的锅具底面中心偏离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加热区域中心的距离达到所述检锅控制器的设置阈值之前,使所述避空孔位始终被所述锅具底面覆盖。

8、于一实施例中,锅具的底面喷涂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与所述参照部相对应,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第二涂层的距离为第四目标距离,所述第二涂层的半径与所述第四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所述预设比例关系。

9、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锅具底面上所述第二涂层的涂覆区域相对所述锅具底面上非涂层区域向所述锅具的锅口方向凹陷,所述凹陷的高度不小于0.5mm。

10、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敏芯片外通过环氧树脂封装形成红外光电二极管。

11、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口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三角形。

12、本申请方案中,光感测温的电磁加热装置可确保光敏芯片接收的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均较高,信号强度受环境干扰较小,从而在保证光敏芯片的测温精度的同时,能够保证测温的准确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感测温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测温组件和参照部,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内,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包括面板,所述参照部设于所述面板上,所述测温组件包括线路板、设于所述线路板上的光敏芯片以及连接所述线路板且位于所述光敏芯片外的遮光壳,所述遮光壳上设有窗口,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窗口形成的视场角度为目标视场角度,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参照部的距离为目标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芯片的中心沿竖直方向对应所述参照部的中心,所述参照部在水平方向投影宽度的一半与所述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预设比例关系,所述预设比例关系为半目标视场角度的正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窗口的距离为第一目标距离,所述光敏芯片的中心沿竖直方向对应所述窗口的最长宽度的中心,所述半目标视场角度的正切值为所述窗口的最长宽度的一半与所述第一目标距离的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感温盖,所述感温盖具有用于与锅具接触的盖板,所述盖板为所述参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内设有线盘,所述线盘位于所述面板下方,所述线盘的中心设有开孔,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线盘的距离为第二目标距离,所述开孔半径与所述第二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所述预设比例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下表面喷涂有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上开设有避空孔位,所述参照部为所述面板上对应所述避空孔位的部分,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第一涂层的距离为第三目标距离,所述避空孔位的半径与所述第三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所述预设比例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内设有检锅控制器,所述避空孔位的半径小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配合使用的锅具底面半径和所述检锅控制器的设定阈值的差值;在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配合使用的锅具底面中心偏离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加热区域中心的距离达到所述检锅控制器的设置阈值之前,使所述避空孔位始终被所述锅具底面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锅具的底面喷涂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与所述参照部相对应,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第二涂层的距离为第四目标距离,所述第二涂层的半径与所述第四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所述预设比例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底面上所述第二涂层的涂覆区域相对所述锅具底面上非涂层区域向所述锅具的锅口方向凹陷,所述凹陷的高度不小于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芯片外通过环氧树脂封装形成红外光电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三角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感测温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测温组件和参照部,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内,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包括面板,所述参照部设于所述面板上,所述测温组件包括线路板、设于所述线路板上的光敏芯片以及连接所述线路板且位于所述光敏芯片外的遮光壳,所述遮光壳上设有窗口,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窗口形成的视场角度为目标视场角度,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参照部的距离为目标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芯片的中心沿竖直方向对应所述参照部的中心,所述参照部在水平方向投影宽度的一半与所述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预设比例关系,所述预设比例关系为半目标视场角度的正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窗口的距离为第一目标距离,所述光敏芯片的中心沿竖直方向对应所述窗口的最长宽度的中心,所述半目标视场角度的正切值为所述窗口的最长宽度的一半与所述第一目标距离的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感温盖,所述感温盖具有用于与锅具接触的盖板,所述盖板为所述参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本体内设有线盘,所述线盘位于所述面板下方,所述线盘的中心设有开孔,所述光敏芯片距所述线盘的距离为第二目标距离,所述开孔半径与所述第二目标距离的比值不小于所述预设比例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徐伟乔中义崔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