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969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3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供墨装置,供墨装置包括:吨桶,吨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第一搅拌机,设置于吨桶上,用于搅拌吨桶中的墨水;连通管道,与第一出液口相连接;中转墨桶,中转墨桶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多个出液口,进液口与连通管道背离吨桶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搅拌机,设置于中转墨桶上,用于搅拌中转墨桶中的墨水;多个分流软管,各个分流软管连接在对应的出液口上;以及多个机器墨桶,各个机器墨桶与对应的分流软管相连通。本技术通过使用大容积的吨桶和小型的中转墨桶,避免批次间的波动,通过吨桶、中转墨桶将墨水直接通过输送管道和分流软管自动输送至机器墨桶,无需人工定时上墨,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陶瓷,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供墨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陶瓷行业普遍使用喷墨打印机以来,喷墨打印机使用专用的陶瓷墨水,需要人工定时加入。同时各生产线均大幅提升产能,每分钟经过喷墨机的砖坯数量大、速度快、大规格,更增大了人工查看缺陷的压力,而且一人需要监控两台或多台喷墨打印机,即交替查看各条生产线上砖面喷墨效果,存在一定的空档时间。

2、随着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产品用墨量大,由于现有的仓库中陶瓷墨水的储存方式是小墨瓶,人工每周需要3-4次到仓库将很多数量的墨瓶转运到喷墨房墨水架上,整个过程还要钻几道釉线线架,一次搬运墨水量大,员工劳动强度大。这样,在交替查看砖面喷墨效果的同时,还要根据产品的用墨量进行取墨水、摇墨水、加墨水等人工操作,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大,并且生产效率低下。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供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喷墨打印机进行上墨时,需要人工取墨水、摇墨水和定时加入墨水,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2、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供墨装置,其中,包括:

4、吨桶,所述吨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液口;

5、第一搅拌机,设置于所述吨桶上,用于搅拌所述吨桶中的墨水;

6、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接;

7、中转墨桶,所述中转墨桶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多个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连通管道背离吨桶的一端相连接;

8、第二搅拌机,设置于所述中转墨桶上,用于搅拌所述中转墨桶中的墨水;

9、多个分流软管,各个所述分流软管连接在对应的出液口上;

10、以及多个机器墨桶,各个所述机器墨桶与对应的分流软管相连通。

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通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pvc管、钢丝软管和第二pvc管,所述第一pvc管与钢丝软管之间通过第一快插接头连接,所述钢丝软管和第二pvc管之间通过第二快插接头连接;所述第一pvc管上设置有球阀,所述钢丝软管上设置有用于将吨桶内的墨水抽至中转墨桶的第一隔膜泵。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各个所述分流软管上均设置有用于对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各个所述分流管道上均设置有用于将中转墨桶的墨水抽至机器墨桶的第二隔膜泵。

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各个所述机器墨桶上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吨桶包括:吨桶本体和吨桶上盖,所述吨桶上盖盖合于所述吨桶本体上;所述第一出液口开设于所述吨桶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搅拌机设置在所述吨桶上盖上。

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吨桶本体的底部设置为倒锥形,所述第一出液口开设于倒锥形的顶点处。

1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中转墨桶包括:墨桶本体和墨桶上盖,所述墨桶上盖盖合于所述墨桶本体上,所述第二搅拌机设置在所述墨桶上盖上。

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液口和各个所述出液口均开设于所述墨桶上盖上。

1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墨桶本体中还设置有多个空心管,各个所述空心管自所述出液口延伸至墨桶本体的底部。

20、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供墨装置,所述供墨装置包括:吨桶,所述吨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第一搅拌机,设置于所述吨桶上,用于搅拌所述吨桶中的墨水;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接;中转墨桶,所述中转墨桶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多个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连通管道背离吨桶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搅拌机,设置于所述中转墨桶上,用于搅拌所述中转墨桶中的墨水;多个分流软管,各个所述分流软管连接在对应的出液口上;以及多个机器墨桶,各个所述机器墨桶与对应的分流软管相连通。本技术通过使用大容积的吨桶进行供墨,可以充分组批,减少墨水批次更换,防止批次之间的波动,实现稳定打印,使用小型的中转墨桶,进一步稳定墨水组批,避免批次间的波动,从而稳定生产秩序和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吨桶、中转墨桶将墨水直接通过输送管道和分流软管自动输送至机器墨桶,无需人工定时上墨,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PVC管、钢丝软管和第二PVC管,所述第一PVC管与钢丝软管之间通过第一快插接头连接,所述钢丝软管和第二PVC管之间通过第二快插接头连接;所述第一PVC管上设置有球阀,所述钢丝软管上设置有用于将吨桶内的墨水抽至中转墨桶的第一隔膜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分流软管上均设置有用于对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分流软管上均设置有用于将中转墨桶的墨水抽至机器墨桶的第二隔膜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机器墨桶上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吨桶包括:吨桶本体和吨桶上盖,所述吨桶上盖盖合于所述吨桶本体上;所述第一出液口开设于所述吨桶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搅拌机设置在所述吨桶上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吨桶本体的底部设置为倒锥形,所述第一出液口开设于倒锥形的顶点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墨桶包括:墨桶本体和墨桶上盖,所述墨桶上盖盖合于所述墨桶本体上,所述第二搅拌机设置在所述墨桶上盖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各个所述出液口均开设于所述墨桶上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桶本体中还设置有多个空心管,各个所述空心管自所述出液口延伸至墨桶本体的底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pvc管、钢丝软管和第二pvc管,所述第一pvc管与钢丝软管之间通过第一快插接头连接,所述钢丝软管和第二pvc管之间通过第二快插接头连接;所述第一pvc管上设置有球阀,所述钢丝软管上设置有用于将吨桶内的墨水抽至中转墨桶的第一隔膜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分流软管上均设置有用于对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分流软管上均设置有用于将中转墨桶的墨水抽至机器墨桶的第二隔膜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机器墨桶上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军禹建遵阮应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唯美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