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及污泥脱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65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技术属于压滤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及污泥脱水系统,包括泵前进料管路、进料泵单元和泵后进料管路,泵前进料管路,进料泵单元和泵后进料管路依次连通;进料泵单元包括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之间并联。本技术设置两个并联的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在第一进料单元输送泵泵送压力不足或者输送泵转子定子磨损后需要检修时,启用第二进料泵单元,保证板框压滤机过滤时泵送压力,降低停机检修对板框压滤机的影响,保证板框压滤机长周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压滤机,具体为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及污泥脱水系统


技术介绍

1、污泥脱水系统主要包括污泥浓缩池、进料装置和板框压滤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进料装置将污泥浓缩池内的污泥泵入板框压滤机腔室,板框压滤机通过压力作用使水分子穿过滤布后,滤液排出,污泥形成滤饼,滤饼从压滤机卸出,完成脱水过程。

2、目前板框压滤机的进料装置一般包括进料泵、进料控制阀和逆止阀。目前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选用的进料泵为螺杆输送泵,如专利202223325885.1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干化设备,是由螺杆泵将污泥输入至隔膜板框压滤机中进行压榨脱水。板框过滤器在进料初期,滤布过滤阶段,过滤阻力小,进料压力的增加抵消了污泥和滤布阻力对过滤性能的影响,螺杆输送泵开启后很快上升至最大流量;而随着滤布截留物增加,滤布内表面逐渐形成滤层,过滤阻力快速加大,泵的流量相应降低,压力迅速上升。

3、而且对于煤电厂等产生的化学污泥,由于其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镁等过硬介质,这些过硬介质的颗粒对螺杆输送泵定子和转子磨损非常快,由于螺杆输送泵定子和转子磨损,导致螺杆输送泵的工作压力下降;同时,随着板框压滤机内滤布过滤阻力的增加,需要螺杆输送泵的压力随之升高,保证泵送的流量。定子和转子磨损的螺杆输送泵的泵送压力并不能随滤布过滤阻力的增加而升高,进而导致板框压滤机的压榨周期延长,滤饼成型效果差;同时设备故障率高,需要频繁检修更换螺杆输送泵的定子和转子,严重制约了板框压滤机的过滤性能。

4、因此,为提高板框压滤机进料泵的性能,降低设备检修频率,需要设置一种能够保证板框压滤机在不同进料阶段物料泵送的进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及污泥脱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进料装置的螺杆输送泵定子和转子磨损,导致进料装置不能满足板框压滤机过滤时泵送压力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包括泵前进料管路、进料泵单元和泵后进料管路,所述泵前进料管路,进料泵单元和泵后进料管路依次连通;所述进料泵单元包括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所述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之间并联。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料泵单元包括渣浆离心泵和渣浆泵进料阀,所述渣浆离心泵的进料端通过第二进料管线与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渣浆离心泵的出料端通过第二出料管线与泵后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渣浆泵进料阀设置在第二进料管线上。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料管线上设置回流支管,所述回流支管一端与第二出料管线连接,所述回流支管另一端与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回流支管上设置回流阀。

6、进一步地,所述渣浆离心泵的叶轮、蜗壳以及弧板上设置高铬铸铁耐磨涂层。

7、进一步地,所述渣浆离心泵与第二出料管线通过橡胶软连接件连接;所述渣浆离心泵的下方设置橡胶减震基座。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料泵单元包括螺杆输送泵和螺杆输送泵进料阀,所述螺杆输送泵的进料端通过第一进料管线与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螺杆输送泵的出料端通过第一出料管线与泵后进料管路连通;所述螺杆输送泵进料阀设置在第一进料管线上。

9、进一步地,所述螺杆输送泵的定子和转子上设置高铬铸铁耐磨涂层。

10、进一步地,所述螺杆输送泵与第一出料管线通过橡胶软连接件连接;所述螺杆输送泵的下方设置橡胶减震基座。

11、进一步地,还包括dcs控制单元,所述泵后进料管路上设置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与dcs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dcs控制单元分别与渣浆泵进料阀、螺杆输送泵进料阀和回流阀电性连接。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板框压滤机和上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的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板框压滤机的进料口与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的泵后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泵后进料管路上设置止逆阀,所述止逆阀与压力变送器并列设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针对现有进料装置的螺杆输送泵定子和转子磨损,导致进料装置不能满足板框压滤机过滤时泵送压力的问题,本技术设置两个并联的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在第一进料单元输送泵泵送压力不足或者输送泵转子定子磨损后需要检修时,启用第二进料泵单元,保证板框压滤机过滤时泵送压力,降低停机检修对板框压滤机的影响,保证板框压滤机长周期稳定运行。

15、同时,本技术将包括两个并列的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应用于污泥脱水系统,保证污水回用水系统安全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前进料管路、进料泵单元和泵后进料管路,所述泵前进料管路,进料泵单元和泵后进料管路依次连通;所述进料泵单元包括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所述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之间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料泵单元包括渣浆离心泵(2)和渣浆泵进料阀(21),所述渣浆离心泵(2)的进料端通过第二进料管线与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渣浆离心泵(2)的出料端通过第二出料管线与泵后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渣浆泵进料阀(21)设置在第二进料管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管线上设置回流支管(6),所述回流支管(6)一端与第二出料管线连接,所述回流支管(6)另一端与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回流支管(6)上设置回流阀(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浆离心泵(2)的叶轮、蜗壳以及弧板上设置高铬铸铁耐磨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浆离心泵(2)与第二出料管线通过橡胶软连接件连接;所述渣浆离心泵(2)的下方设置橡胶减震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泵单元包括螺杆输送泵(3)和螺杆输送泵进料阀(31),所述螺杆输送泵(3)的进料端通过第一进料管线与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螺杆输送泵(3)的出料端通过第一出料管线与泵后进料管路连通;所述螺杆输送泵进料阀(31)设置在第一进料管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输送泵(3)的定子和转子上设置高铬铸铁耐磨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输送泵(3)与第一出料管线通过橡胶软连接件连接;所述螺杆输送泵(3)的下方设置橡胶减震基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DCS控制单元,所述泵后进料管路上设置压力变送器(5),所述压力变送器(5)与DCS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DCS控制单元分别与渣浆泵进料阀(21)、螺杆输送泵进料阀(31)和回流阀(61)电性连接。

10.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浓缩池(1)、板框压滤机(7)和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所述污泥浓缩池(1)与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的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板框压滤机(7)的进料口与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的泵后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泵后进料管路上设置止逆阀(4),所述止逆阀(4)与压力变送器(5)并列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前进料管路、进料泵单元和泵后进料管路,所述泵前进料管路,进料泵单元和泵后进料管路依次连通;所述进料泵单元包括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所述第一进料泵单元和第二进料泵单元之间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料泵单元包括渣浆离心泵(2)和渣浆泵进料阀(21),所述渣浆离心泵(2)的进料端通过第二进料管线与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渣浆离心泵(2)的出料端通过第二出料管线与泵后进料管路连通;所述渣浆泵进料阀(21)设置在第二进料管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管线上设置回流支管(6),所述回流支管(6)一端与第二出料管线连接,所述回流支管(6)另一端与泵前进料管路连通,所述回流支管(6)上设置回流阀(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浆离心泵(2)的叶轮、蜗壳以及弧板上设置高铬铸铁耐磨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浆离心泵(2)与第二出料管线通过橡胶软连接件连接;所述渣浆离心泵(2)的下方设置橡胶减震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华程方周李永平杨斌王桂斌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