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942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包括一体成型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向上凸出形成减震器的安装位,所述减震器的安装位包括沿高度方向穿设于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的减震器安装通孔,所述减震器的安装位还包括沿高度方向穿设于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呈三角形分布于减震器安装通孔周向的减震器安装孔;所述减震器安装通孔的周向还布置有若干条外加强筋,若干条外加强筋位于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若干条所述外加强筋呈放射状分布于减震器安装通孔的周向;能够改善前减震器安装板的构型,优化前减震器安装板的结构布局,避免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


技术介绍

1、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主要振动源来自路面的激励,路面的激励通过减震器与前减震器安装板的装配实现轮胎至车架和机舱的减震连接,前减震器安装板是影响汽车舒适性的重要结构,能够有效减缓路面产生的冲击和振动,降低底盘结构噪声传递到车身,提高车内舒适性;但是目前的前减震器安装板在长期承受减震器带来的冲击时由于设计时考虑因素欠缺,零部件的安装位在前减震器安装板上的集成度不高,各零部件装配时大部分均需匹配中间件与之连接,导致传力链更长,且结构布局的不合理,容易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后期维修更换对于车辆模态有所影响,致使用户体验感降低。

2、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能够改善前减震器安装板的构型,优化前减震器安装板的结构布局,避免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能够改善前减震器安装板的构型,优化前减震器安装板的结构布局,避免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感。

2、本技术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包括一体成型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向上凸出形成减震器的安装位,所述减震器的安装位包括沿高度方向穿设于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的减震器安装通孔,所述减震器的安装位还包括沿高度方向穿设于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呈三角形分布于减震器安装通孔周向的减震器安装孔;

3、所述减震器安装通孔的周向还布置有若干条外加强筋,若干条外加强筋位于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若干条所述外加强筋呈放射状分布于减震器安装通孔的周向,所述外加强筋的首端延伸至减震器安装通孔,所述外加强筋的末端延伸至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侧面。

4、进一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具有相对的纵梁侧装配面和机舱侧装配面;所述纵梁侧装配面上开设有纵梁装配避让缺口,所述纵梁侧装配面上还开设有穿设于纵梁侧装配面的纵梁装配辅助过孔。

5、进一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靠近纵梁侧装配面一侧开设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前舱线束卡孔;三个所述前舱线束卡孔中的其中一个与减震器安装通孔靠近。

6、进一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靠近机舱侧装配面一侧开设有机舱连杆安装孔,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向上凸出形成机舱连杆的安装位,机舱连杆安装位靠近机舱侧装配面一侧的侧面与机舱侧装配面平齐;

7、机舱连杆安装孔在所述机舱连杆的安装位上开设,至少一条所述外加强筋的末端延伸至机舱连杆的安装位。

8、进一步,所述纵梁侧装配面上还开设有若干个穿设于纵梁侧装配面的底盘线束卡孔。

9、进一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还具有与机舱连杆安装孔靠近的雨刮支架安装孔,所述雨刮支架安装孔位于其中一条所述外加强筋的中部将外加强筋的首端和外加强筋的末端分隔。

10、进一步,所述纵梁侧装配面和机舱侧装配面通过第一功能侧面和第二功能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功能侧面和第二功能侧面近似平行的相对布置,以使得纵梁侧装配面、机舱侧装配面、第一功能侧面、第二功能侧面和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合围形成罩式的构造。

11、进一步,在过第一功能侧面和第二功能侧面的断面上,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呈由下至上尺寸逐渐降低的阶梯状;

12、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形成阶梯状的上功能面,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底部边缘向外折弯形成翻边,所述翻边形成阶梯状的下功能面,所述第一功能侧面和第二功能侧面分别各自的向外凸出并折弯形成平齐的第一中部功能面和第二中部功能面;所述第一中部功能面和第二中部功能面位于上功能面和下功能面之间。

13、进一步,所述第一功能侧面和第二功能侧面上均对于贯通有用于安装上叉臂的上叉臂安装孔。

14、进一步,所述第一功能侧面和与之靠近的翻边之间布置有三角支撑筋ⅰ,所述第二功能侧面和与之靠近的翻边之间布置有三角支撑筋ⅱ。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通过一体成型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简化零部件的装配,降低传力链的数量,提升整体构型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降低开裂点和焊接点的布局,避免出现应力点疲劳开裂的问题,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感;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向上凸出形成减震器的安装位,减震器的安装位包括沿高度方向穿设于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的减震器安装通孔,减震器安装通孔的周向还布置有若干条外加强筋,外加强筋呈条状,且若干条外加强筋呈放射状分布在减震器安装通孔的周向,外加强筋的首端延伸至减震器安装通孔,外加强筋的末端延伸至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侧面,能够提升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结构强度,保证承力构型的可靠性,提升支撑效果,且为其他零部件提供高强度的装配位置,利于各部件在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上的集成装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具有相对的纵梁侧装配面和机舱侧装配面;所述纵梁侧装配面上开设有纵梁装配避让缺口,所述纵梁侧装配面上还开设有穿设于纵梁侧装配面的纵梁装配辅助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靠近纵梁侧装配面一侧开设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前舱线束卡孔;三个所述前舱线束卡孔中的其中一个与减震器安装通孔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靠近机舱侧装配面一侧开设有机舱连杆安装孔,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向上凸出形成机舱连杆的安装位,机舱连杆安装位靠近机舱侧装配面一侧的侧面与机舱侧装配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侧装配面上还开设有若干个穿设于纵梁侧装配面的底盘线束卡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还具有与机舱连杆安装孔靠近的雨刮支架安装孔,所述雨刮支架安装孔位于其中一条所述外加强筋的中部将外加强筋的首端和外加强筋的末端分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侧装配面和机舱侧装配面通过第一功能侧面和第二功能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功能侧面和第二功能侧面近似平行的相对布置,以使得纵梁侧装配面、机舱侧装配面、第一功能侧面、第二功能侧面和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合围形成罩式的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过第一功能侧面和第二功能侧面的断面上,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呈由下至上尺寸逐渐降低的阶梯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侧面和第二功能侧面上均对于贯通有用于安装上叉臂的上叉臂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侧面和与之靠近的翻边之间布置有三角支撑筋Ⅰ,所述第二功能侧面和与之靠近的翻边之间布置有三角支撑筋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具有相对的纵梁侧装配面和机舱侧装配面;所述纵梁侧装配面上开设有纵梁装配避让缺口,所述纵梁侧装配面上还开设有穿设于纵梁侧装配面的纵梁装配辅助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靠近纵梁侧装配面一侧开设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前舱线束卡孔;三个所述前舱线束卡孔中的其中一个与减震器安装通孔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顶面靠近机舱侧装配面一侧开设有机舱连杆安装孔,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座本体的顶面向上凸出形成机舱连杆的安装位,机舱连杆安装位靠近机舱侧装配面一侧的侧面与机舱侧装配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侧装配面上还开设有若干个穿设于纵梁侧装配面的底盘线束卡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荣颜伏伍唐浚涵李孟阳王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