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644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上下连接,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工作腔,工作腔是固定内转子零件并利用磨粒流对内转子零件进行冲击抛光的腔室,工作腔的上方是连通磨粒源的上分流孔,工作腔的下方是连通磨粒收集器的下分流孔。本技术通过上下分流孔的贯通,可实现高压磨粒流的工作通道,进而实现零件的抛光,该装置实现了内转子零件抛光的自动化。通过上盖限位凸台和下盖限位柱,可实现零件的稳定定位,提高了加工过程稳定性。通过上盖工位容料腔与下盖工作腔配合,可实现多个工位同时加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使得内转子零件的抛光效果一致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涉及一种抛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飞边毛刺。在航空产品中多余物是影响发动机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飞边毛刺作为常见多余物,需要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2、目前内转子类零件普遍采用手工作业去毛刺,去除效率低,且表面质量一致性差,对产品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零件抛光时将零件放入该装置中,通过上下盖与零件形成磨料通道,经过高速磨粒流冲击零件表面,从而达到抛光作用,提高零件表面质量。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上下连接,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工作腔,工作腔是固定内转子零件并利用磨粒流对内转子零件进行冲击抛光的腔室,工作腔的上方是连通磨粒源的上分流孔,工作腔的下方是连通磨粒收集器的下分流孔。

4、进一步的,上分流孔有n个,n个上分流孔周向圆环布置,上分流孔的径向位置与内转子零件的凹槽位置相匹配,n为内转子零件的凹槽数量;下分流孔有n个,n个下分流孔周向圆环布置,下分流孔的径向位置与内转子零件的凹槽位置相匹配。

5、进一步的,工作腔设在下盖上,具体为一个圆柱凹槽,底部连接下分流孔,中间为内转子零件的限位结构。

6、进一步的,工作腔中间的内转子零件限位结构为限位柱,限位柱外径与内转子零件中心孔内径相匹配,限位柱下段设有台阶对内转子零件进行下限位。

7、进一步的,上分流孔设在上盖内,上盖对应工作腔的中心设有向下的限位凸台,限位凸台对内转子零件进行下限位。

8、进一步的,上盖和下盖连接后,限位凸台将穿在限位柱上的内转子零件压在限位柱的台阶上。

9、进一步的,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腔,并设有相应的上分流孔和下分流孔。

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11、1、本技术通过上下分流孔的贯通,可实现高压磨粒流的工作通道,进而实现零件的抛光,该装置实现了内转子零件抛光的自动化。

12、2、通过上盖限位凸台和下盖限位柱,可实现零件的稳定定位,提高了加工过程稳定性。

13、3、通过上盖工位容料腔与下盖工作腔配合,可实现多个工位同时加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使得内转子零件的抛光效果一致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和下盖(5),上盖(1)和下盖(5)上下连接,上盖(1)和下盖(5)之间形成工作腔(6),工作腔(6)是固定内转子零件并利用磨粒流对内转子零件进行冲击抛光的腔室,工作腔(6)的上方是连通磨粒源的上分流孔(3),工作腔(6)的下方是连通磨粒收集器的下分流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分流孔(3)有N个,N个上分流孔(3)周向圆环布置,上分流孔(3)的径向位置与内转子零件的凹槽位置相匹配,N为内转子零件的凹槽数量;下分流孔(4)有N个,N个下分流孔(4)周向圆环布置,下分流孔(4)的径向位置与内转子零件的凹槽位置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腔(6)设在下盖(5)上,具体为一个圆柱凹槽,底部连接下分流孔(4),中间为内转子零件的限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腔(6)中间的内转子零件限位结构为限位柱(7),限位柱(7)外径与内转子零件中心孔内径相匹配,限位柱(7)下段设有台阶对内转子零件进行下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分流孔(3)设在上盖(1)内,上盖(1)对应工作腔(6)的中心设有向下的限位凸台(8),限位凸台(8)对内转子零件进行下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1)和下盖(5)连接后,限位凸台(8)将穿在限位柱(7)上的内转子零件压在限位柱(7)的台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1)和下盖(5)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腔(6),并设有相应的上分流孔(3)和下分流孔(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和下盖(5),上盖(1)和下盖(5)上下连接,上盖(1)和下盖(5)之间形成工作腔(6),工作腔(6)是固定内转子零件并利用磨粒流对内转子零件进行冲击抛光的腔室,工作腔(6)的上方是连通磨粒源的上分流孔(3),工作腔(6)的下方是连通磨粒收集器的下分流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分流孔(3)有n个,n个上分流孔(3)周向圆环布置,上分流孔(3)的径向位置与内转子零件的凹槽位置相匹配,n为内转子零件的凹槽数量;下分流孔(4)有n个,n个下分流孔(4)周向圆环布置,下分流孔(4)的径向位置与内转子零件的凹槽位置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内转子零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腔(6)设在下盖(5)上,具体为一个圆柱凹槽,底部连接下分流孔(4),中间为内转子零件的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斌蔡顺雨杨达阳王志辉王东飞郜瑶瑶于莹谷玉辉张晗轲吕斌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