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2883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IT设备电子器件液冷技术领域,是一种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制备方法及应用,前者原料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所述基础油为碳数16至60的聚α烯烃,所述添加剂包括抗氧剂、线缆增容剂和红磷阻燃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无色透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防火安全性能、导热性能、绝缘性能和氧化安定性能,无腐蚀性,与IT设备液冷系统材料的兼容性良好,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好,能够应用于IT设备的浸没式或喷淋式等直接接触式冷却中。该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的制备工艺简单,易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it设备电子器件液冷,是一种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5g通信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为了应对网络处理性能的挑战,it设备不断提升自身处理能力和集成度,带来了功率密度的节节攀升,这些变化除了带来巨额能耗问题以外,高热密度也给制冷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2、传统风冷技术面对高热密度场景呈现瓶颈,散热效率已经跟不上计算效率。尽管业界不停地创新风冷系统,但是空气的载热能力远远低于液体,液体的冷却能力是空气的1000至3000倍。液冷技术具有高效、能量损耗低、部署对建筑物依赖度低以及静音安全等特点,相对于风冷技术具有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是一种可以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计算能力、能源效率和部署密度等场景的优秀散热解决方案,可满足场地电力容量不足条件下部署更高的密度。因此,当风冷面对高热已经力不从心时,液冷技术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引起行业的普遍关注。

3、简单来说,液冷散热的原理就是采用热对流或热传导的方式,通过液体的浸没或流动将服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所述基础油为碳数16至60的聚α烯烃,所述添加剂包括抗氧剂、线缆增容剂和红磷阻燃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向基础油中依次加入抗氧剂、线缆增容剂和红磷阻燃剂,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加热至50℃至60℃并搅拌至澄清透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即得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其特征在于基础油与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1至100: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所述基础油为碳数16至60的聚α烯烃,所述添加剂包括抗氧剂、线缆增容剂和红磷阻燃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向基础油中依次加入抗氧剂、线缆增容剂和红磷阻燃剂,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加热至50℃至60℃并搅拌至澄清透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即得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其特征在于基础油与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1至100: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叔丁基酚和烷基二苯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剂用量为基础油质量的0.2%至0.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烃型油类介电冷却液,其特征在于线缆增容剂包括油性环氧树脂和分散剂,油性环氧树脂用量为基础油质量的1%至5%,分散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琼罗来龙张静贾艺峰马蕊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