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板组和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801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3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提供一种折流板组和管壳式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折流板,多个折流板均垂直于壳体的轴线,且沿壳体的轴向分布。相邻两个折流板绕壳体的轴线间隔180度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折流板组中的折流板面向相邻折流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板,挡板与所在的折流板呈角度设置,且相邻两个折流板上的挡板沿壳体的径向交替设置,挡板沿壳体的轴线的长度小于相邻的两个折流板的间距。在壳程介质进入换热器的壳体后,壳程介质在流经相邻两个折流板之间的通道时,受到挡板的引导,在相邻两个折流板之间弯曲流动,如此增加了壳程的介质通道的长度,且增强了湍流强度,进而减少了流动死区,使换热效率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折流板组和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1、管壳式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因其结构简单,在化工、能源、制冷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程和壳程,管程和壳程中的介质互不掺混,管程介质从换热管组内流过,壳程介质从换热管组外的壳体中流过,在流动过程中通过管壁实现热量交换。

2、折流板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既可以起到支撑换热管的作用,还可以使壳程介质按特定的流道流动,增加湍流程度,改善传热特性。目前,在管壳式换热器中,常采用弓形折流板来引导壳程介质流动,这种结构的缺陷在于折流板背流区流动死区大,换热面积利用不够充分,导致换热效率低,且极易沉积污垢,进一步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3、因此,如何解决相关技术中弓形折流板引导壳程介质流动时,折流板背流区流动死区大,导致换热面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折流板组和管壳式换热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弓形折流板引导壳程介质流动时,折流板背流区流动死区大,导致换热面积利用不充分的缺陷,实现在折流板上设置挡板,延长壳程流道长度,增强湍流强度,使流动死区减少,进而提升换热效率的效果。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折流板组,用于安装在换热器的壳体内,包括至少两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均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的缺口绕所述壳体的轴线间隔180度设置,所述折流板面向相邻所述折流板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板,所述的挡板与所在的所述折流板呈角度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上的所述挡板沿所述壳体的径向交替设置,所述挡板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的间距。

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流板组,所述挡板与所述折流板相互垂直。

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流板组,沿垂直于所述挡板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上的挡板的投影部分重合。

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面向相邻所述折流板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所述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折流板的缺口处。

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面向相邻所述折流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挡板,且其中一个所述的挡板位于所述折流板的缺口处。

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为弓形折流板。

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管孔。

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

10、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且所述壳体的两端贯通;

11、封头,所述封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

12、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13、如上所述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换热管组贯穿所述折流板组的多个所述折流板。

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管壳式换热器,所述换热管组包括:

15、管板,所述管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管孔,所述管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16、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或两端与所述第二管孔一一对应连接。

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管壳式换热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程介质入口和壳程介质出口,所述折流板组设置在所述壳程介质入口和所述壳程介质出口之间,且所述折流板组中靠近所述壳程介质入口的所述折流板的缺口位于远离所述壳程介质入口的位置,所述折流板组中靠近所述壳程介质出口的所述折流板的缺口位于远离所述壳程介质出口的位置。

18、本技术提供的折流板组,包括至少两个折流板,多个折流板均垂直于壳体的轴线,且沿壳体的轴向分布。相邻两个折流板绕壳体的轴线间隔180度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折流板组中的折流板面向相邻折流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板,挡板与所在的折流板呈角度设置,且相邻两个折流板上的挡板沿壳体的径向交替设置,挡板沿壳体的轴线的长度小于相邻的两个折流板的间距。在壳程介质进入换热器的壳体后,壳程介质在流经相邻两个折流板之间的通道时,受到挡板的引导,在相邻两个折流板之间弯曲流动,如此增加了壳程的介质通道的长度,且增强了湍流强度,进而减少了流动死区,使换热效率得到提升。

1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提供的管壳式换热器中,由于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折流板组,因此具有与如上所述相同的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流板组,用于安装在换热器的壳体(100)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折流板(310),多个所述折流板(310)均垂直于所述壳体(100)的轴线设置且沿所述壳体(100)的轴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310)的缺口绕所述壳体(100)的轴线间隔180度设置,每个所述折流板(310)面向相邻所述折流板(310)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板(320),所述的挡板(320)与所在的所述折流板(310)呈角度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310)上的所述挡板(320)沿所述壳体(100)的径向交替设置,所述挡板(320)沿所述壳体(100)的轴向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310)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20)与所述折流板(310)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流板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挡板(320)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310)上的挡板(320)的投影部分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流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310)面向相邻所述折流板(310)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所述挡板(320),所述挡板(320)位于所述折流板(310)的缺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流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310)面向相邻所述折流板(31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挡板(320),且其中一个所述的挡板(320)位于所述折流板(310)的缺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折流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310)为弓形折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折流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3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管孔(311)。

8.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壳程介质入口(110)和壳程介质出口(120),所述折流板组设置在所述壳程介质入口(110)和所述壳程介质出口(120)之间,且所述折流板组中靠近所述壳程介质入口(110)的所述折流板(310)的缺口位于远离所述壳程介质入口(110)的位置,所述折流板组中靠近所述壳程介质出口(120)的所述折流板(310)的缺口位于远离所述壳程介质出口(120)的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流板组,用于安装在换热器的壳体(100)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折流板(310),多个所述折流板(310)均垂直于所述壳体(100)的轴线设置且沿所述壳体(100)的轴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310)的缺口绕所述壳体(100)的轴线间隔180度设置,每个所述折流板(310)面向相邻所述折流板(310)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板(320),所述的挡板(320)与所在的所述折流板(310)呈角度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310)上的所述挡板(320)沿所述壳体(100)的径向交替设置,所述挡板(320)沿所述壳体(100)的轴向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310)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20)与所述折流板(310)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流板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挡板(320)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310)上的挡板(320)的投影部分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流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310)面向相邻所述折流板(310)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所述挡板(320),所述挡板(320)位于所述折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贝李海亮陈庆波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