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均温板封口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均温板封口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6436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均温板封口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均温板封口结构包括上板、注水管及下板,上板具有凸出部、第一翼端及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形成于凸出部间;注水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第一凹陷部中;下板具有第二凹陷部及第二翼端,第一翼端贴合于第二翼端,第二凹陷部容置有注水管的第一端,且第二端延伸于上板与下板外;其中,凸出部进一步包含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及第四面,第二凹陷部包含有第五面及第六面,当上板、注水管及下板彼此接合时,注水管的第一端容置于第一凹陷部中,第一面与第五面接合,第四面与第六面接合,形成上板与下板将注水管紧密接合密封及包覆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演进,电子设备对散热的标准日益增高,一般电子设备如个人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对散热的要求更是不同于以往,公知的散热系统例如传统均温板(2d均温板)早已无法满足先进设备对散热的要求,于是发展出3d均温板以提升散热的效率。

2、3d均温板是由热管及均温板所构成,一般过去在均温板上板、下板及注水管的封口结合,仅是通过直接焊接的方式予以封口接合,导致在注水管两侧仍存在有缝隙的情况下,仅依靠焊接的焊料予以封口结合,如此不仅费工费料、强度更是欠佳,且更进一步,在注水管无法直立放置及作业的环境下,导致注水管焊接的定位容易有所偏差,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如此将影响注水量的稳定度,更甚者,将影响3d均温板的散热效率,对此,本案创作人认为应有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先前技术所述不足处,本案提出一种解决的手段,所述手段是关于一种均温板封口结构,包括上板、注水管及下板,上板具有左右对称的凸出部、左右对称第一翼端及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形成于凸出部间;注水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第一凹陷部中;下板具有第二凹陷部及左右对称的第二翼端,第一翼端贴合于第二翼端,第二凹陷部容置有注水管的第一端,且第二端延伸于上板与下板外。

2、其中,凸出部进一步包含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及第四面,第二凹陷部包含有第五面及第六面,当上板、注水管及下板彼此接合时,注水管的第一端容置于第一凹陷部中,第一面与第五面接合,第四面与第六面接合,形成上板与下板将注水管紧密接合密封及包覆。

3、当上板与下板及注水管接合时,通过凸出部夹持紧迫位于第一凹陷部及第二凹陷部中的注水管,使其达到限位功效,亦使三者于结合后的封口结构强度更佳,此外,于注水管两侧不易产生空隙,提升整体密封效果,更进一步,此结构更能节省工时及工序,提升生产效率,且成品良率高,耐用度佳,加工成本低,技术难度低,优于一般传统封口结构。

4、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更包含有焊料结构,焊料结构与上板、下板及注水管均有接触。

5、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下板为一体式冲压成型的板材结构。

6、在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端为非正圆管体。

7、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注水管为铜制管体。

8、在一实施例中,其中,焊料结构为银或铜。

9、本案亦提出一种均温板封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10、a.提供一下板,于下板的一第一面进行冲压制程形成一凹槽;

11、b.提供一注水管,将注水管的一端置于凹槽中,使注水管与下板部分交叠,形成注水管部分外露于下板外;

12、c.提供一上板,将上板置放于注水管上,形成上板、注水管与下板彼此叠合;

13、d.提供一具有双尖部冲头的治具,通过治具对彼此叠合的上板、注水管及下板作用,对上板、注水管与下板交叠处,进行压合,使上板、注水管及下板紧密贴合。

14、当上板与下板及注水管接合时,通过具有双尖部冲头的治具,借由治具对彼此叠合的上板、注水管及下板作用及压合,能使三者于压合后的封口结构强度更佳,且于注水管两侧不易产生空隙,提升整体密封效果,更进一步,通过此工序压合,有别于以往直接焊接结合,此方式更能节省工时及工序,提升生产效率,且成品良率高,耐用度佳,加工成本低,技术难度低,优于一般传统封口结构,且本创作的注水管内部腔体较为稳定,同时确保运作时注水量稳定;此外,公知的封口结合方式是在注水管无法直立放置及作业的环境下进行,导致注水管的定位容易有所偏差,通过本方法即可精准压合,进一步稳定其3d均温板的散热效率。

15、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于步骤d后,更包含一步骤e:对压合处进行铜膏焊接补强,以确保压合后的强度及稳定度。

16、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于步骤a中,提供一下板,于所述下板的一面先形成一第一毛细结构,再于下板的一第一面进行冲压制程形成一凹槽。

17、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于步骤c中,提供一上板,于所述上板的一面先形成一第二毛细结构,将上板置放于注水管上,形成上板、注水管与下板彼此叠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至少一焊料结构,各所述焊料结构与所述上板、所述下板及所述注水管均有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为一体式冲压成型的板材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为非正圆管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为铜制管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焊料结构为银或铜。

7.一种均温板封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D后,更包含一步骤E:对压合处进行铜膏焊接补强,以确保压合后的强度及稳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A中,提供一下板,于所述下板的一面先形成一第一毛细结构,再于下板的一第一面进行冲压制程形成一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C中,提供一上板,于所述上板的一面先形成一第二毛细结构,将上板置放于注水管上,形成上板、注水管与下板彼此叠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至少一焊料结构,各所述焊料结构与所述上板、所述下板及所述注水管均有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为一体式冲压成型的板材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为非正圆管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为铜制管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焊料结构为银或铜。

7.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冠庆庄岳龙萧酩献
申请(专利权)人:高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