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400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1
本申请提供一种正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镍钴酸锂系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为Tg/m<supgt;3</supgt;,正极材料的松装密度为Dg/m<supgt;3</supgt;,正极材料的安息角为θ°,正极材料的干燥品板结性指数为A,0≤A≤1;其中,正极材料的干燥品板结性指数A、振实密度T、松装密度D和安息角θ的关系满足:A=0.00095T<supgt;4</supgt;‑0.0052D<supgt;3</supgt;+[θ<supgt;0.5</supgt;‑7]<supgt;‑0.5</supgt;。本申请提供的正极材料,通过控制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T、松装密度D和安息角θ使得正极材料的干燥品板结性指数A满足:0≤A≤1,满足此平衡关系的正极材料可以减少正极材料在制备为离子电池的过程中出现的团聚、板结硬化等缺陷,提高正极材料的过筛等加工性能;还可以降低正极材料颗粒间的离子阻抗,加快锂离子的扩散速度,进而提高正极材料的循环效率等电化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尤其涉及一种正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相较于常规三元正极材料,由于镍含量的增加,具有高能量密度与低成本的优点,在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以及大型储能系统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存在的热稳定性能差、阳离子混排、易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相变及微裂纹等缺陷限制其在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改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性能,消除上述缺陷,通常采用低温包覆的方法在活性物质表面形成包覆层。首先,包覆层使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分隔,减少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抑制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及氧的释放,以提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其次,包覆层的部分元素可掺杂进入活性物质内部,减少ni2+对锂空位的占据,降低li+/ni2+的混排程度;再者,包覆层还可以缓解活性物质在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晶粒内部的应力应变,减小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进而减少相变与微裂纹缺陷。

2、但现有正极材料,活性物质上设置包覆层后会影响正极材料的颗粒分散性,导致正极材料颗粒在制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为镍钴酸锂系复合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Ni1-x-yCoxMyNzO2,其中0.01≤x<0.5,0.01≤y<0.5,0≤z≤0.002,M选自Mn和Al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为镍钴酸锂系复合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ni1-x-ycoxmynzo2,其中0.01≤x<0.5,0.01≤y<0.5,0≤z≤0.002,m选自mn和al中的至少一种,n为金属元素。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庆宋雄吴小珍杨顺毅黄友元张金龙王皓逸
申请(专利权)人:贝特瑞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