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299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0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焊带与细栅焊接强度不足及导电接触不良的问题之一。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该种电池的电池基体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第一表面11a上设置有第一金属细栅12,第二表面11b上设置有第二金属细栅13;第二表面11b设置有容胶凹槽14。该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实现了焊带与电池板的高强度机械粘结、焊带与细栅导电接触良好且焊接点不易断裂、增大太阳能电池受光面积等技术效果,能够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太阳能光伏发电单元及设备的装配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


技术介绍

1、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工艺温度低、转换效率高、高温特性好、温度系数小、双面发电等优点,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因而被广泛研究。其中,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包括较粗的主栅和较细的细栅,为减少电极对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的遮挡和降低电极的制作成本,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

2、在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焊带(也称为互连带)替代主栅起到收集细栅电流的作用,因此焊带与细栅之间需要保持稳固的机械连接和良好的电性接触,以实现多个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稳固连接和细栅电流的有效收集。但是,由于焊带与细栅的接触面积较小,甚至是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在进行焊接连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焊偏、虚焊(焊接性能不良)的情况,导致两者机械连接强度不足和电性接触不良。现有技术通过印胶(或点胶)的方式来解决焊带与电池片机械连接强度的问题,如专利“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申请号:202011613801.7)”公开的一种通过印胶(或点胶)的方式来实现焊带与太阳能电池片以及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较强的机械连接。但是该种方式易造成胶体覆盖焊带与细栅的接触点,导致焊带与细栅接触不良,进而影响焊接效果与导电性,造成电性失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焊带与细栅焊接效果不佳及导电性不良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该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包括:

4、电池基体11,所述电池基体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所述第一表面11a上设置有第一金属细栅12,所述第二表面11b上设置有第二金属细栅13,且所述第二表面11b设置有容胶凹槽14。

5、具体的,所述第一表面11a未设置容胶凹槽和/或所述容胶凹槽14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之间的间隙处。

6、具体的,所述容胶凹槽14的深度为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高度的0.1倍-1倍,且小于25微米。

7、具体的,所述容胶凹槽14的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11b的截图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之间的间距,且不大于2.47mm。

8、具体的,所述容胶凹槽14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之间的数目为至少2个,且至少2个所述容胶凹槽14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

9、具体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方向,相邻的所述容胶凹槽14之间有至少1根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

10、具体的,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金属细栅12的数量。

1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该组件包括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绝缘胶体20和焊带30,所述焊带30的第一部分与位于所述容胶凹槽14中的绝缘胶体20粘结且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焊接连接,所述焊带30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金属细栅12焊接连接。

12、可选的,所述绝缘胶体20仅设置在所述容胶凹槽14内;或所述绝缘胶体20设置于所述容胶凹槽14内和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金属细栅12之间的间隙。

13、进一步的,所述绝缘胶体20的顶端高于或平齐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顶端,所述焊带30未位于所述容胶凹槽14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5、a)本技术提供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通过在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电池基体的第二表面设置容胶凹槽,可以容纳绝缘胶体,避免了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时绝缘胶体在液态流动时覆盖焊带与细栅之间的接触点,进而确保焊带与细栅的焊接性能和导电性能,也提高了产品的良率。进一步地,焊带通过绝缘胶体与电池基体表面粘结,可以提高焊带与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之间机械连接强度。

16、b)滴加在容胶凹槽中的绝缘胶体由于表面张力更加集中,不易漫散;同时,凹槽内表面增大了绝缘胶体与电池基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胶水的机械粘结强度,从而使焊带与太阳能电池表面的粘结强度更佳。

17、c)本技术提供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组件无需设置主栅线且制备工艺简单,降低了银浆耗量,节约了成本,操作控制性强,适于规模化生产。

18、d)本技术通过不设置主栅线,增大了太阳能电池受光面积,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19、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20、附图说明

21、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22、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或二中提供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或二中提供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第一表面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或二中提供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第二表面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二表面印胶(或点胶)后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第二表面印胶(或点胶)后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互联示意图;

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第一、二表面印胶(或点胶)后电池示意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第一表面示意图;

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互联示意图;

31、图10为现有技术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印胶(或点胶)异常示意图;

32、图11为额外添加主栅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包括:电池基体(11),所述电池基体(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所述第一表面(11a)上设置有第一金属细栅(12),所述第二表面(11b)上设置有第二金属细栅(13),且所述第二表面(11b)设置有容胶凹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14)的深度为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高度的0.1倍-1倍,且小于2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14)的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11b)的截图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之间的间距,且不大于2.4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14)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之间的数目为至少2个,且至少2个所述容胶凹槽(14)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方向,相邻的所述容胶凹槽(14)之间有至少1根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金属细栅(12)的数量。

8.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绝缘胶体(20)和焊带(30),所述焊带(30)的第一部分与位于所述容胶凹槽(14)中的绝缘胶体(20)粘结且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焊接连接,所述焊带(30)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金属细栅(12)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体(20)的顶端高于或平齐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顶端,所述焊带(30)未位于所述容胶凹槽(14)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包括:电池基体(11),所述电池基体(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所述第一表面(11a)上设置有第一金属细栅(12),所述第二表面(11b)上设置有第二金属细栅(13),且所述第二表面(11b)设置有容胶凹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14)的深度为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高度的0.1倍-1倍,且小于2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14)的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11b)的截图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细栅(13)之间的间距,且不大于2.4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14)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细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兵陈斌蒋秀林
申请(专利权)人: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