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电子单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628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电子单元,包括: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具有主体外壳以及控制部,主体外壳具有主体底壁和主体侧壁;该电子单元还包括连接固定结构,该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底座,该底座具有底座底壁和悬臂,每个悬臂的自由端具有凸起;该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在两个主体侧壁中的每一主体侧壁的外壁面上形成的与凸起相对应的凹槽;在装配所述电子单元时,单元主体被外力压向底座,以使得凸起与凹槽卡合,从而将单元主体与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此时单元主体位于底座上方,且单元主体和底座之间留有能够收容线缆等物的收容空间,安装好的单元主体和底座进而起到了固定和收纳了线缆的功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电子单元,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以分布的形式设置于线缆上的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电子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各种监控与检测以进行控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是根据需求在例如工业生产线等需进行实时控制的对象的必要位置设置例如传感器、开关等控制终端,随后主控制设备对各个控制终端的反馈信号进行处理,进而根据处理的结果发出信号对对象进行实时控制。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需进行实时控制的对象空间较大,或者需要在不同位置布置多个控制终端的情况下,通常需要以分布的形式设置至少一个电子单元,每个电子单元可以连接至少一个控制终端,并且通过同一根主干线和多根T分支线将多个电子单元连接到主控制设备,以节省线缆资源,简化配置。但是,现有技术中电子单元的体积都相对比较大且需使用T分支线转接,从而需要较大的空间来设置该电子单元。 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例如需要将主干线和电子单元均布置在工业生产线的布线槽中的情况,由于电子单元的体积偏大和使用T分支线而布线槽的体积较小,无法在特定的安装空间中设置电子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单元,该电子单元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设 置于线缆上,从而能够有效地节省该电子单元与线缆的安装空间,并实现了电子单元与线 缆之间的连接与固定。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电子单元,包括单元 主体,该单元主体具有主体外壳以及设置在该主体外壳内部的控制部,主体外壳具有主体 底壁和垂直于该主体底壁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主体侧壁;电子单元还包括连接固定结构,该 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底座,该底座具有底座底壁和从该底座底壁向上延伸的与两个主体侧壁 分别相对应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悬臂,每个悬臂的自由端具有凸起;该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 在两个主体侧壁中的每一主体侧壁的外壁面上形成的与凸起相对应的凹槽;在装配所述电 子单元时,单元主体被外力压向底座,以使得凸起进入凹槽并与凹槽卡合,从而将单元主体 与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此时,单元主体位于底座上方,且单元主体的主体底壁的下表面和 底座底壁的上表面之间留有收容空间。 较优地,该电子单元还包括插接部件,该插接部件的一端具有可与线缆电气连接 的插接接头;并且单元主体还包括可与插接部件的插接接头接合以使得控制部与线缆电气 连接的接口 ;在将电子单元装配到线缆上时,将插接部件固定于线缆上,以使得该插接部件 的插接接头与线缆电气连接,随后,将线缆置于底座的两个悬臂之间,装配该电子单元,线 缆位于该所述收容空间中,然后,沿着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底座,并使得单元主体的接口与插接部件的插接接头相接合,从而使得单元主体的控制部与线缆电气连接。 具有以上构造的电子单元,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电子单元设置在线缆(主干线)上,从而有效地节省了设置电子单元所需的空间,整体结构紧凑。同时,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子单元能够提供收容电缆的收容空间,在该电子单元被固定在其他构件的同时,收容在该收容空间中的线缆也同时被固定,从而省去了用于固定线缆的结构。同时,该电子单元拆装方便,便于更换与维修。 较优地,在单元主体的主体底壁和主体侧壁的接界处形成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引 导缺口,该引导缺口在单元主体被外力压向底座时将凸起引导至凹槽。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很容易地使得凸起与凹槽进行卡合,并且大大地降低了悬 臂等部件损坏的可能性。 以下根据本技术所揭露的目的、功效,以及结构组态,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 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单元的立体视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单元的立体视图,该电子单元与线缆装配在一起; 图3显示了如图2所示的电子单元的分解视图; 图4是如图2所示的电子单元的单元主体的立体视图; 图5是如图2所示的电子单元的底座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描述的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电子单元可以应用于例如工业生产线、 监控系统等需要进行自动化控制的场所,且能够连接多个终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的较优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组态,以及使用状态。 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单元的立体视图。根据图1可以 看到,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子单元包括单元主体ll,该单元主体11具有盒形的主体外 壳lll以及设置在该主体外壳lll内部的控制部(未图示),该主体外壳lll具有主体底 壁1111和垂直于该主体底壁1111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主体侧壁1112。同时,该电子单元还 包括连接固定结构,该连接固定结构包括与单元主体11的主体底壁1111相应的底座12,该 底座12具有底座底壁121和从该底座底壁121向上延伸的、与两个主体侧壁1112分别相 对应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悬臂122,每个悬臂122的自由端具有凸起123。更具体地,在本实 施例中,凸起123的横剖面形状为从悬臂凸起的角形,该角形远离底座底壁121的表面与垂 直接近该底座底壁121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90° ,这样便于底座12和单元主体11进行 卡合,且该角形靠近底座底壁121的表面与垂直接近该底座底壁121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大 于或者等于90。,这样便于底座12和单元主体11进行拆卸。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该 凸起123的纵剖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平滑的曲面形,只要该凸起123的外轮廓远 离底座底壁121的表面与垂直接近该底座底壁121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90。,且靠近底 座底壁121的表面与垂直接近该底座底壁121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或者等于90。即可。同时,该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在两个主体侧壁1112中的每一主体侧壁1112的外壁面上形 成的与凸起123相对应的凹槽1113。 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外壳1111为一体形成的构件,但并不限于此,该主体外壳 llll可以是通过组合多个构件而得到的构件。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主体外壳llll为盒形, 但并不限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该主体外壳1111的外形, 例如,该主体外壳1111的外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多边形棱柱等等。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单元主体11还包括设置在该单元主体11的不设置凹 槽1113的一端的四组插接引脚,该四组插接引脚中的每一组均可独立地与例如传感器或 被控制的设备等终端或者主控制设备电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2还包括彼此相对的 两个底座侧壁124,该底座侧壁124垂直于底座底壁121并从该底座底壁121向上延伸,悬 臂122位于侧壁124的中间位置,且从底座12的一端看时,底座侧壁124与悬臂122彼此 重合。 在装配该电子单元时,通过人或者其他外力将单元主体11压向底座12,使得单元 主体11的主体底壁1111朝向底座12移动,以使得凸起123进入凹槽1113并与凹槽1113 卡合,通过这样,将单元主体11与底座12彼此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此时,单元主体11位于 底座12的上方,且单元主体11的主体底壁1111的下表面和底座底壁121的上表面之间留 有收容空间。 在需要对单元主体11进行维护或者更换时,只需要对单元主体11施加使得该单 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电子单元,包括:  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具有主体外壳以及设置在该主体外壳内部的控制部,所述主体外壳具有主体底壁和垂直于该主体底壁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主体侧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单元还包括连接固定结构,该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底座,该底座具有底座底壁和从该底座底壁向上延伸的与两个主体侧壁分别相对应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悬臂,每个悬臂的自由端具有凸起;  该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在所述两个主体侧壁中的每一主体侧壁的外壁面上形成的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凹槽;  在装配所述电子单元时,所述单元主体被外力压向所述底座,以使得所述凸起进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卡合,从而将所述单元主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此时,所述单元主体位于所述底座上方,且所述单元主体的主体底壁的下表面和所述底座底壁的上表面之间留有收容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电子单元,包括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具有主体外壳以及设置在该主体外壳内部的控制部,所述主体外壳具有主体底壁和垂直于该主体底壁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主体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单元还包括连接固定结构,该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底座,该底座具有底座底壁和从该底座底壁向上延伸的与两个主体侧壁分别相对应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悬臂,每个悬臂的自由端具有凸起;该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在所述两个主体侧壁中的每一主体侧壁的外壁面上形成的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凹槽;在装配所述电子单元时,所述单元主体被外力压向所述底座,以使得所述凸起进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卡合,从而将所述单元主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此时,所述单元主体位于所述底座上方,且所述单元主体的主体底壁的下表面和所述底座底壁的上表面之间留有收容空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单元还包括插接部件,该插接部件的一端具有可与线缆电气连接的插接接头;并且所述单元主体还包括可与所述插接部件的插接接头接合以使得所述控制部与线缆电气连接的接口;在将所述电子单元装配到线缆上时,将插接部件固定于线缆上,以使得该插接部件的插接接头与线缆电气连接,随后,将线缆置于底座的两个悬臂之间,装配所述电子单元,线缆位于该所述收容空间中,然后,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底座,并使得所述单元主体的接口与所述插接部件的插接接头相接合,从而使得所述单元主体的控制部与所述线缆电气连接。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朱鹏蔡加平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