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装置、集成控制器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268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装置、集成控制器和车辆,其中,车载充电装置包括:驱动板,驱动板包括板体和驱动芯片,驱动芯片设于板体的第一侧;功率模块,功率模块设于板体的第二侧,功率模块包括壳体和封装于壳体内的多个半导体器件;高压器件,高压器件设于板体的第二侧;其中,多个半导体器件与驱动芯片的第一端连接。本技术的车载充电装置,可以使得连接在高压电路中的功率模块和高压器件与连接在低压电路中的驱动芯片分隔开,起到隔离高、低压电路的作用,减少高压电路对低压电路的干扰,提高车载充电装置的EMC性能,进而提高车载充电装置的可靠性。将多个半导体器件封装在壳体内形成功率模块,有利于减小车载充电装置的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充放电,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包括该车载充电装置的集成控制器,以及包括上述车载充电装置或集成控制器的车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通常采用车载充电装置实现对电池包的充电以及对车载其他低压用电器和低压蓄电池供电,车载充电装置包括用于充电的高压电路和控制高压充电电路的低压驱动电路。然而,现有的车载充电装置中,高压充电电路与低压驱动电路中的电气元件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干扰,emc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装置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载充电装置中高压驱动电路和低压驱动电路容易相互干扰的问题。

2、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控制器,包括上述车载充电装置。

3、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载充电装置。

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载充电装置或集成控制器。

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包括: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包括板体和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设于所述板体的第一侧;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设于所述板体的第二侧,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壳体和封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半导体器件;高压器件,所述高压器件设于所述板体的第二侧;其中,多个所述半导体器件与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端连接。

6、可选地,所述高压器件包括变压器和电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压器件设于所述功率模块的同一侧。

7、可选地,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多个功率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所述多个功率端子靠近所述高压器件设置,所述多个信号端子远离所述高压器件设置。

8、可选地,车载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板和所述驱动板为一体板,或者,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板体的第一侧。

9、可选地,所述壳体远离所述驱动板的一端设有散热件。

10、可选地,所述散热件为针翅结构、水冷板中的一者或者其组合。

11、可选地,所述功率模块中的多个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构成obc-dc电路或obc电路。

12、可选地,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功率单元,每个功率单元包括导电层和至少两个所述半导体器件,两个所述半导体器件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13、可选地,每个所述半导体器件朝向所述导电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的漏极,每个所述半导体器件远离所述导电层的一侧设有源极和栅极。

14、可选地,每个所述功率单元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于对应的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板体之间。

15、可选地,所述obc电路包括pfc电路和llc电路,所述llc电路包括llc原边电路和llc副边电路,所述多个功率单元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功率单元和第二功率单元,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pfc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和形成所述llc原边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二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llc副边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或者,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pfc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二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llc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

16、可选地,所述功率模块中的多个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构成obc-dc电路,所述多个功率单元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功率单元、第二功率单元和第三功率单元。

17、可选地,所述obc-dc电路包括obc电路和dcdc电路,所述obc电路包括pfc电路和llc电路,所述llc电路包括llc原边电路和llc副边电路,所述dcdc电路包括dc原边电路和dc副边电路;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pfc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和形成所述llc原边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二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llc副边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和形成所述dc原边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三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dc副边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

18、可选地,所述obc-dc电路包括pfc电路、llc电路和dc副边电路,所述llc电路包括llc原边电路和llc副边电路,所述llc电路构成第一电压转换电路,所述llc原边电路和所述llc副边电路中的一者和所述dc副边电路构成第二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pfc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二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llc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三功率单元包括形成所述dc副边电路的所述半导体器件。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功率单元设有至少一对电容连接引脚;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和所述第二功率单元分别至少包括两个桥臂,每个所述桥臂分别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每对所述电容连接引脚分别连接所述上桥臂和所述下桥臂。

20、可选地,每对所述电容连接引脚之间连接有吸收电容,所述吸收电容设于所述板体的第一侧。

21、可选地,所述高压器件包括第一高压模块、第二高压模块和第三高压模块,所述第一高压模块包括设于所述pfc电路的电感l1,所述第二高压模块包括设于所述llc电路的电感l2、电感l3、电容c1、电容c2和变压器t1,所述第三高压模块包括设于所述dcdc电路的电感l4、电容c3和变压器t2。

22、可选地,所述pfc电路的第一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pfc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llc原边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llc原边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连接,所述llc副边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连接,所述llc副边电路的第二端与高压电池连接,所述dc原边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池连接,所述dc原边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t2的原边连接,所述dc副边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2的副边连接,所述dc副边电路的第二端与低压电池连接。

23、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控制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

24、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或集成控制器。

25、根据本技术的车载充电装置,将驱动芯片设置在板体的一侧,并将功率模块和高压器件设置在板体的另一侧,可以使得连接在高压电路中的功率模块和高压器件与连接在低压电路中的驱动芯片分隔开,起到隔离高、低压电路的作用,减少高压电路对低压电路的干扰,提高车载充电装置的emc性能,进而提高车载充电装置的可靠性。另外,将多个半导体器件集成封装在壳体内形成功率模块,可以使得功率模块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车载充电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便于充电电路的设计和应用,实现高度集成和集中散热,降低散热结构的复杂度。

2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器件包括变压器和电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压器件设于所述功率模块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多个功率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所述多个功率端子靠近所述高压器件设置,所述多个信号端子远离所述高压器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驱动板的一端设有散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为针翅结构、水冷板中的一者或者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中的多个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构成OBC-DC电路或OBC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功率单元,每个功率单元包括导电层和至少两个所述半导体器件,两个所述半导体器件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半导体器件朝向所述导电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的漏极,每个所述半导体器件远离所述导电层的一侧设有源极和栅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功率单元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于对应的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板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BC电路包括PFC电路和LLC电路,所述LLC电路包括LLC原边电路和LLC副边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中的多个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构成OBC-DC电路,所述多个功率单元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功率单元、第二功率单元和第三功率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BC-DC电路包括OBC电路和DCDC电路,所述OBC电路包括PFC电路和LLC电路,所述LLC电路包括LLC原边电路和LLC副边电路,所述DCDC电路包括DC原边电路和DC副边电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BC-DC电路包括PFC电路、LLC电路和DC副边电路,所述LLC电路包括LLC原边电路和LLC副边电路,所述LLC电路构成第一电压转换电路,所述LLC原边电路和所述LLC副边电路中的一者和所述DC副边电路构成第二电压转换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功率单元设有至少一对电容连接引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电容连接引脚之间连接有吸收电容,所述吸收电容设于所述板体的第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器件包括第一高压模块、第二高压模块和第三高压模块,所述第一高压模块包括设于所述PFC电路的电感L1,所述第二高压模块包括设于所述LLC电路的电感L2、电感L3、电容C1、电容C2和变压器T1,所述第三高压模块包括设于所述DCDC电路的电感L4、电容C3和变压器T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FC电路的第一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PFC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LLC原边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LLC原边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连接,所述LLC副边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连接,所述LLC副边电路的第二端与高压电池连接,

19.一种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集成控制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器件包括变压器和电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压器件设于所述功率模块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多个功率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所述多个功率端子靠近所述高压器件设置,所述多个信号端子远离所述高压器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驱动板的一端设有散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为针翅结构、水冷板中的一者或者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中的多个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构成obc-dc电路或obc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功率单元,每个功率单元包括导电层和至少两个所述半导体器件,两个所述半导体器件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半导体器件朝向所述导电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的漏极,每个所述半导体器件远离所述导电层的一侧设有源极和栅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功率单元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于对应的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板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bc电路包括pfc电路和llc电路,所述llc电路包括llc原边电路和llc副边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中的多个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构成obc-dc电路,所述多个功率单元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功率单元、第二功率单元和第三功率单元。

1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东来张有新徐鲁辉林晓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