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及其生产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582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及其生产方法,抗变形铆螺母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 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 0.3%~0.4%、V 0.3%~0.45%、Nb 0.01%~0.025%、P≤0.01%、S≤0.025%、Ti 0.05%~0.06%、Mg 0.03%~0.05%、Na 0.05%~0.12%、Ca 0%~0.1%、Hf<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铆螺母的抗变形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紧固件,具体的,涉及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1、铆螺母被广泛用于金属制品的紧固领域,尤其在汽车、仪器等产品的装配上应用广泛,其为解决金属薄板、薄管焊接螺母易熔,基材易焊接变形,攻内螺纹易滑牙等缺点而开发,具有不需要攻内螺纹和焊接螺母、铆接牢固效率高、使用方便的优势,但现有铆螺母存在强度不够,易变形的问题,严重影响铆螺母连接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及其生产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铆螺母的抗变形性能较差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变形铆螺母,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 0.3%~0.4%、v 0.3%~0.45%、nb 0.01%~0.025%、p≤0.01%、s≤0.025%、ti 0.05%~0.06%、mg 0.03%~0.05%、na0.05%~0.12%、ca 0%~0.1%、hf<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 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 0.3%~0.4%、v 0.3%~0.45%、nb0.01%~0.025%、p≤0.01%、s≤0.025%、ti 0.05%~0.06%、mg 0.03%~0.05%、na 0.05%~0.12%、ca 0%~0.1%、hf 0.04%~0.0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 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 0.3%~0.4%、v 0.3%~0.45%、nb0.01%~0.025%、p≤0.01%、s≤0.025%、ti 0.05%~0.06%、mg 0.03%~0.05%、na 0.05%~0.12%、ca 0.05%~0.08%、hf 0.04%~0.0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所述的抗变形铆螺母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按照抗变形铆螺母的组分称取原料进行熔炼,除渣,铸造,得到抗变形铆螺母坯材;

8、s2、对所述抗变形铆螺母坯材依次进行拉丝、冷镦、淬火、回火、攻丝,得到抗变形铆螺母。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淬火时采用梯度升温;所述梯度升温依次包括第一阶段升温、第二阶段升温和第三阶段升温;所述第一阶段升温的温度为400~480℃,保温25~35min;所述第二阶段升温的温度为600~650℃,保温60~70min,第三阶段升温的温度为830~900℃,保温15~20min。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淬火时在50~60°c的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阶段升温的温度为450℃,保温30min;所述第二阶段升温的温度为620℃,保温70min,第三阶段升温的温度为880℃,保温20min;所述淬火时在55°c的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淬火介质为矿物油。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回火的温度为450~520℃,保温2.5~3h。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淬火时的保护气氛为氩气、氦气中的一种。

1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6、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铆螺母中引入组分na、ca和hf,可细化铆螺母内部晶粒,显著提高了铆螺母的抗变形性。

17、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生产铆螺母的淬火工艺中采用梯度升温,避免内部组织脆化,进一步提高了铆螺母的抗变形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 0.3%~0.4%、V 0.3%~0.45%、Nb 0.01%~0.025%、P≤0.01%、S≤0.025%、Ti 0.05%~0.06%、Mg 0.03%~0.05%、Na0.05%~0.12%、Ca 0%~0.1%、Hf<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 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0.3%~0.4%、V 0.3%~0.45%、Nb 0.01%~0.025%、P≤0.01%、S≤0.025%、Ti 0.05%~0.06%、Mg0.03%~0.05%、Na 0.05%~0.12%、Ca 0%~0.1%、Hf 0.04%~0.0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 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0.3%~0.4%、V 0.3%~0.45%、Nb 0.01%~0.025%、P≤0.01%、S≤0.025%、Ti 0.05%~0.06%、Mg0.03%~0.05%、Na 0.05%~0.12%、Ca 0.05%~0.08%、Hf 0.04%~0.0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时采用梯度升温;所述梯度升温依次包括第一阶段升温、第二阶段升温和第三阶段升温;所述第一阶段升温的温度为400~480℃,保温25~35min;所述第二阶段升温的温度为600~650℃,保温60~70min,第三阶段升温的温度为830~900℃,保温15~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时在50~60°C的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升温的温度为450℃,保温30min;所述第二阶段升温的温度为620℃,保温70min,第三阶段升温的温度为880℃,保温20min;所述淬火时在55°C的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介质为矿物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的温度为450~520℃,保温2.5~3h。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时的保护气氛为氩气、氦气中的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 0.3%~0.4%、v 0.3%~0.45%、nb 0.01%~0.025%、p≤0.01%、s≤0.025%、ti 0.05%~0.06%、mg 0.03%~0.05%、na0.05%~0.12%、ca 0%~0.1%、hf<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 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0.3%~0.4%、v 0.3%~0.45%、nb 0.01%~0.025%、p≤0.01%、s≤0.025%、ti 0.05%~0.06%、mg0.03%~0.05%、na 0.05%~0.12%、ca 0%~0.1%、hf 0.04%~0.0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变形铆螺母,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4%~0.55%、si 0.12%~0.25%、mn 0.65%~0.75%、w 0.5%~0.65%、cr 0.95%~1.2%、mo0.3%~0.4%、v 0.3%~0.45%、nb 0.01%~0.025%、p≤0.01%、s≤0.025%、ti 0.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广涛李红玉祝平斗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荣特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