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02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双固化涂料包括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10-15;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0-15;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5-20;丙烯酸多元醇20-30;光引发剂5-7;紫外光吸收剂0.2-0.5;位阻胺光稳定剂2-3.5;流平助剂0.2-1;甲乙酮20-30。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各种金属及复合材料上的附着力较强,并且具有很低的VOC排放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它适合于铁类金属(铁, 钢及其合金)、非铁类金属(铝,锌,镁及其合金)、复合材料(碳纤,玻纤)上 使用的涂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由涂装过程中放出的挥发性溶剂引起的大气污染, 一般要求尽量不 要使用有机溶剂,但是,不使用对涂料的流动性和流平性有巨大贡献的有机溶剂, 经常难以获得高质量,高光泽的涂层,除了需要表面无缺陷的外观,这些涂层还 需要好的耐化性及易于涂覆。将常规的热固化的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用于双固化涂 料是不可行的,因为溶剂必须在固化期间从涂料中除去。为了缓解此问题,己开 发出可光固化的涂料,它减少了或消除对溶剂的需求。但是光固化的涂层柔韧性 会比较低,而且附着力难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底材。基于此,开发出了双固化涂料。该涂料解决了在各种金属及复合材料上的附着力问题及很低的voc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该涂料在各种金属及复合材料上的附着力较强,并且具有很低的voc排放。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如下组分(1)、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10-15;(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0-15;(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5-20;(4)、丙烯酸多元醇20-30;(5)、光引发剂5-7;(6)、紫外光吸收剂0.2-0.5;(7)、位阻胺光稳定剂2-3.5;(8)、流平助剂0.2-1;(9)、甲乙酮20-30。一种制备上述的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 基二异氰酸酯、丙烯酸多元醇、光引发剂、紫外光吸收剂、位阻胺光稳定剂、流平助剂和甲乙酮按上述的比例混合,在分散机内以转速1000-1200RPM,搅拌 5-15分钟。本专利技术具有在各种金属及复合材料上的附着力较强,并且具有很低的VOC 排放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单位:KG)(1) 、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2)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5;(3)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4) 、丙烯酸多元醇 21;(5)、光引发剂7;(6)、紫外光吸收剂0.2;(7)、位阻胺光稳定剂2;(8)、流平助剂0.2;(9)、甲乙酮29.6。实例2(单位:KG)(1)、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11;(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4;(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4)、丙烯酸多元醇20;(5)、光引发剂6;(6)、紫外光吸收剂0.3;(7)、位阻胺光稳定剂2. 5;(8)、流平助剂0.4;(9)、甲乙酮29.8。实例3(单位:KG)(1)、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12;(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3;(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7;(4)、丙烯酸多元醇22;(5)、光引发剂5;(6)、紫外光吸收剂0.4;(7) 、位阻胺光稳定剂 3;(8) 、流平助剂 0.6;(9) 、甲乙酮 27。 实例4(单位:KG)(1) 、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3;(2)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2;(3)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8;(4) 、丙烯酸多元醇 23;(5) 、光引发剂 5;(6) 、紫外光吸收剂 0.5;(7) 、位阻胺光稳定剂 3.5;(8) 、流平助剂 0.8;(9) 、甲乙酮 24.2。 实例5(单位:KG)(1) 、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4;(2)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1;(3)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9;(4) 、丙烯酸多元醇 24;(5) 、光引发剂 7;(6) 、紫外光吸收剂 0.5;(7) 、位阻胺光稳定剂 3.5;(8) 、流平助剂 1;(9)、甲乙酮20。实例6(单位:KG)(1)、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15;(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0;(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0;(4)、丙烯酸多元醇25;(5)、光引发剂5;(6)、紫外光吸收剂0.5;(7)、位阻胺光稳定剂3.5;(8)、流平助剂1;(9)、甲乙酮20。实例7(单位:KG)(1)、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10;(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3;(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5;(4)、丙烯酸多元醇26;(5)、光引发剂5;(6)、紫外光吸收剂0.5;(7)、位阻胺光稳定剂3.5;(8)、流平助剂1;(9)、甲乙酮26。实例8(单位:KG)(1) 、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2)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1;(3)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4) 、丙烯酸多元醇 27;(5) 、光引发剂 5;(6) 、紫外光吸收剂. 0.5;(7) 、位阻胺光稳定剂 3.5;(8) 、流平助剂 h(9) 、甲乙酮 27。 实例9(单位:KG)(1) 、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1;(2)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3)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4) 、丙烯酸多元醇 28;(5) 、光引发剂 5;(6) 、紫外光吸收剂 0.5;(7) 、位阻胺光稳定剂 2;(8) 、流平助剂 0.5;(9) 、甲乙酮 28。 实例IO(单位:KG)(1) 、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2)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3)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4) 、丙烯酸多元醇 29;(5) 、光引发剂 5;(6) 、紫外光吸收剂 0.5;(7) 、位阻胺光稳定剂 2;(8) 、流平助剂 0.5;(9) 、甲乙酮 28。 实例11(单位:KG)(1) 、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2)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3)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4) 、丙烯酸多元醇 30;(5) 、光引发剂 5;(6) 、紫外光吸收剂 0.5;(7) 、位阻胺光稳定剂 2;(8) 、流平助剂 0.5;(9) 、甲乙酮 27。 实例12(单位:KG)(1) 、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2)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3)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4) 、丙烯酸多元醇 27;(5) 、光引发剂(6) 、紫外光吸收剂(7) 、位阻胺光稳定剂(8) 、流平助剂(9) 、甲乙酮 上述各实例均可用下述方法制备,制备方如下-将三一 (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 基二异氰酸酯、丙烯酸多元醇、光引发剂、紫外光吸收剂、位阻胺光稳定剂、 流平助剂和甲乙酮按上述的比例混合,在分散机内以转速1000-1200RPM,搅拌 5-15分钟。以上所述之各种实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 实施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特征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 括于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0.5;2;0.5;30。10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如下组分(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如下组分: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15;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15;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20; (4)、丙烯酸多元醇 20-30; (5)、光引发剂 5-7; (6)、紫外光吸收剂 0.2-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2-3.5; (8)、流平助剂 0.2-1; (9)、甲乙酮 20-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杰良刘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嘉卓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