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00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取端羟基聚硅氧烷,铂催化剂,气相白炭黑,氢氧化铝;将端羟基聚硅氧烷,铂催化剂,气相白炭黑,氢氧化铝混合,得组分A;取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玻璃粉,改性稻壳纤维,笼型倍半硅氧烷;取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玻璃粉,改性稻壳纤维,笼型倍半硅氧烷,混合,得组分B;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得混合胶料;将混合胶料压延成片状,发泡硫化,得硅酮泡沫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硅酮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火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有机硅材料的主链中含有“硅-氧-硅”结构,侧链含有少量有机基团,因而它兼具有机及无机材料的双重优点,耐高低温、耐辐照和耐候、憎水、难燃、生理惰性、耐油、耐溶剂等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纺织轻工、电子、建筑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以.为了满足实际需.求,以有机硅聚合物为基体,采用适当的工艺和发泡体系可以制备有机硅泡沫材料.有机硅泡沫材料又称为聚硅氧烷泡沫材料,结构式为(rsio1.5)x(r2sio)y(其中r为烷烃或芳烃),作为一种新型的聚合物泡沫体系,既保持了有机硅聚合物的优异特性,如耐高低温、绝缘和耐候性能,又兼具泡沫材料的低密度、优良吸音性.抗震性等特点,通过添加补强填料和其他功能填料(如阻燃填料)还能够赋予其他功能特性如阻燃防火、疏水及耐烧蚀性能等,有望取代或部分代替碳基高分子发泡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亟需研制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4、(1)取端羟基聚硅氧烷,铂催化剂,气相白炭黑,氢氧化铝;

5、(2)将端羟基聚硅氧烷,铂催化剂,气相白炭黑,氢氧化铝混合,得组分a;

6、(3)取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玻璃粉,改性稻壳纤维,笼型倍半硅氧烷;

7、(4)将取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玻璃粉,改性稻壳纤维,笼型倍半硅氧烷,混合,得组分b;

8、(5)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得混合胶料;

9、(6)将混合胶料压延成片状,发泡硫化,得硅酮泡沫材料。

10、作为优选,硅酮泡沫材料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1、(1)按重量份数计,取端羟基聚硅氧烷70-80份,铂催化剂0.1-0.3份,气相白炭黑8-15份,氢氧化铝5-8份;

12、(2)将端羟基聚硅氧烷,铂催化剂,气相白炭黑,氢氧化铝置于非介入式均质机1,于转速为1800-2000r/min条件下,混合10-20min,得组分a;

13、(3)按重量份数计,取乙烯基硅油50-60份,含氢硅油10-20份,玻璃粉10-20份,改性稻壳纤维8-10份,笼型倍半硅氧烷10-20份;

14、(4)将取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玻璃粉,改性稻壳纤维,笼型倍半硅氧烷置于非介入式均质机2,于转速为1800-2000r/min条件下,混合10-20min,得组分b;

15、(5)将组分a和组分b置于非介入式均质机3,于转速为1500-1800r/min条件下,混合8-15min,得混合胶料;

16、(6)将混合胶料置于隧道炉中,经过双辊压延成片状,于温度为100-130℃条件下,发泡硫化8-10min,得硅酮泡沫材料。

17、作为优选,步骤(1)铂催化剂所述的铂基催化剂为卤化亚铂,铂化合物及铂配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18、作为优选,步骤(3)改性稻壳纤维的制备过程为:按重量份数计,取10-20份稻壳纤维,20-30份3-吡啶基三乙氧基硅烷、3-5份无水乙醇和20-30份去离子水,将稻壳纤维,3-吡啶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0-20℃,800-1000r/min搅拌反应40-50min,在60-70℃干燥4-6h,即得改性稻壳纤维。

19、作为优选,步骤(3)含氢硅油的含氢量为1.2-2.8%。

20、作为优选,步骤(3)玻璃粉目数为800-1000目。

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1)通过加入笼型倍半硅氧烷,聚硅氧烷网络的交联密度增加,网络的分布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带有双键的笼型倍半硅氧烷加入体系中,一部分双键会与si-h发生加成反应,导致交联密度增大,这有利于笼型倍半硅氧烷在聚硅氧烷基体中的分散,另一方面,笼型倍半硅氧烷作为一个三维结构的纳米粒子,它分布在聚硅氧烷网络中间可以限制硅氧烷链段的运动,使得链段更容易缠结,起到物理交联点的作用,这也会使得交联密度增大,从而使得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加入并不会改变聚硅氧烷网络的分布状况,聚硅氧烷网络通过线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之间的加成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相邻的交联点之间的距离较大,只有少量的笼型倍半硅氧烷参与成键反应,大多数则均匀的分布在聚硅氧烷基体中,因此,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加入虽然在--定程度上可以限制链段的运动,但是,对于交联点的分布影响很小。

23、(2)通过加入改性稻壳纤维,首先,将稻壳纤维和3-吡啶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制得改性稻壳纤维,在稻壳纤维表面接枝有吡啶基团,提高了稻壳纤维的分散性,使得稻壳纤维能够良好的分散在体系中,从而增加体系的力学性能;其次,在燃烧过程中,当烧蚀温度达到500℃左右时,泡沫内部的玻璃粉开始熔融,冷却后形成细小的“凸起”,当烧蚀温度达到600℃左右后,泡沫内部的玻璃粉大量熔融,形成流动性更好的液相,并且流入之前因气体逸出形成的孔洞中,从而使孔洞逐渐变小;当烧蚀温度达到700℃左右之后,体系中的稻壳纤维碳化,生成气体,气体逸出形成新的孔洞,泡沫表面形成裂缝;烧蚀温度进一步升高至800℃左右时,熔融的液相流动性变的更佳,更好的填补体系形成的裂纹中,烧蚀温度达到1200℃左右后,体系的中的碳化稻壳纤维与体系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产碳化硅,从而形成兼坚固的耐火结构,从而使得体系的耐火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酮泡沫材料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铂催化剂所述的铂基催化剂为卤化亚铂,铂化合物及铂配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改性稻壳纤维的制备过程为:按重量份数计,取10-20份稻壳纤维,20-30份3-吡啶基三乙氧基硅烷、3-5份无水乙醇和20-30份去离子水,将稻壳纤维,3-吡啶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0-20℃,800-1000r/min搅拌反应40-50min,在60-70℃干燥4-6h,即得改性稻壳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含氢硅油的含氢量为1.2-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玻璃粉目数为800-1000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酮泡沫材料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铂催化剂所述的铂基催化剂为卤化亚铂,铂化合物及铂配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酮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改性稻壳纤维的制备过程为:按重量份数计,取10-20份稻壳纤维,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磊段佳巍郑筱雯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华核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