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879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框、第二连接框、转向齿轮组、第一万向节、铰接叉、牵引杆、传动轴、第二万向节、变速器和第三万向节,所述第一连接框的一侧与拖拉机机头的变速箱壳体连接,转向齿轮组位于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的框架部分所构成的空腔内且可转动固定在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的框架上,所述第一万向节位于第二连接框的框架部分与铰接叉所构成的空腔内,传动轴贯穿于中空的牵引杆中并与第一万向节的另一端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与变速器连接,变速器通过第三万向节与挂车传动轴连接。本技术能向挂车输送动力,使挂车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同时能使挂车转弯、倒车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拖拉机机头与挂车是通过插销连接的,连接后可作为拖拉机运输机组使用,也可将拖拉机机头与挂车分离,单独使用拖拉机机头。现有挂车由于本身没有动力输入,当与拖拉机机头连接作为拖拉机运输机组使用时,遇到泥泞、坑洼不平的路面或上陡坡时,驱动轮容易打滑,特别是下雨天,行驶更困难。同时转弯、倒车也不方便,转弯需转大弯;倒车是反方向,不易掌控,安全性差。由于现有挂车以及挂车与拖拉机机头的连接结构存在上述问题,因此限制了拖拉机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向挂车输送动力,使挂车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同时能使挂车转弯、倒车更安全。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框、第二连接框、转向齿轮组、第一万向节、铰接叉、牵引杆、传动轴、第二万向节、变速器和第三万向节,所述第一连接框的一侧与拖拉机机头的变速箱壳体连接,第一连接框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框的一侧通过第一销轴铰接,转向齿轮组位于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的框架部分所构成的空腔内且可转动固定在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的框架上,转向齿轮组的输入轴与拖拉机机头的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框的另一侧通过第二销轴与铰接叉的一侧铰接,第一万向节位于第二连接框的框架部分与铰接叉所构成的空腔内,转向齿轮组的输出轴与第一万向节的一端连接,牵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铰接叉的另一侧上,传动轴贯穿于中空的牵引杆中并与第一万向节的另一端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与变速器连接,变速器通过第三万向节与挂车传动轴连接,变速器的顶部固定在挂车的底部上。

4、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齿轮组包括上、下、左、右四个伞齿轮,每一个伞齿轮同时与相邻的两个伞齿轮啮合。

5、进一步地,左伞齿轮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第一连接框的框架上,且左伞齿轮的轴与拖拉机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右伞齿轮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第二连接框的框架上,且右伞齿轮的轴与第一万向节连接,上、下伞齿轮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的框架上,上、下伞齿轮的轴与连接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的第一销轴同轴。

6、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齿轮组的每一个伞齿轮均为螺旋伞齿轮。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框通过连接板及螺栓与拖拉机的变速箱壳体连接。

8、本技术在不改变拖拉机机头原有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采用转向伞齿轮组、万向节、传动轴,变速器等,可将拖拉机机头的动力传输至挂车,从而使挂车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同时由于采用上、下、左、右两两相邻啮合的转向伞齿轮组,能使挂车在转弯、倒车更安全。当需要单独使用拖拉机机头时,可轻松将连接结构拆下,使拖拉机机头与挂车分离,提高拖拉机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框(1)、转向齿轮组(2)、第二连接框(3)、第一万向节(5)、铰接叉(7)、传动轴(8)、牵引杆(9)、第二万向节(10)、变速器(11)和第三万向节(12),所述第一连接框(1)的一侧与拖拉机机头的变速箱壳体连接,第一连接框(1)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框(3)的一侧通过第一销轴(4)铰接,转向齿轮组(2)位于第一连接框(1)与第二连接框(3)的框架部分所构成的空腔内且可转动固定在第一连接框(1)与第二连接框(3)的框架上,转向齿轮组(2)的输入轴与拖拉机机头的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框(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销轴(6)与铰接叉(7)的一侧铰接,第一万向节(5)位于第二连接框(3)的框架部分与铰接叉(7)所构成的空腔内,转向齿轮组(2)的输出轴与第一万向节(5)的一端连接,牵引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铰接叉(7)的另一侧上,传动轴(8)贯穿于中空的牵引杆(9)中并与第一万向节(5)的另一端连接,传动轴(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10)与变速器(11)连接,变速器(11)通过第三万向节(12)与挂车传动轴(13)连接,变速器(11)的顶部固定在挂车(15)的底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齿轮组(2)包括上、下、左、右四个伞齿轮,每一个伞齿轮同时与相邻的两个伞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左伞齿轮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第一连接框(1)的框架上,且左伞齿轮的轴与拖拉机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右伞齿轮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第二连接框(3)的框架上,且右伞齿轮的轴与第一万向节(5)连接,上、下伞齿轮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第一连接框(1)和第二连接框(3)的框架上,上、下伞齿轮的轴与连接第一连接框(1)与第二连接框(3)的第一销轴(4)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齿轮组(2)的每一个伞齿轮均为螺旋伞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1)通过连接板(101)及螺栓与拖拉机的变速箱壳体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拉机机头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框(1)、转向齿轮组(2)、第二连接框(3)、第一万向节(5)、铰接叉(7)、传动轴(8)、牵引杆(9)、第二万向节(10)、变速器(11)和第三万向节(12),所述第一连接框(1)的一侧与拖拉机机头的变速箱壳体连接,第一连接框(1)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框(3)的一侧通过第一销轴(4)铰接,转向齿轮组(2)位于第一连接框(1)与第二连接框(3)的框架部分所构成的空腔内且可转动固定在第一连接框(1)与第二连接框(3)的框架上,转向齿轮组(2)的输入轴与拖拉机机头的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框(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销轴(6)与铰接叉(7)的一侧铰接,第一万向节(5)位于第二连接框(3)的框架部分与铰接叉(7)所构成的空腔内,转向齿轮组(2)的输出轴与第一万向节(5)的一端连接,牵引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铰接叉(7)的另一侧上,传动轴(8)贯穿于中空的牵引杆(9)中并与第一万向节(5)的另一端连接,传动轴(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10)与变速器(11)连接,变速器(11)通过第三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武余启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吉友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