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的开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474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织机的开口装置,具有多个综框、多个传递部件、第1踏综杆、第2踏综杆。多个传递部件中的奇数组的传递部件与多个综框中的奇数组的综框一对一地连结。多个传递部件中的偶数组的传递部件与多个综框中的偶数组的综框一对一地连结。借助上述第1踏综杆的往复转动而令上述奇数组的综框往复运动,借助上述第2踏综杆的往复转动而令上述偶数组的综框往复运动。从上述第1踏综杆的转动中心轴线到上述奇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第1踏综杆的连结位置的距离、以及从上述第2踏综杆的转动中心轴线到上述偶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第2踏综杆的连结位置的距离设定为,使得在上述奇数组的综框以及上述偶数组的综框之间使经纱开口偏移量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机的开口装置,借助第1踏综杆的往复转动而令奇数组的综框进行往复运动,且借助第2踏综杆的往复转动而令偶数组的综 框进行往复运动。
技术介绍
从用于抑制经纱的张力变动的张紧辊到织布的织口(織口 )的经纱的 路径长度,在经纱的开口量为最大时、即经纱为最大开口状态时最大.用 L2表示最大开口状态下的从张紧辊到综框的经纱路径长度,用Ll表示最 大开口状态下的从综框到织口的经纱路径长度,用LO表示经纱为闭口状 态、即全部经纱在张紧辊与织口之间为直线状的状态时的从张紧辊到织口 的经纱的路径长度.若用AL表示从闭口状态向最大开口状态移行时的经 纱的路径长度的变化量(经纱开口偏移量),则经纱开口偏移量AL被表示 为( L1十L2 ) -LO。为了防止经纱的松弛而期望这样地表示的经纱开口偏移量AL对于全 部经纱而言是相同的。在实开昭56-3285号公报所公开的开口装置中,奇数列的一对的综框 经由辅助杆与T字型的共用的第1连接杆连结,偶数列的一对的综框经由 辅助杆与T字型的共用的第2连接軒连结。第l连接杆与第l踏综杆连结, 第2连接杆与第2踏综杆连结。奇数列的综框彼此的水平差、偶数列的综框彼此的水平差、以及第1 及第2连接杆与第1及第2踏综杆的相互关系设定为,使得各综框的综片中的综眼(穿纱孔)的上限点以及下限点位于以织口和张紧辊为焦点的虚 拟椭圆轨迹上。在这样的设定中,在理论上关于全部经纱的经纱开口偏移 量AL是相同的,在连接杆位于最上端位置时,该T字型的连接杆的向横向延伸的连结部位需要沿着虚拟椭圆轨迹的上半部的轨迹倾斜,在连接杆位于最下端位 置时,该T字型的连接杆的连结部位需要沿着虚拟椭圆轨迹的下半部的轨 迹倾斜,即,连接杆位于最上端位置时的连结部位的倾斜度与连接杆位于最下端位置时的连结部位的倾斜度需要是关于上述虚拟椭圃的长轴轴对称的关系。为了形成这样的连结部位的倾斜度,需要适当地设定从对应的踏综杆的转动中心轴线到连接杆与踏综杆的连结位置的距离、从该连结位置到连接杆与辅助杆的连结位置的距离、连接杆和一对的辅助杆的连结位置间的距离等。但是,T字型的连接杆的采用使得将踏综杆的往复转动传递至综框的机构变得复杂,而且,上述那样的多个距离的适当的设定非常难.因此,能够将使综眼(穿纱孔)的上限点以及下限点位于虚拟椭圆轨迹上的上述距离的适当的设定特定也m^。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机的开口装置,既能够避免织机的机构的复杂化,又能够容易地令经纱开口偏移量相同。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提供了 一种织机的开口装置,其具有奇数组的综框、偶数组的综框、奇数组的传递部件、偶数組的传递部件、第l踏综杆、笫2踏综杆。奇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奇数组的综框一对一地连结,第l踏综杆经由上述奇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奇数组的综框连结。偶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偶数组的综框一对一地连结,笫2踏综杆经由上述偶数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偶数组的综框连结.借助上述第l踏综杆的往复转动而令上述奇数组的综框往复运动,且借助上述第2踏综杆的往复转动而令上述偶数组的综框往复运动.从上述第1踏综杆的转动中心轴线到上述奇数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第1踏综杆的连结位置的距离、以及从上述第2踏综杆的转动中心轴线到上述偶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第2踏综杆的连结位置的距离设定为,使得在上述奇数组的综框以及上述偶数组的综框之间令经纱开口偏移量相同.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织机的开口装置,是图3A的1-1线剖视图。图2是图3A的2-2线剖视图。图3A是图1的开口装置中的第1以及第2综框的主视图,6图3B是图1的开口装置中的第3以及笫4综框的主视图.图3C是图3A以及图3B的综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A是图1的开口装置中的第1以及第2踏综杆的侧视图。图4B是图4A的4B-4B线剖视图.图5A是示意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纱的开口量为最大时的经纱的状态的困,图5B是借助以往的开口装置将经纱开口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开口量、路径长度、开口路径以及经纱开口偏移量的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织机的开口装置的踏综杆的侧视图。图7B是图7A的7B-7B线剖视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织机的开口装置的踏综杆的侧视图。图8B是图8A的8B-8B线剖视图.图9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织机的开口装置的踏综杆的侧视图。图9B是图9A的9A-9A线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织机的开口装置.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的左侧作为织机的后側,将困1中的右侧作为织机的前侧.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四个^框11A、 IIB、 IIC、 11D.综框11A、 IIB、 IIC、 IID,以第1综框11A、第2综框11B、第3综框11C、第4综框11D的顺序由织布W的织口 Wl侧朝向配置在织机的后側的张紧辊10 (图5A所示)等间隔地排列.第1综框11A以及第3综框11C为奇数组的综框,第2综框11B以及第4综框11D为偶数组的综框.图3A表示从织机的前方侧所见的第1综框11A以及笫2综框11B. —对的辅助杆12A的上端与第1综框11A的底部框架111连结.在一对的辅助杆12A的各自的下端连结联轴节14A。如图3C所示,各联轴节14A具有轴销141,在轴销141上能够转动地连结有杆形状的传递杆16A. —对的辅助杆13B的上端连结在第2综框11B的底部框架111上.在一对的辅助杆13B的各自的下端连结有联轴节15B.如图3C所示,各联轴节15B具有轴销"1,在轴销151上能够转动地连结杆形状的传递杆17B。图3B表示从织机的前方侧所见的第3综框11C以及第4综框11D, —对的辅助杆12C的上端连结在第3综框11C的底部框架111上。在一对的辅助杆12C的各自的下端连结有联轴节14C.如图3C所示,各联轴节14C具有轴销141,在轴销141上能够转动地连结有杆形状的传递杆16C。 一对的辅助杆13D的上端连结在第4综框11D的底部框架111上。在一对的辅助杆13D的各自的下端连结有联轴节15D.如图3C所示,各联轴节15D具有轴销151,在各轴销151上能够转动地连结有杆形状的传递杆17D。如图1所示,在向底部框架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支轴19上固装有第1踏综杆23,在一对的传递杆16A的各自的下端固装有联轴节18A。联轴节18A具有沿着底部框架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销181,在轴销181上能够转动地连结有第1踏综杆23.联轴节18A是直线形状部,沿第1支轴19的轴向看的形状、即从织机的侧面看的形状为直线形状。在一对的传递杆16C的各自的下端固装有联轴节18C.联轴节18C具有轴销181,在联轴节18C的轴销181上能够转动地连结有第1踏综杆23.联轴节18C是弯头形状部,沿第1支轴19的轴向看的形状为弯头形状.在与第1支轴19平行的第2支轴27上固装有第2踏综杆25.在一对的传递杆17B的各自的下端固装有联轴节18B.联轴节18B具有轴销181,在联轴节18B的轴销181上能够转动地连结有笫2踏综杆2、联轴节l犯是直线形状部,沿笫2支轴27的轴向看的形状为直线形状。在一对的传递杆17D的各自的下端固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机的开口装置,具有: 奇数组的综框以及偶数组的综框、 与上述奇数组的综框一对一地连结的奇数组的传递部件、 经由所述奇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奇数组的综框连结的第1踏综杆、 与上述偶数组的综框一对一地连结的偶数组的传 递部件、 经由上述偶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偶数组的综框连结的第2踏综杆, 借助上述第1踏综杆的往复转动而令上述奇数组的综框往复运动,且借助上述第2踏综杆的往复转动而令上述偶数组的综框往复运动, 在该织机的开口装置中,  从上述第1踏综杆的转动中心轴线到上述奇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第1踏综杆的连结位置的距离、以及从上述第2踏综杆的转动中心轴线到上述偶数组的传递部件与上述第2踏综杆的连结位置的距离设定为,使得在上述奇数组的综框以及上述偶数组的综框之间令经纱开口偏移量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野功染矢诚木村康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