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柔性铆接工装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柔性铆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698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托盘零件拉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铆接工装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两者之间的工作台;第一支架上转动设置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转盘和分度盘,分度盘的外缘开设多个卡槽,第一支架上设置弹性伸缩杆和驱动件,弹性伸缩杆的一端插入卡槽中,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驱动件连接,驱动件用于控制弹性伸缩杆抽出卡槽;第二支架上转动设置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同轴布置;工作台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工作台上设置多组定位机构,每组定位机构用于固定不同的电池托盘零件。该柔性铆接工装便于工作人员对电池托盘零件上不同部位进行拉铆,并且可以适用于外形不同的电池托盘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托盘拉铆加工,具体涉及一种柔性铆接工装


技术介绍

1、电池托盘是一种用于存放和运输电池的容器,目前电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如民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

2、电池托盘制造工艺中,往往有许多结构相同但是外形不同的零件,例如电池托盘的中纵梁、前横梁、中后横梁,对于零件装配工装,需要研发多副,额外增加了几倍成本。中纵梁、前横梁、中后横梁的抽芯拉铆一般都是对称拉铆,固定式工装,现场操作员工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弯腰才能将中纵梁、前横梁、中后横梁两侧的抽芯铆钉进行拉铆,严重违反了人机工程,容易使人产生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柔性铆接工装,便于工作人员对电池托盘零件上不同部位进行拉铆,并且可以适用于外形不同的电池托盘零件。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铆接工装,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工作台;

3、所述第一支架上转动设置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转盘和分度盘,所述分度盘的外缘开设多个卡槽,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弹性伸缩杆和驱动件,所述弹性伸缩杆的一端插入卡槽中限制第一转轴的转动,所述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驱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控制弹性伸缩杆抽出卡槽;所述第二支架上转动设置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同轴布置;

4、所述工作台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置多组定位机构,每组定位机构用于固定不同的电池托盘零件。

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分度盘以及用于定位分度盘的弹性伸缩杆和驱动件,当利用驱动件控制弹性伸缩杆抽出分度盘的卡槽时,可通过转动转盘带动分度盘和工作台转动,使得工作台上固定的零件可转动至任意角度,转至所需角度后弹性伸缩杆在弹力的作用下会自动插入分度盘的卡槽,从而对分度盘和工作台进行固定;此外,通过在工作台设置多组定位机构,能够固定不同的电池托盘零件,能够减少电池托盘零件加工所需工装的数量。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两个第一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布置在分度盘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同轴开设滑孔,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限位杆和套在限位杆上的弹簧,所述限位杆插入滑孔中与两个第一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上固定设置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布置在两个第一安装座之间,所述弹簧布置在限位环和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座之间,使得限位杆在弹簧作用下插入所述卡槽中。

7、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始终抵在分度盘的卡槽中,从而实现了对卡槽的固定。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第二安装座,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块、转动块、主动杆和从动杆,所述转动块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座上,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与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与限位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杆的一端与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杆和从动杆设置在转动块的一侧。

9、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主动杆和从动杆设置在转动块的一侧,当下压主动杆时,从动杆与主动杆的转动方向相同,从动杆通过连接块带动限位杆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杆抽出分度盘的卡槽,当分度盘转动至所需角度时,松开主动杆,限位杆即可在弹簧的作用下重新插入分度盘的卡槽中。

10、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设置脚踏。

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脚踏,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脚踩的方式实现分度盘的固定和转动,使用方便。

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工作台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第三定位机构、第四定位机构、第五定位机构、第六定位机构;

13、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靠近工作台的两端布置,用于固定电池托盘的中纵梁;

14、所述第三定位机构和第四定位机构布置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之间,用于固定电池托盘的前横梁;

15、所述第五定位机构布置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之间,所述第六定位机构布置在第三定位机构和第四定位机构之间,所述第五定位机构和第六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电池托盘的中后横梁。

16、本专利技术的六个定位机构沿工作台长度方向排列,能够减少工作台所需宽度,使得工作人员位于工作台一侧时,零件无论如何转动,零件距离工作人员均较近,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由于中纵梁最长,中后横梁和前横梁较短,因此通过将固定中纵梁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靠近工作台的两端布置,固定中后横梁和前横梁的布置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之间,能够减少工作台所需长度;而中纵梁的长度小于中后横梁和前横梁的长度之和,第三定位机构、第四定位机构、第五定位机构和第六定位机构无法依次按顺序设置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之间,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五定位机构布置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之间,第六定位机构布置在第三定位机构和第四定位机构之间,使得仅需要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即可实现三种零件的固定,无论加工三种零件中的哪一个,该工作台均适用。

17、进一步地,所述中纵梁的一端设置第一翼板,所述中纵梁远离第一翼板的一端的底部开设第一卡槽,所述中纵梁设置第一翼板的一端的底部开设第二卡槽;

18、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以及第一压紧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与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用于卡入第一卡槽对中纵梁进行纵向限位和支撑,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布置在第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用于压紧中纵梁;

19、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限位块、第二支撑座、第二夹紧块以及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与第二卡槽相配合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用于卡入第二卡槽对中纵梁进行纵向限位和支撑,所述第二夹紧块用于从中纵梁的两侧夹紧中纵梁,所述第二限位块布置在第二支撑座两侧,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与第一翼板抵接并支撑第一翼板,从而对中纵梁进行纵向限位和支撑,所述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压紧中纵梁并将第一翼板抵在第二限位块上。

20、本专利技术利用中纵梁的第一翼板、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对中纵梁进行定位和固定。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分别卡入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中对中纵梁的长度方向进行初步定位,利用第二夹紧块对中纵梁的厚度方向进行固定,然后利用第二限位块和第二压紧机构将第一翼板固定,利用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将中纵梁的顶部压紧,从而实现了中纵梁的固定。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第二快速夹具,所述第二快速夹具的一端设置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用于水平压在中纵梁顶部,所述第二压板的两侧设置第二挤压块,所述第二挤压块上设置与第一翼板相配合的斜面,当第二压板压在中纵梁顶部时,所述第二挤压块的斜面抵在第一翼板上。

2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挤压块的斜面与第一翼板过盈配合,将第一翼板固定在第二挤压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同时对中纵梁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进行了限定,保证了中纵梁的固定效果。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设置工作台(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设置两个第一安装座(9),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9)布置在分度盘(7)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9)上同轴开设滑孔,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限位杆(11)和套在限位杆(11)上的弹簧(12),所述限位杆(11)插入滑孔中与两个第一安装座(9)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1)上固定设置限位环(13),所述限位环(13)布置在两个第一安装座(9)之间,所述弹簧(12)布置在限位环(13)和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座(9)之间,使得限位杆(11)在弹簧(12)作用下插入所述卡槽(8)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置第二安装座(14),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块(15)、转动块(16)、主动杆(17)和从动杆(18),所述转动块(16)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座(14)上,所述从动杆(18)的一端与转动块(16)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杆(18)的另一端与连接块(1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15)的另一端与限位杆(11)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杆(17)的一端与转动块(16)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杆(17)和从动杆(18)设置在转动块(16)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工作台(3)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定位机构(20)、第二定位机构(26)、第三定位机构(37)、第四定位机构(45)、第五定位机构(53)、第六定位机构(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纵梁(69)的一端设置第一翼板(70),所述中纵梁(69)远离第一翼板(70)的一端的底部开设第一卡口(71),所述中纵梁(69)设置第一翼板(70)的一端的底部开设第二卡口(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机构(32)包括第二快速夹具(33),所述第二快速夹具(33)的一端设置第二压板(35),所述第二压板(35)用于水平压在中纵梁(69)顶部,所述第二压板(35)的两侧设置第二挤压块(36),所述第二挤压块(36)上设置与第一翼板(70)相配合的斜面,当第二压板(35)压在中纵梁(69)顶部时,所述第二挤压块(36)的斜面抵在第一翼板(7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0)包括第一限位板(23),所述第一限位板(23)布置在第一支撑座(21)远离第二定位机构(26)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板(23)上设置倾斜的引导面(24),所述引导面(24)用于引导中纵梁(6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73)的两端均设置第二翼板(74),所述前横梁(73)的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开设第一定位孔(75)和第二定位孔(7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压紧机构(42)包括第三快速夹具,所述第三快速夹具的一端设置第三压板(43),所述第三压板(43)用于水平压在前横梁(73)顶部,所述第三压板(43)的两侧设置第三挤压块(44),所述第三挤压块(44)上设置与第二翼板(74)相配合的斜面,当第三压板(43)压在前横梁(73)顶部时,所述第三挤压块(44)的斜面抵在第二翼板(7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后横梁(77)的两端均设置第三翼板(78),所述中后横梁(77)的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开设第三定位孔(79)和第四定位孔(8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设置工作台(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设置两个第一安装座(9),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9)布置在分度盘(7)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9)上同轴开设滑孔,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限位杆(11)和套在限位杆(11)上的弹簧(12),所述限位杆(11)插入滑孔中与两个第一安装座(9)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1)上固定设置限位环(13),所述限位环(13)布置在两个第一安装座(9)之间,所述弹簧(12)布置在限位环(13)和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座(9)之间,使得限位杆(11)在弹簧(12)作用下插入所述卡槽(8)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置第二安装座(14),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块(15)、转动块(16)、主动杆(17)和从动杆(18),所述转动块(16)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座(14)上,所述从动杆(18)的一端与转动块(16)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杆(18)的另一端与连接块(1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15)的另一端与限位杆(11)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杆(17)的一端与转动块(16)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杆(17)和从动杆(18)设置在转动块(16)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工作台(3)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定位机构(20)、第二定位机构(26)、第三定位机构(37)、第四定位机构(45)、第五定位机构(53)、第六定位机构(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纵梁(69)的一端设置第一翼板(70),所述中纵梁(69)远离第一翼板(70)的一端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利乔红军曹刚李端浦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