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680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6
本技术涉及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包括冷却辊、进水管、出水管、旋转接头、DD马达,冷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为驱动侧和水路连接侧,DD马达同轴设置在冷却辊的驱动侧,以驱动冷却辊自转;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辊内设置有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的输送水路;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在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口连通,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出水口连通。本技术通过将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冷却辊的同一侧,冷却辊的另一侧作为驱动侧,实现水电分离,提高安全性;冷却辊采用DD马达直接驱动,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1、电芯由极片和隔膜卷绕形成,卷绕用的电芯极片是由金属箔涂布浆料后经烘干制作而成,现有的生产工艺中,极片在进行烘干后采用冷却辊对极片进行冷却定型,便于收卷。目前,参考图1,现在的冷却辊的结构设计采用不同侧进出水的方式,结合在单侧布设电机驱动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上述的结构带来了一些问题,如:1、冷却辊(y1)驱动由伺服电机(y7)驱动,传动机构有减速机(y2)、同步带(y3),由于减速机(y2)齿轮间隙、同步带齿轮(y4)间隙等因素,导致冷却辊的响应慢,速度控制精度低,同步带易磨损,更换周期短,不利于设备长时间运行,增加设备人工及调试成本;2、冷却辊在两侧分别设置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进水管(y5)、出水管(y6)连接,因水管接头处可能存在漏水,并会渗透到同一侧安装的伺服电机(y7)上,导致伺服电机(y7)损坏,水电分离设计较难,分离成本大且安全性低;3、冷却辊驱动侧结构复杂,且为规避安全隐患需增设隔离护罩,安装困难,易产生干涉。

2、为此,有必要对冷却辊的结构进行优化,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包括冷却辊、进水管、出水管、旋转接头、dd马达,所述冷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为驱动侧和水路连接侧,所述dd马达同轴设置在冷却辊的驱动侧,以驱动冷却辊自转;所述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辊内设置有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的输送水路;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在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所述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出水口连通。

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辊包括辊体、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同轴设置在辊体两端,作为驱动侧的第一轴头与dd马达传动连接,作为水路连接侧的第二轴头与旋转接头连接。

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上均设置有带座轴承。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水路包括靠近进水口的进水水路和靠近出水口的回水水路,所述进水水路与回水水路相互连通;所述冷却辊的第一轴头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冷却辊的第二轴头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没有贯穿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孔分为进水段和回水段,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段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回水段连通,所述进水段靠近所述冷却辊的辊体设置,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进水段处,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回水段处;所述辊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壳,所述内管设置在辊体轴心处,所述第一轴孔的进水段、内管的管腔以及第二轴孔依次连通形成进水水路;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第一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水路,所述第一连接水路与第一轴孔的进水段以及外壳的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水路,所述第二连接水路与第二轴孔以及外壳的腔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水路、外壳的腔室、第一连接水路、第一轴孔进水段依次连通形成回水水路。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插设在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轴孔的进水段和回水段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隔开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密封圈固定在内水管外壁与第一轴孔内壁之间,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延伸至进水口,并与第一轴孔的进水段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外水管延伸至出水口,并与第一轴孔的回水段连通。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孔设置有第一内台阶,所述第二轴孔设置有第二内台阶,所述内管的两端卡接在第一内台阶和第二内台阶之间。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水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第一轴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轴头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轴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分别与第一轴孔的回水段、外壳的腔室连接。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水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沿第二轴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孔与第二轴头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第二轴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分别与第二轴孔、外壳的腔室连接。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接头为h型旋转接头。

11、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包括冷却辊,所述冷却辊为第一方面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冷却辊的同一侧,冷却辊的另一侧作为驱动侧,将驱动侧和水路连接侧分开设置,实现水电分离,提高安全性;冷却辊采用dd马达直接驱动,简化了驱动及传动机构,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辊、进水管、出水管、旋转接头、DD马达,所述冷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为驱动侧和水路连接侧,所述DD马达同轴设置在冷却辊的驱动侧,以驱动冷却辊自转;所述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辊内设置有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的输送水路;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在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所述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包括辊体、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同轴设置在辊体两端,作为驱动侧的第一轴头与DD马达传动连接,作为水路连接侧的第二轴头与旋转接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上均设置有带座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水路包括靠近进水口的进水水路和靠近出水口的回水水路,所述进水水路与回水水路相互连通;所述冷却辊的第一轴头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冷却辊的第二轴头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没有贯穿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孔分为进水段和回水段,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段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回水段连通,所述进水段靠近所述冷却辊的辊体设置,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进水段处,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回水段处;所述辊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壳,所述内管设置在辊体轴心处,所述第一轴孔的进水段、内管的管腔以及第二轴孔依次连通形成进水水路;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第一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水路,所述第一连接水路与第一轴孔的进水段以及外壳的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水路,所述第二连接水路与第二轴孔以及外壳的腔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水路、外壳的腔室、第一连接水路、第一轴孔进水段依次连通形成回水水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插设在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轴孔的进水段和回水段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隔开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密封圈固定在内水管外壁与第一轴孔内壁之间,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延伸至进水口,并与第一轴孔的进水段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外水管延伸至出水口,并与第一轴孔的回水段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设置有第一内台阶,所述第二轴孔设置有第二内台阶,所述内管的两端卡接在第一内台阶和第二内台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水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第一轴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轴头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轴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分别与第一轴孔的回水段、外壳的腔室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水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沿第二轴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孔与第二轴头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第二轴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分别与第二轴孔、外壳的腔室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为H型旋转接头。

10.一种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包括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为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辊、进水管、出水管、旋转接头、dd马达,所述冷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为驱动侧和水路连接侧,所述dd马达同轴设置在冷却辊的驱动侧,以驱动冷却辊自转;所述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辊内设置有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的输送水路;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在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所述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包括辊体、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同轴设置在辊体两端,作为驱动侧的第一轴头与dd马达传动连接,作为水路连接侧的第二轴头与旋转接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上均设置有带座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水路包括靠近进水口的进水水路和靠近出水口的回水水路,所述进水水路与回水水路相互连通;所述冷却辊的第一轴头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冷却辊的第二轴头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没有贯穿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孔分为进水段和回水段,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段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回水段连通,所述进水段靠近所述冷却辊的辊体设置,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进水段处,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回水段处;所述辊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壳,所述内管设置在辊体轴心处,所述第一轴孔的进水段、内管的管腔以及第二轴孔依次连通形成进水水路;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第一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水路,所述第一连接水路与第一轴孔的进水段以及外壳的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水路,所述第二连接水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存福张彤亮卢兵李浩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秦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