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非水溶液、保持方法、及非水电池技术_技高网

非水溶液、保持方法、及非水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12447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5
本公开提供一种非水溶液,其为与奥氏体系不锈钢接触的非水溶液,前述非水溶液包含非水溶剂和特定结构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前述非水溶剂中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下(25℃下的)的非水溶剂的含量为50~100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非水溶液、保持方法、和非水电池。


技术介绍

1、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备: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和相对介电常数为25以上的有机强电介质的电极复合材料层、及包含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和非水溶剂的电解液,前述有机强电介质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前述电极活性物质为0.5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前述非水溶剂中,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上的高极性溶剂所占的比例为10体积%以下,由此改善了输出特性。

2、另一方面,已知双(磷酰基)酰亚胺(hn(pox2)2)、非对称的磷酰基酰亚胺(hn(pox2)(so2x)等具有磷酰基的各种酰亚胺酸、其金属盐、鎓盐,近些年作为离子传导材料、离子液体的阴离子源、锂离子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容器、钠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液电池用电解质、添加剂是有用的物质(专利文献2、3)。

3、非专利文献1记载了[双(二氟磷酰基)酰亚胺]锂盐的合成方法。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64832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54554号公报

8、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17414a

9、非专利文献

10、非专利文献1:z.anorg.allg.chem.412(1),65-70(1975年)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专利技术人等发现:具有磷酰基的特定结构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的非水溶液、非水电解液根据溶剂种类不同在与奥氏体系不锈钢接触时容易发生腐蚀。

3、因此,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与奥氏体系不锈钢接触也不易发生腐蚀的非水溶液;其保持方法;以及即使包含作为液体接触构件的奥氏体系不锈钢也不易使该构件发生腐蚀的非水电池。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本专利技术人等鉴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即使是具有磷酰基的特定结构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的非水溶液或非水电解液,通过含有规定量的特定的溶剂种类,从而也能够抑制与奥氏体系不锈钢接触时的腐蚀,以至完成了公开。

6、即,本公开包括以下的实施方式。

7、[1]

8、一种非水溶液,其为与奥氏体系不锈钢接触的非水溶液,

9、前述非水溶液包含非水溶剂和下述通式[1]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

10、前述非水溶剂中的相对介电常数(25℃下的)为10以下的非水溶剂的含量为50~100体积%。

11、

12、[通式[1]中,x1、x2各自独立地表示氯原子、氟原子或者选自由碳数为1~10的烷氧基、碳数为2~10的烯氧基、碳数为2~10的炔氧基、碳数为3~10的环烷氧基、碳数为3~10的环烯氧基、及碳数为6~1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基团,该有机基团中任选存在选自氟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及不饱和键中的至少1种。

13、z表示-p(=o)<、-s(=o)2-或-c(=o)-。a为0或1。z表示-p(=o)<时,a为1,z表示-s(=o)2-或-c(=o)-时,a为0。

14、r1、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氯原子、氟原子或者选自由碳数为1~10的烷基、碳数为1~10的烷氧基、碳数为2~10的烯基、碳数为2~10的烯氧基、碳数为2~10的炔基、碳数为2~10的炔氧基、碳数为3~10的环烷基、碳数为3~10的环烷氧基、碳数为3~10的环烯基、碳数为3~10的环烯氧基、碳数为6~10的芳基、及碳数为6~1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基团,该有机基团中任选存在选自氟原子、氧原子、及不饱和键中的至少1种。

15、mm+表示质子、碱金属阳离子、碱土金属阳离子或鎓阳离子,m表示阳离子的价数。]

16、[2]

17、根据[1]所述的非水溶液,其中,前述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下(25℃下的)的非水溶剂为选自由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1,2-二甲氧基乙烷、和二乙二醇二甲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18、[3]

19、根据[1]或[2]所述的非水溶液,其中,前述非水溶液中的前述通式[1]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的浓度为1~90质量%。

20、[4]

21、一种保持方法,其为使包含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液体接触构件保持非水溶液的保持方法,

22、前述非水溶液包含非水溶剂和下述通式[1]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

23、前述非水溶剂中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下(25℃下的)的非水溶剂的含量为50~100体积%。

24、

25、[通式[1]中,x1、x2各自独立地表示氯原子、氟原子或者选自由碳数为1~10的烷氧基、碳数为2~10的烯氧基、碳数为2~10的炔氧基、碳数为3~10的环烷氧基、碳数为3~10的环烯氧基、及碳数为6~1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基团,该有机基团中任选存在选自氟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及不饱和键中的至少1种。

26、z表示-p(=o)<、-s(=o)2-或-c(=o)-。a为0或1。z表示-p(=o)<时,a为1,z表示-s(=o)2-或-c(=o)-时,a为0。

27、r1、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氯原子、氟原子或者选自由碳数为1~10的烷基、碳数为1~10的烷氧基、碳数为2~10的烯基、碳数为2~10的烯氧基、碳数为2~10的炔基、碳数为2~10的炔氧基、碳数为3~10的环烷基、碳数为3~10的环烷氧基、碳数为3~10的环烯基、碳数为3~10的环烯氧基、碳数为6~10的芳基、及碳数为6~1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基团,该有机基团中任选存在选自氟原子、氧原子、及不饱和键中的至少1种。

28、mm+表示质子、碱金属阳离子、碱土金属阳离子或鎓阳离子,m表示阳离子的价数。]

29、[5]

30、根据[4]所述的保持方法,其中,前述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下(25℃下的)的非水溶剂为选自由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1,2-二甲氧基乙烷、和二乙二醇二甲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31、[6]

32、根据[4]或[5]所述的保持方法,其中,前述非水溶液中的前述通式[1]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的浓度为1~90质量%。

33、[7]

34、一种非水电池,其为含有包含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液体接触构件、和与该液体接触构件接触的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池,

35、前述非水电解液包含非水溶剂和下述通式[1]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

36、前述非水溶剂中的相对介电常数(25℃下的)为10以下的非水溶剂的含量为50~100体积%。

37、

38、[通式[1]中,x1、x2各自独立地表示氯原子、氟原子或者选自由碳数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溶液,其为与奥氏体系不锈钢接触的非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溶液,其中,所述25℃下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下的非水溶剂为选自由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1,2-二甲氧基乙烷、和二乙二醇二甲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溶液,其中,所述非水溶液中的所述通式[1]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的浓度为1~90质量%。

4.一种保持方法,其为使包含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液体接触构件保持非水溶液的保持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方法,其中,所述25℃下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下的非水溶剂为选自由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1,2-二甲氧基乙烷、和二乙二醇二甲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保持方法,其中,所述非水溶液中的所述通式[1]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的浓度为1~90质量%。

7.一种非水电池,其为含有包含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液体接触构件、和与该液体接触构件接触的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水电池,其中,所述25℃下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下的非水溶剂为选自由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1,2-二甲氧基乙烷、和二乙二醇二甲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非水电池,其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的所述通式[1]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的浓度为0.1~10质量%。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非水溶液,其为与奥氏体系不锈钢接触的非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溶液,其中,所述25℃下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下的非水溶剂为选自由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1,2-二甲氧基乙烷、和二乙二醇二甲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溶液,其中,所述非水溶液中的所述通式[1]所示的酰亚胺酸或酰亚胺酸盐的浓度为1~90质量%。

4.一种保持方法,其为使包含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液体接触构件保持非水溶液的保持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方法,其中,所述25℃下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下的非水溶剂为选自由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中孝敬中原启太岩崎进高桥幹弘
申请(专利权)人: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