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线结构及内变速花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417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5
本技术属于内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线结构及内变速花鼓。本申请的过线结构应用在内变速花鼓上,在装配过程中,通过使过线导管运动到第一位置,方便线缆穿过过线导管,降低装配难度,再通过使过线导管运动到第二位置,使线缆弯曲九十度,线缆弯曲处位于过线导管内部不暴露在外,由过线导管提供保护,防止线缆破损、折断,保障内变速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内变速器,特别涉及一种过线结构及内变速花鼓


技术介绍

1、中国专利文献cn116353248a公开了一种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及自行车,如图6所示,线缆从内变速花鼓外部垂直穿入其端部的过线座,再从控制盒的外部穿过过线孔与电路板连接,从而实现对控制盒的供电和数据传输。

2、由于自行车车架的后下叉的阻挡,线缆需要弯曲九十度后接到自行车车架中部的控制模块上,线缆转角大,弯曲处容易破损、折断,导致控制盒发生故障。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过线结构及内变速花鼓,能够防止线缆破损、折断,保障内变速器的正常工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过线结构,包括过线座和过线导管,包括过线座设置有贯穿其的第一过线槽,所述过线导管设置有贯穿其的横截面为l型的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包括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过线导管可旋转连接在所述过线座上,所述过线导管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一过线槽和所述第二过线槽的第一直线段连通;在第二位置下,所述第一过线槽和所述第二过线槽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连通。

3、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座在所述第一过线槽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槽,所述过线导管可旋转连接在所述活动槽内。

4、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槽的两侧设置有铰接槽,所述过线导管设置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与所述铰接槽相配合。

5、进一步地,所述铰接部为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与所述铰接槽相配合。

6、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槽与所述第一过线槽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第一面,所述活动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面。

7、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导管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内形成有所述第二过线槽的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三面,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三面与所述活动槽的第二面同时为圆弧面,在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三面与所述活动槽的第二面同心。

8、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导管还包括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内形成有所述第二过线槽的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第四面,在第二位置下,所述第二端部的第四面和所述活动槽的第一面重合。

9、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座设置有贯穿其的限位槽。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线槽位于所述限位槽的上方。

1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内变速花鼓,包括上述的过线结构。

12、由上可知,本申请的过线结构应用在内变速花鼓上,在装配过程中,通过使过线导管运动到第一位置,方便线缆穿过过线导管,降低装配难度,再通过使过线导管运动到第二位置,使线缆弯曲九十度,线缆弯曲处位于过线导管内部不暴露在外,由过线导管提供保护,防止线缆破损、折断,保障内变速器的正常工作。

13、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线座(2)和过线导管(3),包括过线座(2)设置有贯穿其的第一过线槽(22),所述过线导管(3)设置有贯穿其的横截面为L型的第二过线槽(34),所述第二过线槽(34)包括第一直线段(341)和第二直线段(342),所述过线导管(3)可旋转连接在所述过线座(2)上,所述过线导管(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一过线槽(22)和所述第二过线槽(34)的第一直线段(341)连通;在第二位置下,所述第一过线槽(22)和所述第二过线槽(34)的第一直线段(341)和第二直线段(34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座(2)在所述第一过线槽(22)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槽(23),所述过线导管(3)可旋转连接在所述活动槽(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3)的两侧设置有铰接槽(24),所述过线导管(3)设置有铰接部(33),所述铰接部(33)与所述铰接槽(24)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33)为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与所述铰接槽(24)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3)与所述第一过线槽(22)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第一面(231),所述活动槽(2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面(2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导管(3)包括第一端部(31),所述第一端部(31)内形成有所述第二过线槽(34)的第一直线段(341),所述第一端部(3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三面(311),所述第一端部(31)的第三面(311)与所述活动槽(23)的第二面(232)同时为圆弧面,在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一端部(31)的第三面(311)与所述活动槽(23)的第二面(232)同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导管(3)还包括第二端部(32),所述第二端部(32)内形成有所述第二过线槽(34)的第二直线段(342),所述第二端部(32)设置有第四面(321),在第二位置下,所述第二端部(32)的第四面(321)和所述活动槽(23)的第一面(231)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座(2)设置有贯穿其的限位槽(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槽(22)位于所述限位槽(21)的上方。

10.一种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过线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线座(2)和过线导管(3),包括过线座(2)设置有贯穿其的第一过线槽(22),所述过线导管(3)设置有贯穿其的横截面为l型的第二过线槽(34),所述第二过线槽(34)包括第一直线段(341)和第二直线段(342),所述过线导管(3)可旋转连接在所述过线座(2)上,所述过线导管(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一过线槽(22)和所述第二过线槽(34)的第一直线段(341)连通;在第二位置下,所述第一过线槽(22)和所述第二过线槽(34)的第一直线段(341)和第二直线段(34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座(2)在所述第一过线槽(22)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槽(23),所述过线导管(3)可旋转连接在所述活动槽(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3)的两侧设置有铰接槽(24),所述过线导管(3)设置有铰接部(33),所述铰接部(33)与所述铰接槽(24)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33)为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与所述铰接槽(24)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3)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激初林杰煌何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