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履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4152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3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履带系统,该履带系统包括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履带安装架(1)、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履带安装架(1)的履带支架组件(2)、安装于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上的履带轮系以及环绕该履带轮系安装的履带本体(6),其中,所述履带安装架(1)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相对该履带安装架(1)转动的伸缩驱动装置,且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与所述履带安装架(1)之间的相对转动轴线延伸穿过该履带本体(6)环绕的区域。该履带系统能够随地面起伏而整体地调整姿态,同时避免由此导致的占据较大空间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紧凑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履带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履带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相较于轮式行走系统,履带行走系统能够在湿烂地面行走时保持良好的通过性(不容易下陷),同时具有较好的越沟过坎能力。因此,履带行走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车辆中。当前,履带行走系统主要包括整体台车式和浮动台车式两大类。其中,整体台车式履带系统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浮动台车式履带系统的支重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地面进行调整,能够增加接地面积,具有更好的通过性,但对于较大的沟、坎的通过性较差。

2、例如,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全驱牵引底盘的前驱履带,其包括履带、履带驱动机构和举升机构,履带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履带回转运行,以实现车辆的行走。通过配置举升机构,可以在需要时将履带的前端抬起或下降,由此提高了越障碍、跨沟壑的能力。

3、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缺陷:一方面,由于举升机构被设置于履带环绕的区域外侧(上侧),在调节过程中履带及履带驱动机构需要绕较大曲率半径的圆弧路径相对车身转动,且转动驱动装置与履带支架相对独立地设置,这导致其占据较大的空间,结构强度和紧凑度难以满足实际作业需要;另一方面,尽管可以通过利用举升机构驱动履带的前端抬起或下降而提高通过性,但对于起伏波动不大的地面,整体地抬起或下降履带的前端显然是不必要的,否则将可能因接地面积减小而不能提供充足的抓地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履带系统占据较大的空间且结构强度和紧凑度难以满足实际作业需要的问题,提供一种履带系统,该履带系统能够随地面起伏而整体地调整姿态,同时避免由此导致的占据较大空间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紧凑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履带系统,包括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履带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履带安装架的履带支架组件、安装于所述履带支架组件上的履带轮系以及环绕该履带轮系安装的履带本体,其中,所述履带安装架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履带支架组件相对该履带安装架转动的伸缩驱动装置,且所述履带支架组件与所述履带安装架之间的相对转动轴线延伸穿过该履带本体环绕的区域。

3、优选地,所述履带安装架具有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安装架本体、可转动地连接至该安装架本体的连接架以及两端分别枢转连接至该连接架和所述安装架本体的减震器,该减震器和所述连接架之间的枢转连接点与所述连接架和所述安装架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点相间隔,以通过所述减震器的回复力而使得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安装架本体趋于保持在预定相对转动位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连接架,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履带支架组件。

4、优选地,所述履带支架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安装架本体的履带支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远离所述连接架的一端枢转连接至该履带支架,且该伸缩驱动装置和所述履带支架之间的枢转连接点与所述履带支架和所述安装架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点相间隔,以使得所述履带支架和所述安装架本体之间具有由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伸缩长度和所述减震器的变形量决定的相对转动角度。

5、优选地,所述履带支架上设有穿过所述安装架本体和所述连接架延伸的销轴,以使得所述连接架和所述安装架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点与所述履带支架和所述安装架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点同轴。

6、优选地,所述安装架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连接架的极限转动位置的限位结构,并且/或者,所述安装架本体上安装有用于测量所述连接架相对该安装架本体的转动角度的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用于测量所述销轴相对该安装架本体的转动角度的第二角度传感器。

7、优选地,沿从所述履带支架和所述安装架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点向远离所述履带安装架的方向,所述履带支架至少部分地倾斜向上延伸。

8、优选地,所述履带本体包括运行至与所述履带轮系的下侧配合的第一接地履带段和第二接地履带段以及运行至与所述履带轮系的上侧配合的上侧履带段,所述第一接地履带段和第二接地履带段能够通过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伸缩而选择性接地,所述履带轮系包括分别与所述上侧履带段与第一接地履带段和第二接地履带段之间的连接段配合的驱动轮组件和张紧轮组件、与所述第一接地履带段和/或第二接地履带段配合的固定支重轮以及与所述上侧履带段配合的托轮。

9、优选地,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彼此同轴布置的动力装置、减速机、通过轮齿与所述履带本体传动接合的驱动轮和分别设于该驱动轮两侧的辅助支撑轮。

10、优选地,所述履带轮系包括浮动轮组件,该浮动轮组件包括彼此间隔且分别枢转连接至所述履带支架组件的一对摇臂和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摇臂上并与所述第二接地履带段配合的浮动支重轮,所述摇臂的远离该浮动支重轮的一端通过减振弹簧相互连接。

11、优选地,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摇臂上的所述浮动支重轮与所述第一接地履带段和第二接地履带段的相接部分配合。

12、优选地,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为油缸,且该油缸在所述履带本体环绕的区域内延伸。

1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履带系统。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履带系统能够由伸缩驱动装置驱动履带支架组件、安装于该履带支架组件上的履带轮系以及由该履带轮系支撑的履带本体整体地相对履带安装架转动,从而实现姿态调整,以便通过主动调整方式适应于地面起伏工况。其中,履带支架组件与履带安装架的相对转动轴线穿过履带本体环绕的区域,由此降低了该相对转动轴线位置,在姿态调整过程中该履带系统的运动路径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且伸缩驱动装置与履带支架组件连接为整体,便于被布置在履带本体环绕的区域中,可以有效避免占据较大空间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紧凑度。

15、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履带安装架(1)、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履带安装架(1)的履带支架组件(2)、安装于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上的履带轮系以及环绕该履带轮系安装的履带本体(6),其中,所述履带安装架(1)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相对该履带安装架(1)转动的伸缩驱动装置,且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与所述履带安装架(1)之间的相对转动轴线延伸穿过该履带本体(6)环绕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安装架(1)具有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安装架本体(11)、可转动地连接至该安装架本体(11)的连接架(12)以及两端分别枢转连接至该连接架(12)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的减震器(13),该减震器(13)和所述连接架(12)之间的枢转连接点与所述连接架(12)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相间隔,以通过所述减震器(13)的回复力而使得所述连接架(12)与所述安装架本体(11)趋于保持在预定相对转动位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连接架(12),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包括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安装架本体(11)的履带支架(21),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远离所述连接架(12)的一端枢转连接至该履带支架(21),且该伸缩驱动装置和所述履带支架(21)之间的枢转连接点与所述履带支架(21)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相间隔,以使得所述履带支架(21)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具有由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伸缩长度和所述减震器(13)的变形量决定的相对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支架(21)上设有穿过所述安装架本体(11)和所述连接架(12)延伸的销轴(22),以使得所述连接架(12)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与所述履带支架(21)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本体(11)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连接架(12)的极限转动位置的限位结构,并且/或者,所述安装架本体(11)上安装有用于测量所述连接架(12)相对该安装架本体(11)的转动角度的第一角度传感器(15)和用于测量所述销轴(22)相对该安装架本体(11)的转动角度的第二角度传感器(1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履带支架(21)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向远离所述履带安装架(1)的方向,所述履带支架(21)至少部分地倾斜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本体(6)包括运行至与所述履带轮系的下侧配合的第一接地履带段(61)和第二接地履带段(62)以及运行至与所述履带轮系的上侧配合的上侧履带段(63),所述第一接地履带段(61)和第二接地履带段(62)能够通过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伸缩而选择性接地,所述履带轮系包括分别与所述上侧履带段(63)与第一接地履带段(61)和第二接地履带段(62)之间的连接段配合的驱动轮组件(3)和张紧轮组件(4)、与所述第一接地履带段(61)和/或第二接地履带段(62)配合的固定支重轮(23)以及与所述上侧履带段(63)配合的托轮(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3)包括彼此同轴布置的动力装置(31)、减速机(32)、通过轮齿与所述履带本体(6)传动接合的驱动轮(33)和分别设于该驱动轮(33)两侧的辅助支撑轮(3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轮系包括浮动轮组件(5),该浮动轮组件(5)包括彼此间隔且分别枢转连接至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的一对摇臂(51)和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摇臂(51)上并与所述第二接地履带段(62)配合的浮动支重轮(52),所述摇臂(51)的远离该浮动支重轮(52)的一端通过减振弹簧(53)相互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摇臂(51)上的所述浮动支重轮(52)与所述第一接地履带段(61)和第二接地履带段(62)的相接部分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为油缸(14),且该油缸(14)在所述履带本体(6)环绕的区域内延伸。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履带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履带安装架(1)、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履带安装架(1)的履带支架组件(2)、安装于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上的履带轮系以及环绕该履带轮系安装的履带本体(6),其中,所述履带安装架(1)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相对该履带安装架(1)转动的伸缩驱动装置,且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与所述履带安装架(1)之间的相对转动轴线延伸穿过该履带本体(6)环绕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安装架(1)具有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安装架本体(11)、可转动地连接至该安装架本体(11)的连接架(12)以及两端分别枢转连接至该连接架(12)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的减震器(13),该减震器(13)和所述连接架(12)之间的枢转连接点与所述连接架(12)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相间隔,以通过所述减震器(13)的回复力而使得所述连接架(12)与所述安装架本体(11)趋于保持在预定相对转动位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连接架(12),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支架组件(2)包括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安装架本体(11)的履带支架(21),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远离所述连接架(12)的一端枢转连接至该履带支架(21),且该伸缩驱动装置和所述履带支架(21)之间的枢转连接点与所述履带支架(21)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相间隔,以使得所述履带支架(21)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具有由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伸缩长度和所述减震器(13)的变形量决定的相对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支架(21)上设有穿过所述安装架本体(11)和所述连接架(12)延伸的销轴(22),以使得所述连接架(12)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与所述履带支架(21)和所述安装架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本体(11)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连接架(12)的极限转动位置的限位结构,并且/或者,所述安装架本体(11)上安装有用于测量所述连接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贤郭岗赵敏冀承陶赵松培余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